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卷部分课件.pptx
《湖南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卷部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专用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卷部分课件.pptx(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A组 2014-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7湖南邵阳,25,2分)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答案CA项,稀硫酸能与铁反应,原物质被除去;B项,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原物质被除去;C项,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D项,铝是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C。,2.(2016湖南株洲,19,2分)下列实验操作或目的不正确的是(),答案A分别在放有少量铜、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二者均不反应,不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A选项不正确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B选项正确;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故C选项正确;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质的溶解,故D选项正确。,知识归纳比较金属的活泼性的方法有:(1)与氧气反应,看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2)与酸反应,看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生氢气的快慢)。(3)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看金属之间能否置换。若两种金属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H)之后,则不能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3.(2016湖南张家界,9,2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
3、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的是(),答案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故A合理;石蕊溶液遇NaOH溶液变蓝,遇稀硫酸变红,能鉴别,故B合理;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CO被除去,CO2不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合理;Fe和CuSO4溶液反应,Ag和CuSO4溶液不反应,从而判断出活动性:FeCuAg,故D合理。,知识归纳比较铁、铜、银的活泼性,若用金属之间的置换,则有两种途径:Fe、硫酸铜溶液、Ag;硫酸亚铁溶液、Cu、硝酸银溶液。,4.(2016湖南邵阳,16,2分)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
4、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先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刚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答案CA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B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C项,用排水法收集,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D项,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氧气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
5、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取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要注意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集满后,在水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拿出水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插入集气瓶的底部。,5.(2016湖南怀化,13,2分)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再闻气味)B.蒸馏水与食盐水(看颜色)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加酚酞试液,看颜色)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答案B取样品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A正确;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取样品,分
6、别加入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食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故D正确。,解题关键区分物质的思路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可以采取加热蒸发的方法来区分,食盐水会析出晶体,而蒸馏水蒸发后没有固体物质残留。,6.(2016湖南邵阳,24,2分)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DA项,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反应,不能验证;C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7、,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项,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故选D。,解题关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无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可以不密闭。,7.(2018湖南衡阳,33,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
8、是NaCl、HCl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实验与结论】(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请你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A.酚酞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稀硫酸 D.氯化钡溶液【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答案【猜想与假设】Na2CO3、NaCl【讨论与交
9、流】Na2CO3+2HCl 2NaCl+H2O+CO2【实验与结论】(1)错误中性溶液遇到酚酞溶液也不变色,还可能是猜想2正确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2)ACD【拓展与应用】蒸发,解析【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情况推测废液中的溶质,可知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CO3和NaCl。【讨论与交流】碳酸钠和稀盐酸不能共存,两者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实验与结论】(1)由无色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也不变色,可知小亮的结论错误。猜想3中盐酸过量,要验证猜想3只需要验证H+存在即可。(2)要验证猜想4只需要验证Na2CO3(或C)存在即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A正
10、确;氢氧化钾不和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C正确;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拓展与应用】盐酸是易挥发性物质,故可用蒸发的方法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8.(2018湖南益阳,2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1)请
11、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的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答案(1),NaCl中没有氧元素,与受损标签不符(2)碳酸钡(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会产生明显现象(4)节约药品(合理即可)(5)朝向手心,解析(1)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碳酸钠和硫酸钠中含有氧元素,故不合理的为猜想。(2)Ba(OH)2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能够
1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根据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现象判断出猜想和哪一个正确。(3)向第1组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由于第1组实验中生成了NaOH,故少量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不会产生明显现象,所以当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时,不能判断出猜想和哪一个正确。(4)点滴板有很多优点,比如节约药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5)倾倒液体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流出导致标签被腐蚀,应该将标签朝向手心。,9.(2016湖南怀化,28,8分)某学习小组对粗盐中杂质(难溶性和可溶性)的去除展开相关探究。(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写操作名称),计算产率。(2)步骤中需要用到
