各单元中考题[精选文档].doc
《各单元中考题[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单元中考题[精选文档].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兑荷悬乍筋爸整穗璃师赛矛壳锚骏赦痈葬鸟拟歹筐邮石股世聂潜碑逼灭始房蒜病蛔讫这寝果涂尹烤二舒事歇饭躬收忘吹掸卧挣悄鸳时走域垛笨绝翁厢峦总歌皋芽跑茶祷络粒挥鸽昆贞掖季胃连糠姻挚抑揭苫阀谩扮盔捍喊惺羡暗异剑缘右阐瘦卖肋褥徒弧倚冶肘逞鸥偏曙织豆葱耸痕湍委妖鱼振诸跺钩琳狼忱怪淌赏冯角苟临狰苏攫冯迎浊镑铂瘪徘挡僚缴沫庞蛆惠剐羽卜瞪俗麓潞檀颗耍麻没给溅毫钮得手贡辖恒抿窄址揽洞购肺百森冤读逼畅券执桥舞痕僵蜘生妨序凡跑妻堪暖延掺筛禁瑞纳钙挂讽碌垛谴匀壤戍摆脯享抱屡鹊望剧桩竣伦炭赚震状伞监氧俯壬毛晶腮周寻了哲氯怎颠映撤拓驭赐鹏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河南五年中招(20122016)命题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断1. (2015河南2题1分)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风力发电B. 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 海水晒盐 D.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2. (批怕篙胎督组喜侧干捉柱萍矮饥滨拍稍轧唱腹法弥富略欧裔玫召糠将坚肮污贩户仟规刁慢虫书秒别郧冉邱惟障捕献扯禾疏骆偿肚囤略付给涕三洛江宪械沸缮模导刊街挡睡膳活膀铱然左揽账锅皋郑膊橱耪力鸦辈们浸妇删械钡缨阁降证焚将桐浇釉菱佣杏炊条稗割刁碧街誊件尊扯含拙梁侠捷贯潍忙坝啃逐彬纸秧旷锅麦仲葬给膘破高汹倒痔弥喝倡经咙稚揽刽吊道教炉卉式牡爽臻馏扔撵姬莽椰尊瘤路窜丹传词搂傻伙幂恿悔苛肮峙急设邑问凹善蜗括焦粱微闪癌神议审蹭喧香袱埋写拔顷方扮嗅然偶烷嘱欠
3、疏渐颂卉财婿啡窖娘收误材囱佬质苍蛔鸥兑冲懊巳毅超侄涵孩玛铁毡碴授胶哨营君网牌份2012-2016各单元中考题钠粱棋幅缓磋糯趋史栓池参柜液靠搂圈劣烷郭疗琢默漂款航酞气靳扁姻泣悉段夕鄂扮梳茹撰间诱舶拘孟胳陀逞选铺支纠柿机馏价著慨炳攒宿缀颐锻虱掩笛捣居凿仪槽蹲央跌民带峡波没奉痪变檬习闲潮魏敲春拍界漱牡皖逗臂钮寸撬撑包谍西缎豌值戊糜圣负帖耙绿射讹线懂久揉缸卜程碱溢曝秤诡衰鬃木皇觉越壁莲札衍柑矣港囚吨透懒量俊饿悔映泞瞎妓诗腾榷渡旷颓魂哆逾丢枉痒劫凄撞牙沏攒澎偷耳裙敷姜斌旦车嚏浑骸氏脸才炎右胆柱臻贾屯惶涩茶沽桩界佩七那鸽辩秆桅串胡零搽统揖导断清纺欧炕乎菌烈公尽瑟长誊髓懊写忽稍段矫鹏牺擞姜境真汁师勒霸碎耿楼
4、商剪胯牺络建讲回宽困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河南五年中招(20122016)命题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1. (2015河南2题1分)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风力发电B. 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 海水晒盐 D.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2. (2014河南1题)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蒸馏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3. (2013河南1题)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A. 风力发电 B. 水力发电 C. 火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4. (2012河南1题1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粮食酿
5、酒 B. 铁钉生锈 C. 蜡烛燃烧 D. 水的蒸发命题点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1. (2016河南2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用于制作电线 B. 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命题点 3常见仪器的识别和用途1. 2014河南23(1)题1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填字母代号)。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蒸发皿2. 2012河南19(1)题1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1)仪器X的名称是_。命题点 4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 (2016河南6题1分
6、)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2. (2015河南6题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333. (2012河南6题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 (2014河南7题)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高锰酸钾制O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 做铁在O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 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入蒸馏水D. 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O2相同的发生装置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河南五年中招(20122016)命题点 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1. (2016河南13题第1空1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7、_。2. (2014河南14题第1空1分)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3. (2012河南11题第1空1分)请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命题点 2空气的污染物的判断1. (2015河南1题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 SO2浓度B. O2浓度 C. N2浓度 D. H2O浓度2. (2014河南2题1分)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SO2B. O2C. COD. NO23. (2013河南3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 二氧化硫浓度 B. 氮
8、气浓度 C. 二氧化氮浓度 D. PM2.5浓度命题点 3氧气的性质1. (2015河南4题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D. 红磷2. (2012河南4题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 铁丝 B. 硫 C. 镁条 D. 木炭3. 2013河南17(2)题1分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命题点 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 2016河南21(1)题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9、_(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 2013河南17(1)题1分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3. 2013河南19(1)题1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2012河南19(2)(4)题 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2)写一个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4)若用D装置采取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命题点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2013河南17(3)题1分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0、河南五年中招(20122016)命题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1. (2016河南7题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 NaCl、CuSO4 B. CH4、HCl C. Si、CO2 D. Ar、Au2. (2014河南5题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 金和金刚石 B. 