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孙琳文档资料.ppt
《最新: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孙琳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孙琳文档资料.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PPV 是与重力有关的头部运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 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0000 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解剖基础及生理,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包括椭圆囊(utricle)、球囊(saccule)和三个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为耳石的重力,是提供与地心引力有关的头部方位(倾斜度)的信息的,也因直线加(减)速运动而兴奋。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加速运动。在头旋转时,内淋巴因惰性而向与旋转相反的方向移位,终帽随之弯曲变形,这就间接地刺激毛细胞及其基部的前庭神经末梢。,发病机理,几种学说。壶腹嵴顶
2、结石学说:Schuknecht在BPPV患者的后半规管的顶部发现了嗜碱性沉积物,提出了“嵴顶结石学说”。,半规管结石学说,1992年Parnes等在BPPV患者的手术中直接观察到后半规管中有游离的耳石斑块,从而证实了“管石理论”。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刺激前庭神经,引起眩晕及眼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椭圆囊衰退。在BPPV 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半规管结石学说已被广泛接受 BPPV 绝大多数是特发性,少数由于头部外伤、活动少、血管栓塞、供血不足以及耳部疾病和耳部手术等原因所
3、致,由于半规管的解剖不同,半规管受累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受累最多的是后半规管。上半规管 BPPV 很少发生。,临床表现,头位改变而诱发短暂的旋转性眩晕。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眩晕发作持续短暂。重复诱发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发作有数秒的潜伏期。持续时间60 s,一般为2030 s伴眼球震颤易疲劳性,PC-BPPV突然坐起、躺倒或弯腰时诱发,Dix-Hallpike位置性眼震检查阳性 HC-BPPV平卧位翻身或转头时诱发,常伴恶心,重者呕吐。,Dix-Hallpike 变位试验,用于后半规管及上半规管 BPPV 的检查:受检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45并保持头位不变,检查者扶其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良性 位置 眩晕 大二 院孙琳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