13、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写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提出猜想】甲同学:该粗盐中除含有难溶性杂质外,是否还含有可溶性杂质?(4)【查阅资料】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Mg2+)和硫酸盐(S)等可溶性杂质。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Mg(OH)2为白色物质,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aSO4为白色物质,不溶于盐酸;MgCO3、BaCO3为白色物质,都能溶于盐酸。(5)【实验设计】取少量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盐。另取
14、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盐。(6)【实验结论】该盐含可溶性杂质。(7)【实验拓展】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流程:,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离子(填离子符号)。,答案(1)蒸发(2)漏斗引流(5)镁硫酸(6)硫酸镁(7)将杂质完全除去Ba2+,解析(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步骤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5)由表中的信息和题意可知,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15、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镁盐。由表中的信息和题意可知,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6)由实验可知溶液中有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该盐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是硫酸镁。(7)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由于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Ba2+。,解题
16、关键熟悉粗盐的成分以及分离提纯的步骤方法、所用的仪器。重点在除去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既要把杂质离子完全除去,同时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试剂要过量,并且要把前面引入的过量的杂质离子除去。在提纯的过程中,要充分审题,深度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会在提纯的过程中被用到。,10.(2015湖南长沙,47,12分)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溶液制取Na2CO3溶液。【查阅资料】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NaHCO3+NaOH Na2CO3+H2O。Ca(HCO3)2可溶于水。【制取步骤】量取两份50 m
17、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用一份50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在得到的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 mL 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实验探究】氯化钙稀盐酸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评价与反思】不对在煮沸之前溶液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先混合,则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溶液中的二氧化碳继续反
18、应,导致制备的碳酸钠不纯净,解析【评价与反思】因为在煮沸之前溶液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先混合,则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溶液中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导致制备的碳酸钠不纯净,所以实验步骤的顺序不能对调。,解题关键本题陌生信息较多,仔细审题,读懂题干中的陌生信息,比如查阅资料中的四条信息非常重要,要反复阅读,并在【制取步骤】中充分体会理解这些信息,并加以灵活运用。例如:信息在【制取步骤】体现,信息在【制取步骤】体现,信息在【制取步骤】体现,信息在【实验探究】第一空体现,通过读信息和实验步骤,使信息与实验步骤或实验探究一一对应起来,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知识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混
19、合溶液的检验: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11.(2015湖南邵阳,34,7分)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下: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
20、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答案(1)红搅拌NaOH+HCl NaCl+H2O(2)【实验探究】猜想三产生气泡(或气体)【反思交流】B,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酸和碱充分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2)【实验探究】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故猜想三不合理;由乙
21、同学的实验结论推知,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 2NaCl+H2O+CO2。【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该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故选B。,易错警示含有酚酞的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一定不呈碱性,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12.(2014湖南长沙,47,12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度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答案(1)Mg+2H2O Mg(OH)2+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减弱(3)溶液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小(4),解析(1)由题意知,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最轻的气体氢气;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H2O Mg(OH)2+H2。(2)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3)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镁的热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从而
23、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热水变凉时,氢氧化镁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使溶液碱性减弱。(4)实验一:将变红的热溶液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看红色是否褪去,若不能褪去,则说明是原因;实验二:将褪色后的溶液再加热,看溶液是否再次变红色,若变红,则说明是原因。,1.(2018湖南益阳,15,3分)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完全相符的是(),考点2实验方案的评价,答案C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错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是氮气等,故B错误;黄铜是铜的合金,与铜片相比,黄铜的硬度
24、更大,故二者相互刻画时,铜片上有明显刻痕,是因为组成改变导致性能改变,故C正确;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D错误。,知识拓展合金是在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后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与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熔点低的特性。,2.(2018湖南娄底,34,2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A项,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能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但无法确定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能燃
25、烧,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确定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使用过量的红磷,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否则测定结果偏小,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实验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小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3.(2017湖南娄底,14,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A项,分别加入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B项,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专用 中考 化学 复习 专题 十六 实验 方案 设计 评价 试卷 部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2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