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汇编.docx
《最新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北京光明小学 张媛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50页例1。教材分析: 1、新旧教材对比: 在旧教材中,“倍”的第一次呈现是在人教版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在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后学习“倍”。倍”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陌生的。“倍”的第一次呈现实际上是对乘法结构的一次处理,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认识“倍”这个名词,去理解“倍”的意思,学生是以乘法为认识的载体,是在“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倍”这个概念的。“倍”的第二次呈现是在人教版二下学生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
2、法应用题。学生学习到这里时,已经开始认识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核心结构,是真正的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两次呈现的方式都是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第一次摆正方形,第二次摆小飞机)去理解倍的概念,这样的操作活动比较费时且单一。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图提供“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主题图内容丰富,可以通过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
3、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另外,做一做也提供了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充分的比较活动中逐渐加深对倍的认识。2、不同版本“倍”的出现形式。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对倍的认识有四种表征方式,即情景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和算式表征。但是新人教版教材的例1是先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最后,在教学例2、例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出现算式表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从
4、而建立倍的模型。3、“倍”与分数、百分数、比的关系。 “倍”概念的后续学习还有分数、百分数、比的概念,与“倍”的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就在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只表示率。在小学阶段,一般当商大于1时,习惯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多少倍,而当商小于1时,习惯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比也是两个数量之间进行比较,比的前项与后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分数、百分数、比都是对整数“倍”的扩展,其本质是“倍”的概念,所以“倍”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已经
5、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理解了“几个几”,建立了“份”的概念,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几个几”沟通“几倍”,学生是有基础的。 前测调查对象:三(3)班 36人 前测题目:观察下图,比较的个数和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第一行: 第二行: 调查结果:用“倍”表示用“几个几”表示用乘法或乘法算式表示相差关系不明白学生调研举例人数正确表示的8人错误表示的1人5人5人11人6人比率25%13.9%13.9%30.5%16.7%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对“倍”有一定的认识,25%的同学能用“倍”的含义,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只有一人出现了错误(第二行比第一行多4倍)。有13.9%能发现12里
6、面有4个3。有13.9%的同学能用34=12或123=4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首先,学生对倍数关系并不是一无所知,而且有少数学生已经很清楚倍的概念。其次,有一半的学生能从“几个几”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2、 在教学中发现如:中高年级学生在解决“谁是谁的几倍”或“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时,总是模式化的用除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谁除以谁,说明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建立起两个事物之间的真正联系,对“标准”这一概念很模糊。我的思考: 1、“自主”。通过前测发现,部分学生对“倍”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半的学生能够从“几个几”的角度思考两个量的关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
7、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教学生。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步步深入的解释“倍”的含义,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与“倍”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或从自己懂到能教别人懂的过程。2、“标准”。 “倍”概念实质上体现了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所以“比较”就是“倍”概念的核心。有比较就有“标准”,所以“标准”又是比较的核心。本节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比较的方法、步骤,理解确定“标准”的重要性,并感受到“标准”就像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去衡量“比较量”,从而深刻地理解三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等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3、“多元表征”。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经历情景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之间的转化,从多角度帮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认识 教学 设计 汇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