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汇编.docx
《最新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的歌声工作单位: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作者姓名:娄琳通讯地址:通州区芙蓉园313号邮编:101100单位电话:80853103本人电话:13146741550森林的歌声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森林狂想曲学科音乐学段三六年级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本课涉及两个学习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核心内容:器乐曲森林的歌声“音乐表现要素”及“音乐风格”的赏析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演奏”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0年 7 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娄琳北京小学通州分校13146741550实施者娄琳北京
2、小学通州分校13146741550指导者潘玉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13661230155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北京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思路”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全面、准确、深入分析作品,结合学生现有水平、接受能力以及课标中对欣赏教学的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教学话题,师生在探究音乐话题的学习活动中深入体验赏析本首作品,体验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相关基本理念作为本课理论依据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的认知,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2.“强
3、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作品背景分析森林的歌声是音乐专辑森林狂想曲中的主打音乐,因此该首作品又称作森林狂想曲。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湾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
4、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大自然界的声音。本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褐鹰枭、山羌、飞鼠等多种声音对飙,像山中疯狂的精灵篇章。新颖并充满创意的NewAge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完美的融合,松弛听者的身心,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清新感觉。作品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1-音效作品分析作品中极具NewAge风格特征的音效部分,是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音效指的是: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为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把自然界的声音放在音乐作品中叫“音效”。引子由情境感强烈的音效声与竖琴奏出微弱的主题作为导入,似
5、在提醒我们的脚步离森林越来越近了。见谱例1谱例1:曲笛奏响轻快跳跃的A乐段,A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同头异尾,变化重复,节奏简练,旋律以上行三度跳进为主,好似清晨森林万物复苏的情景。见谱例2谱例2:小提琴弱起节奏进入B乐段,旋律以基进为主更加连贯而流畅,变化重复的旋律发展。吉他伴以轻快的伴奏,延续了A乐段欢乐的情绪,好似动物们之间的互相问候。见谱例3谱例3:C乐段主奏乐器回到曲笛,高音区的跳进与低音区的基进、节奏型的前松后紧、力度的强弱对比,带来全曲最热烈的情绪,像动物们的狂欢或放声歌唱。见谱例4谱例4:间奏部分弦乐群缓慢的演奏上行二度的进行旋律,伴随音效营造出神秘紧张的气氛,好像响尾蛇的身
6、体蜿蜒前行。谱例5谱例5:整首作品中的主奏乐器属不同类别的乐器:民族吹管乐器曲笛,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这两种乐器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较宽,音色清澈明亮,性格可静可动,非常适合表现森林中优美而又欢乐的形象。这两者中西乐器搭配在一起完全没有不融合的感觉,它们轮流奏响主题,好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二)学生情况分析1.五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更喜欢通俗、稍具现代感的音乐作品,本首作品中的“音效”是学生在之前的欣赏作品中没有接触到的,会给学生带来高度的听赏兴趣,喜欢聆听这首作品。2.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积累,能够听辩吹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能够听辩力度、音区等要素、能够感知旋律进行的特
7、点、知道变化重复的结构、能够准确识读五线谱、慢速识读移动DO的乐谱。3.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有指向的聆听赏析,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与他人交流、合作。4.本班学生中有葫芦丝、小提琴特长生,因此教师借助各别学生资源,引导全体学生以不同形式赏析音乐。(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通过情境法、体验法聆听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空间;通过聆听、对比观察法感知各乐段在音区、节奏、旋律进行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示范法、演示道具的使用方法,共同探究音响,参与综合实践表演;(四)技术准备1. 教学资源整理(1)用打谱软件Sibelius制作各主题乐谱。(2)用PPT将音响、乐谱、图片制成演示文稿。2.教学
8、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合成器、康佳鼓、蛙鸣筒、木青蛙、音效道具。(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在引导学生分角色体验作品的环节,教师有意识安排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作曲家的任务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能力。音乐能力稍弱的学生参与探险家与录音师的角色,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在音乐聆听与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喜欢这首作品、乐于参与作品实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通过完整聆听感受了解作品背景;接着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角色、任务分段聆听三个乐段,感受作品音乐要素;然后通过完整聆听感受作品的结构;最后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
9、式走进作品、参与作品、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音效,并在音响中感知音效的独特表现效果。2.熟悉音乐的三个主题,能听辨各乐段主奏乐器的音色、旋律与音区的变化,较准确的分辨三个乐段出现的顺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对作品森林的歌声三个乐段主题突出音乐要素的感知(二)教学难点对作品中三个乐段主题的准确把握五、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由“初听感受” “分段体验” “听辩结构” “综合性艺术表演”四个环节组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初听作品,感知体验环节目标:初步聆听,自主感受作品的音乐情境。 活动1.1上课伊始,教师提出“这节课老师要用音乐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通州区 森林 歌声 教学 设计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