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连续性血液滤过详解文档资料.ppt
《最新:连续性血液滤过详解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连续性血液滤过详解文档资料.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起源及发展史,2,1966年新透析膜:高超滤率、对流清除溶质,1976年Burton提出血滤的概念,1977年Kramer在德国应用CAVH,很快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ARF治疗,发展了CVVH(泵驱动),CVVHD及CVVHDF,技术简单,有效清除水及溶质,血液动力学稳定,对高代谢患者清除毒素的有限性,动脉通路的并发症,结合对流与弥散,3,分类,C持续性AV/VV驱动力UF/HF/HD/HDF溶质清除特征,4,起源及发展史,5,起源及发展史,6,Prisma,7,目前CRRT常用的治疗模式,SCUF 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CVVH 连续静静
2、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D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F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SCUF,首要治疗目标:安全清除液体UF(超滤)率范围最高可达 2 L/Hr不需要透析液不需要置换液通过超滤清除大量液体血流速=10-180 ml/min,8,9,SCUF缓慢连续性超滤,10,CVVH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滤过:指血液通过滤过器时,大部分体内水分、电解质、中小分子物质通过
3、膜被除去,然后补充相似体积的液体和血浆等有用成分(称置换液),从而达到排出体内废物和过多水分的目的。,11,CVVH,首要治疗目标:通过对流清除溶质和安全清除液体超滤率范围 12-20 L/24 hours(500 ml/hr)需要置换液 推动对流效应不需要透析液溶质(中大分子)的清除取决于置换液流速,12,CVVH 模式图,13,CVVHD,首要治疗目标利用扩散作用清除溶质安全管理液体容量需要透析液超滤率范围 2-7 L/24 hours(300 ml/hr)透析液流速=15-45 ml/min(1-3 L/hr)血流速=10-180 ml/min不需要置换液溶质(小分子)的清除取决于血流速
4、和透析液流速,14,CVVHD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15,CVVHDF,首要治疗目标利用扩散和对流作用清除溶质安全管理液体容量结合CVVH和CVVHD治疗超滤率范围12-20L/24hr需要透析液需要置换液血流速=10-180ml/min透析液流速=15-45 ml/min,16,CVVHDF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17,其他模式,血浆置换,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18,其他模式,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HFD,19,吸附器,其他模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血流,血浆,血浆,血流,滤过器,20,滤过器2,滤过器1,其他模式,双重滤过,血流,血浆,血流,弃液,21,其他模式,血液灌流,血流
5、,血流,活性碳,22,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液吸附,23,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液吸附,24,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
6、血液吸附,25,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液吸附,26,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液吸附,27,血球血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白蛋白内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化学药物胆红素维生素尿素氮肌酐糖电解质水,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CBP清除物质范围,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液吸
7、附,28,CBP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比较,29,CRRT的特点,血流动力学稳定CRRT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分和溶质,能不断调节液体平衡,可以清除更多的液体量,更符合生理状况,能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CRRT在ICU重症ARF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30,CRRT的特点,溶质清除率高CRRT保持更加符合生理学的状况,缓慢、连续性清除溶质,在整个治疗中,CRRT清除的尿毒症毒素累积量明显优于每周4次IHD所达到的效果。CRRT能使氮质血症控制在稳定的水平,且尿毒症毒素浓度较低,而IHD氮质血症存在峰值和谷值,且尿毒症毒素平均浓度较高。,31,CRRT的特点,营养支持IHD
8、对氮质血症和容量平衡的控制不够满意,限制了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氮平衡,热能摄入不足CRRT不仅为营养支持准备了“空间”,同时控制了代谢产物的水平、代谢性酸中毒和血磷,为营养支持治疗及静脉用药提供了充足的保障。,32,CRRT的特点,清除炎性介质近年来研究证实,CRRT可以清除炎性介质(IL-1、IL-6、IL-8、TNF-等),给治疗MODS带来了新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高容量血液滤过,增加治疗剂量,可大大提高炎性介质的清除率,概 念,34,35,36,临床上一般将单次治疗持续时间 24h的RRT称为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
9、herapy,IRRT);将治疗持续时间 24h的RRT称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37,CRRT治疗已用于非肾脏疾病确切命名应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38,血液净化溶质清除原理,弥散 Diffusion对流 Convection吸附 Adsorption,39,弥散,经由半透膜两侧的血液及透析液中的分子,在限定的空间内自由扩散,以达到相同的浓度,最终,分子由高浓度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腹膜、透析器的中空纤维膜均是半透膜应用于透析(dialysis
10、)中,40,弥散模式图,41,弥散清除率,清除率与分子大小、膜孔通透性、及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有关对血液中小分子溶质(BUN、Cr等)清除效果好于大分子溶质(细胞因子等)因为血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浓度高,膜内外浓度差大,其次,同样的膜对小分子溶质阻力小,42,对流,在跨膜压(TMP)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液体中的溶质也随之通过半透膜,这种方法即为对流人的肾小球以对流清除溶质和水分应用于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中,43,对流模式图,44,弥散与对流的比较,透析对小分子溶质清除好于滤过应用高通量透析膜后,血液滤过对小分子溶质清除已接近透析方式透析无法达到
11、滤过对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效果血液滤过为等渗脱水,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临床中多使用血液滤过模式,back,45,吸附,溶质吸附在滤器膜的表面、或滤器中的活性炭及吸附树脂上,从而达到清除的效果应用于血液灌流等模式中,46,全血吸附,47,血浆吸附,48,全血与血浆对比,优点:无需分离血浆,操作简单缺点:血小板破坏,生物相容性差,49,吸附的清除率,对某些溶质或特定溶质起作用与溶质浓度关系不大与溶质和吸附物质的化学亲和力及吸附面积有关,50,CBP临床实施,建立血管通路置换液血液滤过器抗凝治疗决策并发症处理,51,1、建立血管通路,首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孔在远心端,静脉孔在近心端,相距23毫米,
12、血液再循环量小于10。常用穿刺部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一般流量50150ml/min。其他:内瘘、人工血管、肘正中静脉等,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RRT治疗建立血管通路,首选股静脉置管。B级,52,血管通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Subclavian,Jugular,Femoral,53,血管通路,导管相关并发症即刻并发症主要与置管部位和置管技术有关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肿形成、继发感染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极少数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复律治疗远期发症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导管功能障碍,54,血管通路护理要点,防止脱落:留置期间应卧床休息以免导管脱落引起大出血;每次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连续性 血液 滤过 详解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