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文档.ppt
《09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文档.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第五节 实验用菌(毒)种及废弃物处理第六节 临床实验室其他安全,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病原体最集中区域也是科研工作的特殊场所这些病原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周围人员及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它甚至可以造成疾病的流行,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妨碍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成为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第一节 概述,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概念 二、临床实验室主要危害源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四、实验室的常用安全
2、标识,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概念,1.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2.生物危害(biohazard)3.生物危险(biorisk)4.气溶胶(aerosols)5.生物安全(biosafety)6.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1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是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一切微生物和其他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2.生物危害(biohazard)是由生物因子对环境及生物体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概念,3.生物危险(biorisk)是生物因子将要或
3、可能形成的危害,是伤害概率和严重性的综合,又叫风险。研究病原微生物是有一定风险,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够降低这种风险4.气溶胶(aerosols)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子,一般直径为0.001m100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概念,5.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人们对于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6.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采取措施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公众造成伤害,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并保护被
4、实验对象免受污染,返回节目录,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概念,二、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危害源,(一)生物危害源(二)化学危害源(三)物理危害源,(一)生物危害源,生物危害源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被锐器刺伤 吸入气溶胶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 感染性材料处理不当,(二)化学危害源,化学危害源主要指在临床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危险性化学品引起的危害。包括:易燃性化学品、易爆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强酸性化学品、有毒性化学品、有害性化学品入侵方式: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及破损皮肤等方式侵入,(三)物理危害源,临床实验室中物理危害源主要放射性核素的辐射、
5、紫外线和激光光源照射、电磁场、噪音等的危害1放射性核素 使用理由、限度和地点进行评估 2.紫外线和激光光源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3.电 主要危害是引起火灾 4.噪音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返回节目录,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我国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一)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1983年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WHO于1993年组织编写了该手册的第二版。2004年WHO正式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二)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
6、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标准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返回节目录,四、实验室的安全标识,(一)生物危
7、害标识(二)感染性物品标识(三)电离辐射标识(四)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识,授权人员方可进入生物安全水平:-责任人:-紧急联系电话:-白天电话:-家庭电话:-必须得到上述责任人的授权方可进入 生物危害警告标识,感染性物品标识,当心电离辐射标识,爆炸品标识,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易燃液体标识,氧化剂标识,腐蚀品标识,返回章目录,警示标识,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三、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五、记录与资料的管理,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一)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二)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
8、三)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四)实验室主任与安全管理员,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的工作(1)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2)对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3)记录违反生物安全方案或程序的情况,与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改进的办法(4)进行生物安全继续教育和适当的生物安全培训(5)对于所有涉及潜在泄漏或意外事故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及时向实验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6)在出现涉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要确保清除污染(7)确保医疗废弃物的正确管理(8)根据国家规定,制定病原微生
9、物的运入/运出的程序(9)对涉及感染性物质实验的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要在具体操作实施以前进行生物安全审查。(10)负责实验室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实施等,返回节目录,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的编制一般都采用四层“金字塔”建构第一层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主要叙述生物安全原则、方针、意图和指令等第二层是程序文件,是将生物安全管理指令、意图转化为行动的途径和相关联的行动第三层是作业指导书(SOP),是用来指导相关活动的实验操作技术细节性文件第四层是记录,是用来阐明安全关联活动的表达方式,它可追溯性提供结果的证据,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1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核心是生物安全方针、目标、原则、组织机构
10、及各组成要素的描述手册中“方针目标”应口号式生物安全方针概述生物安全目标,明确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管理的承诺,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2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文件是对生物安全活动进行全面策划和管理,是对各项生物安全管理活动的方法所作的规定,不涉及纯技术性细节。程序文件一般包括;文件标题、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流程、记录表格目录、支持性文件等。,返回节目录,三、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根据相关 的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本实验室情况还应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源头、切断途径、避免危害,三、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基本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
11、度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内务清洁制度实验室消毒灭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管理制度传染病病原体报告制度。防火、防电、防意外事故管理制度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返回节目录,四、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构成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工作人员、硬件和软件人是核心要素,又是最宝贵的要素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范、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四、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室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范、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
