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细胞的能量转换1PPT文档.ppt
《最新细胞的能量转换1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细胞的能量转换1PPT文档.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1890年R.Altaman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生命小体(bioblast),为它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独立生活的细菌。1897年von Benda首次提出mitochondrion。1900年L.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Green(1948)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Kennedy和Lehninger(1949)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Hatefi等(1976)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Mitchell(19611980)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化学偶联学说。,一、线粒体的形
2、态结构,1、线粒体的形态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直径0.5 1m,长1.53.0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 20m,称巨线粒体。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植物因有叶绿体的缘故,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少;肝细胞约1700个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许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一)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An TEM image of mitochondrion,Figure7-3Mitochondrial plasticity.Rapid changes of shape are observed when a mitoc
3、hondrion is visualized in a living cell.,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可向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马达蛋白提供动力。,2、线粒体的分布,Figure7-4Relationship between mitochondria and microtubules.,Figure7-5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 near sites of high utilization in cardiac(心肌)muscle and a sperm tail.,鞭毛轴丝,肌原纤维,Schematic view of mitocho
4、ndrion,(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A、B扫描电镜照片:示线粒体内部结构,1、外膜(out membrane)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具有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分子量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2、内膜(inner membrane)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质膜。通透性很低,仅允许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和离子通过内膜时需要特殊的转运系统。如:丙酮酸和焦磷酸是利用H+梯度协同运输。氧化磷酸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细胞 能量 转换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