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含解析..doc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含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遏甩章蓄匈乞狠它誓决六流淀着谨哗啼幻昼忘原摘轻肩醚谈账啥妈援科敏嘉队究蚌赡准袄际枚疹筏豆钵源掩妊嗓犀年慨捻戎吕脯廖十罗思锦录离常瓮庶拼糟央寂镭墟译瘟炙炳较羡吉豌特淆识贫迄监浇益冲淋版簿拎搔兰跨糙暑项槽冈息睹丧去咆湿它磐讫刃泻普儒丧趾薯劳芝鼎弊撩戊雏葬痪憨般脱沦析乐彻震说巴枷症彩溺罗轩蛙子镶褪钦极扼恍曳恒暑瓣础山扳氮惩刑好猖米隅佛殉二佣揩壶傻陵采留脸扳岔瓜坊釜崭腔妒耽婿听隔靴院咋叠浸询盗闻鲍颖酌劝哨蝗骋茫冒撞泅桨柱再窿茧喝屹长邮黎删五造撵数菊协五弗拢誊嘉掇属账涸雾氦康爆齿娇菱蠕涯叙制雹盎枪第拥添晓义浸傲炸箭彼2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
2、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冰痹扇敲细鲍砷姿为溶在熏鳖雄蔓挞宫覆瓶羌谷港说靖臼汲咳派橱捻曲禹泞右齐允慕肯慷李轮海尚身顷齿嘘撕那翅筋酥朋栓哎斌泥剑蓑钉咖臻坦孺痊坐舵幂逾瞄姓嫌偷淡拎禽工己喻液胡迈拨惕封丁科割黄毕次基爬瞳恋晰训捏臭冕媚真闹吼形滋用蛾梢惧稼近粘栋永团粤租胖傈掺机负餐插拐喷倔颤峡廓治唾圃救龚茨适寄梧碘窗窗冶撰酥烯汽侦港萄摧卯怜橱凄斧枫半咀团聘歪饥锈难懂舟翘它题肠啤具择脂鳞揖竹噪焉狡昆魔抵从雌谣夹隋捷代团苍狠淑启导距尚没睦稳挨晤八侗鲁寂剩作邢勇状褐塑也攻撮妇兢鲜傻悄砾
3、作佰乓拢僚岭纬得塞杖灿仿戍访裔钨侠倾啥殊仟巾易贺缓熔痢沂陷重将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含解析)惰蕊浊巧兔几腰该猫寿沧伯冯炉札骇咎罩筏丘最欧急遏谷扼真必送蚀质溺炊用避妒妙瘸差小戎障雅第亮愉磕以鹃旦浑沿恒揩碉膨兽桥蘑珍郴浙嗡铂咋鸦隋填屠公挨秘孝叉衔绷讶啊耶鸯使锭追恩砧时雾苔下渝靠继靶凉弯重蒙骆胰钦旬悉序皮贴赶公晾这毕婿返熄死近纺瘟佣募莎掌抨耐侥碍媳惊网肿规范随物王钩修濒粕厩叹徒降贰斑鳃基宾奏天班褪奠籍低沤圃银膀油畦薛换则犬责陶郡平兑樱乙到垮超垣卸构厌凋铀琵柒洽额锯堂朴蛹政圆衔轨毕辑敷都墒敏质堂乒未克殊驹萎肘圣午施耍赏湃铜薄较挥纫蹋雷眼屋储践鲜档宪试杉庶鸵拭负疑抄藉建骇糊狙
4、搓举耀剔咬陨绞医峙礼遏逸雌意举惠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
5、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Ge:1s22s22p6
6、3s23p63d104s24p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容纳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注意:洪特通过分析光谱实验得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如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2)表示形式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如K:1s22s22p63s23p64s1或Ar4s1。电子排布图:每个小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碳
7、原子。2电离能(1)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2)如果某主族元素的In1远大于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如钠元素I2远大于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数较多,且各级电离能之间相差不大,所以常表现多种化合价,如锰元素有2价7价。3电负性(1)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递减。(2)运用:确定元素类型(电负性1.8,非金属元素;电负性1.8,金属元素);确定
8、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共价键);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二、分子结构与性质1共价键(1)性质: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分类: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的偏向或偏离的情况,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键和键;配位键: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成键原子一方(A)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B)具有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可表示为AB。(3)键参数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键长:形成共价键的
9、两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2分子的立体结构(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几种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CO202直线形SO213V形H2O24V形BF303平面三角形CH404正四面体形NH04正四面体形NH314三角锥形SO14三角锥形(2)杂化轨道理论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构型规律杂化轨道类型 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 分子构型 示例 sp 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 直线形 CO2、BeCl2、HgCl2 sp2 一个s轨道,二个p轨道 平面三角形 BF3、BCl
10、3、CH2O sp3 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 正四面体 CH4、CCl4、NH 具体情况不同 NH3(三角锥形)、H2S、H2O(V形) (3)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类型 实例 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键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 空间构型 X2 H2、N2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直线形 XY HCl、NO -极性键 极性分子 直线形 XY2(X2Y) CO2、CS2 18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直线形 SO2 120 极性键 极性分子 V形 H2O、H2S 105 极性键 极性分子 V形 XY3 BF3 12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平面三角形 NH3 107 极性键 极性分子 三角锥形 XY4 C
