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文档.ppt
《最新10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0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文档.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第二节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五节NS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第六节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第八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关系,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轴丘始段轴索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感受刺激整合、分析、贮存信息传递信息或分泌激素,(二)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总)直径 传导速度(m/s)6直径(m)髓鞘 有,无髓鞘;髓鞘厚度髓鞘厚度越厚,传导速度越快,轴索直径与神经纤维
2、总直径之比为时,传导速度最快温度 温度升高,传导速度加快。温度0,即中止传导(冷冻麻醉原理),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顺向轴浆运输,快速运输:慢速运输:,2.逆向轴浆运输 由轴突末梢转运至胞体,属于快速运输205mm/d。如:轴突末梢摄取的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病毒等。,2011.18顺向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送的物质是:A.具有膜的细胞器(线粒体、突触囊泡、分泌颗粒)B.递质合成酶C.微丝和微管D.神经营养因子,功能性作用营养性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发生损伤
3、时,离断部位距离支配器官(如肌肉)越近,营养作用消失越早出现,反之亦然麻醉作用可以阻断神经冲动,而不能阻断营养因子的轴浆运输,因而不能阻断神经的营养作用,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数量多 种类多 无轴突无树突 缝隙连接 不产生动作电位,(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支持作用免疫应答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一、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定向突触(directed synapse)非定向突触(non-directed synapse),电突触(electri
4、cal synapse),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突触的微细结构,(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小泡:小而清亮透明的小泡,内含乙酰胆碱或 氨基酸类递质;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儿茶酚胺类递质;大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神经肽类递质。激活区:与突触后膜相对应的具有特化结构的突触前膜,2、突触的分类:,按神经元的结构或接触部位,可将突触分为:轴-胞型、轴-树型、轴-轴型,按突触传递的功能效应,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膜的去极化突触间隙的Ca2+内流神经递质量子式释放 生物学效应,3.突触传递过程,小结: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Ca2+是前
5、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囊泡膜的再循环利用是突触传递持久进行的必要条件。,4.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概念机制特点,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概念机制特点,慢突触后电位:自主神经节和大脑皮层记录到的慢EPSP和IPSP。由K+电导增加或降低引起。,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兴奋与抑制取决于EPSP和IPSP的代数和(整合)AP首先产生于轴突始段(轴突始段较细,电流密度大;Na+通道密度高),6、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突触后膜受体的调节,7、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强直后增强;习惯化和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二)非定向突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
6、递,结构基础:曲张体,传递特征: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大于典型突触间隙的间距;递质扩散距离较远,故传递时间大于突触传递;释放的递质能否发挥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上有无相应受体。,传递过程:递质释放后,经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的效应器上,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三)电突触传递,传递特征:1.不需要神经递质介导2.传递速度快 3.双向传递,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结构基础:缝隙连接,意义:促进同类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二、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1.神经递质的鉴定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
7、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2.调质的概念,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神经元合成和释放能增强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的物质,3.递质和调质的分类,胆 碱 类 乙酰胆碱,胺 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肽 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速激肽*、阿片肽*、脑-肠肽*、心房钠尿肽、降钙素基因相 关肽、神经肽Y等,嘌 呤 类 腺苷、ATP,气 体 类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脂 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8、*、神经类固醇*,分类 主要成员,4.递质的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戴尔原则:递质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5.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其受体,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受体)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受体),1)ACh受体(纤维)的分布,外周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中枢:脊髓、丘脑、脑干网状结
9、构上行激动系统,2)ACh受体的分类,胆碱能受体 存在部位 生理作用 常用拮抗剂,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汗腺;骨骼肌血管壁,M样作用:心脏(),支气管、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阿托品,N受体(化学门控通道),N1 型受体(神经型受体),N2型受体(肌肉型受体),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节后N元兴奋,骨骼肌收缩,六烃季铵,十烃季铵,筒箭毒碱,M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2.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及其受体,肾上腺素受体 存在部位 生理作用 常用拮抗剂,受体,1受体,受体 普萘洛尔(心得安),1受体
10、 心脏(主要)兴奋(心脏)阿替洛尔、美托洛尔2受体 平滑肌(主要)抑制(平滑肌舒张)丁氧胺(心得乐)3受体 脂肪组织 与脂肪分解有关,大多数内脏血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瞳孔扩大肌、小肠平滑肌等,突触前膜,兴奋(血管收缩、瞳孔扩大、子宫收缩);抑制(小肠平滑肌舒张),抑制突触前膜NE的释放,酚妥拉明,哌唑嗪,育亨宾,2受体,3.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门冬氨酸(aspartate),促离子型受体(ionotrpic receptor)AMPA受体 Na+内流和K+外流 KA受体 Na+内流和K+外流 NMDA受体 Ca2+内流,Na+内流和K+外流,促代
11、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11种亚型主要降低cAMP或增高IP3和DG,谷氨酸受体,(2)抑制性氨基酸:-氨基丁酸、甘氨酸,甘氨酸受体甘氨酸受体(Cl通道):脊髓背角闰绍细胞释放甘氨酸 a运动神经元的甘氨酸受体 Cl内流a运动神经元超级化负反馈(突出后抑制)-氨基丁酸受体促离子型受体(GABAA受体):激活时促进Cl内流 促代谢型受体(GABAB受体):增加 IP3和DG而增加 K+电导(突触前抑制),三、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联系,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四)中枢兴奋传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10 第十 神经系统 功能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