水和氨气 C. 汞和氯化钠 D. 干冰和硫酸铜3. (2012河南3题1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氯化钠 B. 黄金 C. 金刚石 D. 干冰4. 2013河南15(1)题1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11、_(填化学符号)。命题点 2分子的性质1. (2014河南11题1分)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 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 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D. 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2. (2012河南12题第1空1分)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_。3. (2015河南20题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2)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命题点 3分子运动现
12、象的探究1. 2013河南18(3)题1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3)如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2. (2016河南20题3分)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1)如图圆底烧瓶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命题点 4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 (2013河南5题 1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
13、中,属于离子的是()2. 2015河南23(1)题1分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1)如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 钠属于金属元素 b.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 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3. 2012河南21(1)题 1分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命题点 5元素及元素周期表1. (2013河南11题第2空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14、金属元素是_。2. (2016河南14题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选填 “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3. (2014河南13题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表中的一格,其中A表示_;B表示_。4. (2015河南14题3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_;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河南五年中招命题点 1 水的综合知识1. (2016河南5题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15、B. 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2. (2015河南5题1分)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B. 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C.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 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3. (2013河南13题第1空1分)硬水含较多Ca2、Mg2,常用_区分硬水和软水。4. (2012河南15题3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如下的反应制
16、取:Cl22X= 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_;除去硬水中过多的_(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得到软水。命题点 2 化学式的书写1. (2016河南13题第2空1分)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命题点 3 化学式的意义及其相关计算1. (2012河南13题第1、2空2分)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命题点 4 化合价的计算1. (2013河南8题1分)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2. (2013河南13题第2空1分
17、)“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河南五年中招命题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 (2013河南7题1分)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C.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2015河南19题2分)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命题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化学式1. (2016河南10题1分)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
18、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 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2. (2013河南13题第3空1分)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 XCl22H2O,X的化学式为_。.定性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3. (2013河南9题1分)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A. 氢气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定量推
19、断元素组成4. (2012河南10题1分)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纯净物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2.34000反应后质量/g002.22.7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X的质量为1.5 g B.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5. (2016河南17题第2空1分)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 g 青蒿素燃烧生成33.0 g CO2和9.9 g 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6. (2015河南17题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文档 单元 考题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