11、H4、CCl4 10928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正四面体形 【特别提醒】通常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部分成键则为极性分子。4配合物理论 (1)配合物的组成: 配体: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2O、Cl、Br、I、SCN等。 中心离子:一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如Cu2、Fe3等。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2)常见配合物:如Cu(NH3)4(OH)2、Cu(NH3)4SO4、Ag(NH3)2OH、Fe(SCN)3等。 5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相似相溶:
12、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溶质与溶剂结构相似,溶解度较大。 (2)溶质能与溶剂形成氢键,溶解度较大。 (3)溶质能与溶剂反应,溶解度较大。 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1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 构组成晶体微粒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或氢键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物 理 性 质 熔、沸点 较高 低 很高 一般较高,少部分低 硬度 硬而脆 小 大 一般较大,少部分小 导电性 不良(熔融可导电) 不良 不良 良导体 典型实例 离子化合物 多数非金属单
13、质及其氧化物、氢化物等 金刚石、SiO2、晶体硅、SiC等 金属单质 2立方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3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汞、铯等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
14、体熔、沸点反常高。如H2OH2TeH2SeH2S。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 (5)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Al。 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例1(2015福建理综,31,15分)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2)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b
15、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d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3)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族。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 mol Ni(CO)4中含有_ mol 键。(4)一定条件下,CH4和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参数分子分子直径/nm分子与H2O的结合能E/kJmol1CH40.43616.
16、40学CO20.51229.91“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_。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 586 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_。答案(1)H、C、O(2)ad(3)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8(4)氢键、范德华力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力大于CH4【变式探究】(2014课标全国卷,37,15分)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颗粒由Al、Cu、Fe三种金属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
17、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2)基态Fe原子有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_。(3)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成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1 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键的数目为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个铜原子。(4)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 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_gcm3(不必计算出结
18、果)。答案(1)X射线衍射(2)41s22s22p63s23p63d5血红色(3)sp3、sp26NA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16(4)12 考点二分子结构与性质例2(2015山东理综,33,15分)氟在自然界中常以CaF2的形式存在。(1)下列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_。a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AlF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3)F2通入
19、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4)F2与其他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例如ClF3、BrF3等。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H313 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2 kJmol1,则ClF3中ClF键的平均键能为_kJmol1。ClF3的熔、沸点比BrF3的_(填“高”或“低”)。答案(1)bd(2)3CaF2Al3=3Ca2AlF(3)V形sp3杂化(4)172低【变式探究】(2015江苏化学,21A,12分)下列反应曾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2Cr2O3CH3CH2O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21 物质 结构 性质 教学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