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三收入与分配共82张ppt.ppt
《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三收入与分配共8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专题三收入与分配共82张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 治,高考一轮总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学案7 个人收入的分配,1.判断:(1)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2)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要素分配两种)(3)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实现效率的保证。(),2.辨析: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2.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
2、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3.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氏族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困。(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
3、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这部分人与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考点1 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含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
4、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温馨提示:按劳分配的适应范围只限于公有制经济内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都属于按劳分配的形式。,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5、2)按生产要素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温馨提示: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等。,正确理解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此外,还有属于
6、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3)在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他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4)科技人员自办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方式把成果或专利转让给有关企业,其所获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信息技术要素分配。,【例1】目前所有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的核心是它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的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配与公益性
7、服务绩效紧密相连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将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A.B.C.D.【答案】C【解析】中“根本性”说法错误;绩效工资体现的是按劳分配,不符合题意。,1.某村民承包了20亩地,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科学种植,获得8万元收入,并利用农闲时间到某民营企业打工,获得2万元收入,此外,通过储蓄存款获得1000元利息收入。该村民的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A.8万元 B.2.1万元 C.2万元 D.1000元 1.B(
8、承包土地获得的8万元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应排除;在民营企业打工获得的2万元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通过储蓄存款所获1000元利息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20 000元1000元2.1万元,B项正确。),2.小范2013年上半年自办豆腐坊,既当老板,又当伙计,收入可观;下半年又雇用一批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生产规模,取得了更大的效益。他一年的收入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雇用工人获得的收入属于非法收入 A.B.C.D.2.B(上半年,小范自办豆腐坊属于个体经济,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下半年,小范雇
9、用一批工人成立豆制品厂属于私营经济,其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应选。雇用工人获得的收入只要是诚实劳动所得就是合法收入,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2 效率与公平,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温馨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均等,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取消收入差距,允许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口收入分配公平而取消收入差距,必然会陷入平均主义。(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10、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
11、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
12、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2)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再分配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中很难纠正,因此在初次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也会损害效率。(4)初
13、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例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一般由市场决定,不能由政府定价。增加货币发行量与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无必
14、然联系,故排除。符合题意。,3.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 高的效率 A.B.C.D.3.D(本题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理解。由图可知,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同方向变化,故错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效率会降低,故正确,错误;正确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选D。),4.“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15、,然后治之。”2012年,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公平优先,完善分配制度 增加货币供应量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提高工资标准,增加居民收入 A.B.C.D.4.C(中的“坚持公平优先”说法不准确;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会诱发通货膨胀,不利于实现“民富”目标,不是正确措施。是实现“民富”目标的合理措施。),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专家调查发现,凡实施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职工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企业发展良好且劳动关系和谐。这表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增强企业
16、活力 实行按劳分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尊重职工正当利益诉求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A.B.C.D.1.B(与材料无关;说法错误,企业发展的关键应是科技。),2.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分配”()A.有悖于按劳分配原则 B.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 C.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格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A(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这与按劳分配原则是相背离的,A正确,B、C、D均不选。)3.
17、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3.D(解决三大社会问题政府应该注重分配公平,A、C说法错误,B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右图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A.AA区间之内 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 D.AB区间之内 4.D(AA区间注重了效率,忽视了公平;BB区间注重
18、了公平,忽视了效率;A和B点走向了极端;只有AB区间恰当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选D。),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几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的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材料二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怎样解决好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19、5.(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处于扩大的趋势。(2)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复习至此,请做练案7 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8 国家收入的分配,1.判断:(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税收是主要形式)(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
20、济现象。()(是小于)(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2.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2.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需作具体分析。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其得以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是我们所希望的。但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
21、何区别?3.财政政策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国债、政府补贴等,其制定部门是财政部;货币政策是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纸币发行等,其制定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考点1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2.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2)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3)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
22、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财政支出(1)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构成: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温馨提示:财政盈余的利与弊。利:充分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取得宏观调控的主动权;弊:表明本年度财政收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财政赤字的利与弊。利: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弊:可能诱发通
23、货膨胀。,1.正确认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1)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所以,可供分配的社会总产品越多,参与分配者取得的就越多。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在社会的总产品中,最终有多少能够成为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还必须要通过现实的分配过程才能实现,所以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此处所说的分配政策,
24、简单来说就是指整个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按照怎样的比例分配,分配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正确看待财政赤字的影响(1)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是有害
25、还是无害。(2)由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赤字如何弥补,因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不同,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不同。如果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引起过量货币发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用向银行透支、增发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这部分货币形成的社会购买力因没有相应的社会产品做保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害还是无害,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例1】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财政赤字也有所上升。以下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 系列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配套 课件 必修 专题 收入 分配 82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