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鲁教版地理选修5地质灾害概述(共29张PPT).ppt
《上学期鲁教版地理选修5地质灾害概述(共29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学期鲁教版地理选修5地质灾害概述(共29张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什么是地质灾害?有哪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圈中各种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在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火山爆发等,其中除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外,其他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相关概念。2.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4.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1、下列灾害属于山区常见的一组是()A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B崩塌、滑坡、洪涝、干旱.C泥石流、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干旱 D水土流
2、失、干旱泥石流土地盐碱化,2、自然灾害的本质是()A人地关系的冲突 B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已C对人类有危害的一种自然现象 D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3、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表现为自然灾害发生的()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规律性 D各种灾害的关联性,4、下列有关自然灾害基本属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具有联系和区别双重性.C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D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5、下列有关自然灾害规律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自然灾害的规律性是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B自然
3、灾害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盐碱化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而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则是平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C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D自然灾害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的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A,A,C,B,B,一:地震灾害,自主学习:看教材20-22页,填写非常学案课前自主导学:知识点1-地震灾害,并完成思考交流1,1地震概述(1)定义: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3)震源深
4、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震结构示意,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2)地震的结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一般而言,3级以下为微震,3-5级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1)震级: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注意:,(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
5、密切关系。,问题导思1: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2:在一次地震中,同样条件下,一般地: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地质构造越复杂,烈度越大;建筑物质量越差,烈度越大;人口密度越大,烈度越大。,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1)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2)成因机制分类:构造地震(构造运动)、火山地震(火山活动)、陷落地震(外力作用)、人工诱发地震(人类活动)。,3地震发生过程(地震波及其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前者传播较慢。,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学 期鲁教版 地理 选修 地质灾害 概述 29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