12、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对实验室相关人员,包括实验室操作人员、保洁人员等也要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同时要进行周期性(一般每年一次)生物安全知识的继续教育,并记入个人技术档案。,返回节目录,五、记录与资料的管理,将所取得的结果或所完成的活动以记录方式形成的文件,它可追溯性提供证据实验室活动的表达方式之一记录还可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验证提供证据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过程与效果可以通过相对的记录予以验证,返回章目录,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一、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 四、风险评估,一、生物因子风险程
13、度分级,级风险: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级风险: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一、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级风险: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级风险: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
14、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返回节目录,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和微生物。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四类: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返回节目录
15、,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l)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与风险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危害等级 生物安全水平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操作 安全设施,BSL-1 基础教学、研究 GMT 不需要;开放实验室 BSL-2 初级卫生服务、诊断 GMT、防护服、开放实验室,需要BSC 微生物危害标识 用于可能生成的气溶胶 BSL-3 特殊的诊断、研究 在BSL-2上增加特 BSC和(或)其他所有 殊防护服、进入制 实验室工作所需的基本 度、定向气流 设备 BSL-
16、4 危险病原体研究 在BSL-3上增加气锁 级或级BSC并穿 入口、出口淋浴、污 着正压服、双开门高 染物的特殊处理 压灭菌器,经过滤空 气,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划分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返回节目录,四、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的含义(二)风险评估范围(三)风险评估时间(四)评估人员(五)制定评估报告(六)评估办法,(一)风险评估的含义,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风险控制(risk control)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综合措施风险评估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二)风险评估范围,(1)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涉及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实验室
17、实验活动风险评估、设施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健康监测等多方面内容。(2)风险评估内容 至少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人员安全状况评估、预防和治疗方案等,(三)风险评估时间,风险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因工作条件、人员变动适时重新评估保证风险评估报告的及时性保证有关管理规程、标准操作程序可行性,(四)评估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病原微生物、建筑设计工程、防护材料空气动力等不同的专业领域是
18、管理与研究并重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对该领域及实验研究有经验、有资历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工作,(五)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风险评估报告应得到有关生物安全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审批是对评估结果的论证,(六)评估办法,具体评估办法应按照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严格实行,返回章目录,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类型二、实验室主要的安全设备三、个人安全防护用具四、临床实验室技术规范五、临床实验室消毒与灭菌六、临床实验室应急事故处理,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类型,1.一级防护(pri
19、mary barrier)主要采用规范实验技术和适当的安全设备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室内环境安全免受感染性物质污染包括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类型,2.二级防护(secondary barrier)二级防护包括实验室设施设计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保护实验室外环境不受感染性物质污染生物安全防护的三个要素实验室操作及技术、安全设备和实验室设施设,返回节目录,二、实验室主要的安全设备,(一)生物安全柜(二)超净工作台(三)通风柜(四)洗眼器(五)紧急喷淋装置(六)消毒设施及用品,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BSCs)是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型空气净化安全
20、装置。是在操作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为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内外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一种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一)生物安全柜,(一)生物安全柜,1.种类介绍2.生物安全柜使用要求3.生物安全柜操作规范4.生物安全柜检测要求,1.种类介绍,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级A1型、级A2型、级B1型、级B2型级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负压柜),级:设计简单,目前仍广泛使用。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保护操作对象。级:保护操作者和操作对象。操作危险度2 级和3 级微生物。穿正压防护服可处理危险度4 级微生物。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操作危险度4 级微生
21、物。适用于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级生物安全柜原理,A:前开口B:窗口C:排风HEPA 过滤器D:压力排风系统不能对实验样品进行保护,安全柜内的空气可以通过HEPA 过滤器按下列方式排出:(a)排到实验室中,然后再通过实验室排风系统排到建筑物外面(b)通过建筑物的排风系统排到建筑物外面(c)直接排到建筑物外面,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有不同的类型:A型(30%排出):A1、A2型B型又分为:B1(70%接管道外排)B2(100%接管道外排)不同于级生物安全柜之处为:只让经HEPA过滤的(无菌的)空气流过工作台面,级A1 型生物安全柜原理图,A:前开口B:窗口C:排风HEPA 过滤器D
22、:后面的压力排风系统E:供风HEPA 过滤器F:风机,级B1 型生物安全柜原理图,A:前开口B:窗口C:排风HEPA 过滤器D:供风HEPA 过滤器E:负压压力排风系统F:风机G:送风HEPA 过滤器安全柜需要有与建筑物排风系统相连接的排风接口,级生物安全柜,所有接口都是密封的有一个专门的外置排风系统控制气流安全柜内部始终处于负压状态(约124.5Pa)只有通过连接在安全柜上的橡胶手套,手才能伸入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A:用于连接等臂长手套的舱孔B:窗口C:两个排风HEPA 过滤器D:送风HEPA 过滤器E:双开门高压灭菌器或传递箱F:化学浸泡槽安全柜需要有与独立的建筑物排风系统相连接的排风接
23、口,根据保护类型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操作、物品摆放、操作和维修 紫外线灯、明火、溢出、清洁和消毒、清 除污染、个体防护装备、警报器、检测,2.生物安全柜使用要求,3.生物安全柜操作规范,1.人员要培训2.必须运行正常3.使用时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4.放置尽可能少的器材或标本5.不能使用本生灯6.在安全柜的中后部操作、不要使用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尽量减少手臂的伸进伸出、尽可能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流动、不进行文字工作7.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风机应至少运行5分钟,4.生物安全柜检测要求,(1)人员、产品及交叉污染保护试验(2)柜体泄漏试验(3)HEPA过滤器泄漏试验(4)下降气流
24、流速测试(5)流入气流流速测试(6)气流烟雾模式测试(7)噪声(8)照度(9)振动,(二)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的气流是由外部经HEPA过滤后进入操作区,通过操作区后由超净工作台前、侧开口区流向操作者一侧而进入实验室。超净工作台只能保护实验材料,不能保护操作人员及环境。超净工作台只适用于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挥发气体以及无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操作。,超净工作台,(三)通 风 柜,通风柜是可以有效遏制毒性、刺激性或者易燃材料的安全设备在实验操作时往往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臭气、湿气以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为了保护使用者的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扩散,在污染源附近要使用排风设备尤其是当试验过
25、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蒸汽和灰尘从使用器皿中大量泄出时,通风柜可起到后备安全保障作用,通风柜,(四)洗眼器,洗眼器是安全和劳动保护必备的设备,是接触酸、碱、有机物等有毒、腐蚀性物质场合必备的应急、保护设施洗眼器的类型很多,如复合式洗眼器、立式洗眼器、壁挂式洗眼器、便携式洗眼器、台式洗眼器每周应测试洗眼器与水供应连接的装置以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并冲掉积水,洗眼器,(五)紧急喷淋装置,一般安装在使用苛性碱和腐蚀性化学品附近的地方定期测试喷淋装置以保证其功能正常,其次数依实验室的复杂程度和规模而定尽可能提供舒适的水温;地面排水通常设在紧急喷淋装置附近,紧急喷淋装置,(六)消毒设施及用品,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文档 09 第九 临床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