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2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课件.pptx
《浙江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2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2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点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加试】(b)(1)条件:客观上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主观上秦国国力强盛,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2)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3)意义:结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秩序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祖国版图初步奠定。,知识排查,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巩固统一【加试】(b)(1)政治:中央建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
2、济: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促进经济发展。(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发展。(4)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5)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3.秦始皇的功过【加试】(c)(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3)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短暂而亡。,1.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君主,秦始皇有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1)功绩统一全国: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
3、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深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2)过失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2.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五大视角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
4、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加试题)(20184月浙江选考,33,节选)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
5、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真题研磨,(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参考答案,审题点拨,评分细则,评分细则(1)其他参考答案:特点:中央集权,奖励军功,按才按功用人,体现公平公正,厉行法治,赏罚严明等。观点:肯定或赞赏等。(2)失分析因不会概括史料信息,仅照抄史料原文,少概括升华。脱离史料信息,仅以所学知识为依据,使答案文字缺少针对性、有效性。,卷面呈现不规范,无关键提示语,非要点化呈现,书写不认真等。(3)高分
6、模板特点本质、实质新发展变化时间目的程度(彻底或局限)地位(早、首创、领先)影响。答案首先概括体现史料信息,其次再补充所学知识。文字叙述要点化、提示化、段落化,字迹清晰。,审题点拨(1)明确设问考什么:秦始皇政治特点;作者观点。(2)知道答案来源:材料信息所学知识素养。(3)思考侧重方向:特点不同于表面知识要点罗列,需有一定概括高度及理性评判总结。,参考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1.(加试题)(2018义乌选考仿真评估)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
7、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B.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C.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D.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材料“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体现的是秦设郡县避免了分封的后患,秦通过皇帝对郡县地方长官的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避免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所以材料的本质含义是肯定了郡县制的作用。故选C。,2.(加试题)(2018宁波选考检测)2 000万人口的秦朝,秦始皇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
8、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答案,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权力较大,周天子不能拥有对大量人口的广泛支配权。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君主拥有对全国臣民的支配权力。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解析,3.(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9、。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答案,答案列举: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解析据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可知在中央设置“典客”;据材料一“有蛮夷曰道”,秦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百越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解析,(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答案,答案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
10、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解析第一小问举措,据所学可知唐朝在西域设置羁縻都督府、州,据材料二“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可知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第二小问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解析,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加试】(c)(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2)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知识排查,考点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2.“贞观之治”的五大体现【加试】(b)(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
11、,提高了效率;颁行唐律,肃清吏治。(2)经济:沿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3)民族关系:册封、羁縻府州、和亲、设置都护府等。(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的友好政策,设立鸿胪寺处理对外事务;对外来文化实行宽容吸收政策。,3.“贞观之治”的评价【加试】(c)(1)积极意义: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2)阶级实质:“贞观之治”调整统
12、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1.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重点深化,(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
13、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2.历史人物评价应处理好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
14、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后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后果就背道而驰了。,(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
15、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1.(加试题)(2018丽水选考评估)“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答案,解析,对点训练,解析材料没有谈到选官制度,故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都一视同仁,故B正确;C、D均不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故排除。,3.(加试题)(
16、2018义乌选考评估)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是唐政府对民族地方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B.C.D.,答案,解析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符合史实,故选B。,解析,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1)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削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b)(2)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台湾后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板块 古代 中国 世界 政治家 秦始皇唐太宗 康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