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文档资料.ppt
《最新:糖尿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糖尿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文档资料.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诊断,什么是糖尿病?,特征:高血糖主要原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作用障碍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造成血糖升高。,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2007.6-2008.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a1-22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Mar25,9.7%,患病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流调数据显示: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既往诊断的和既往未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为15.5%。,中国成年人9240万有糖尿病!,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
2、型糖尿病在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Yang WY,et al.NEJM 2010;362:1090-101,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我国9,240 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15.5%,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01.,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IGT,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Number 2,2000,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糖尿病发生,遗传、营养,遗传,营养,肥胖体力活动减少,老化,衰老,遗传,葡萄糖毒性,自身免疫
3、,re-visit,胰岛素抵抗,肝脏葡萄糖,胰岛素分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IGT,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Number 2,2000,Over diabetes,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病理生理异常的演变,糖尿病发生,NGT,2型糖尿病的发展,2型糖尿病,IGT,糖代谢受损,正常血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 大血管疾病 30%50-100%50%50%70-150%40%70%150%10%100%100%,正常,葡萄糖处理,胰岛素,-细胞,正常,葡萄糖处理,胰岛素,-细胞,2型糖尿病,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餐前饥饿感进食
4、增多体重逐渐增加夜尿增多口干口渴多饮多食乏力体重下降,糖尿病诊断标准,普通人群中空腹及2小时血浆糖水平的频率分布,频率%,诊断标准的解释,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糖尿病诊断注意点,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
5、断为糖尿病,须在应 激过后复查,关于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发现糖尿病的线索,也是判定糖尿病疗效的参考指标.正常情况下尿糖应阴性,但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阳性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某些人可呈生理性尿糖阳性,如一些老年人、妊娠状态等。,尿糖升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肾性糖尿 妊娠糖尿 滋养性糖尿,正常,糖尿病诊断血糖图示,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6.11mmol/L-7.0mmol/L-正常 空腹血糖异常 糖尿病餐后2小时-7.8mmol/L-11.1mmol/L-正常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血糖测定,糖尿病分型,糖尿病分型,临床阶段正常血糖正常糖耐量阶段高血糖阶段糖调节受损糖尿病病因分型1型糖尿病:两个亚型2型
6、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中介性(1A型)起病急(幼年多见)或缓(成人多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应用胰岛素以达充分代谢控制或维持生命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如ICA、IAA、GAD、IA-2常阳性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1型糖尿病特发性(1B型)酮症起病,控制后可不需胰岛素数月至数年起病时 HbA1c水平无明显增高针对胰岛细胞抗体阴性控制后胰岛细胞功能不一定明显减退,2型糖尿病,最多见: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中、老年起病: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肥胖者多见: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状,在筛查中发现发病初大多数不
7、需用胰岛素治疗,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或线粒体基因突变致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严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伴黑棘皮病为特征胰腺外分泌病变: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及其他内分泌腺病:肢端肥大症、柯兴综合征、胰升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长抑素瘤及其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药物或化学物诱导:Vacor(杀鼠剂)、戊脘眯、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干扰素及其他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免
8、疫介导的罕见类型:“僵人”综合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Dow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Klinefeter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Friedrich共济失调、Huntington舞蹈病、Laurence-Moon-Beidel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卟啉病、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MODY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同胞及子女三代中均有糖尿病患者家族内至少有一个患者起病于25岁以前确认为糖尿病后初两年无需用胰岛素治疗,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母系遗传女性患者传递给下代,男性患者不传递给下代起病
9、早常伴神经性耳聋,尚可有其他器官损害病程中常最终需用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GDM),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已知有糖尿病者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75g OGTT中所见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DM/IGR)空腹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以上,有一个点超过数值就诊断妊娠糖尿病产后6周需复查OGTT,重新确定诊断正常IFG或IGT 糖尿病重新分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32,糖尿病的危害,慢性并发症,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冶指南糖尿病控制目标调整为HbA1c7.0%,一般情况HbA1c应控制在7%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同时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
10、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相关并发症HbA1c7可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相对于7%的总体控制目标对以下人群而言,HbA1C的控制不需要十分严格: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较短、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伴发其他严重疾病,以及虽然经过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宜的血糖监测、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仍不能达标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糖尿病治疗模式,糖尿病教育贯穿治疗的始终,减少无知所付出的代价!,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磺酰脲类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苯脲,格列奇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第三代:格列美脲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双胍类 苯乙
11、双胍,二甲双胍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 沙格列汀,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临床应用近半个世纪,仍为治疗2型糖尿病一线药物种类最多,不同SU的侧链不同,与受体的亲和力、结合时间、清除率、代谢产物活性不同主要作用为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刺激葡萄糖转运子活性)降糖作用显著,原发无效者甚少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老年人慎用格列苯脲,除格列喹酮外不用于肾功不全者,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续),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不利影响 细胞功能 高胰岛素血症 体重增加 心血管危险性不宜用于 IGT 干预、早期
12、轻度 2 型糖尿病、肥胖者、高胰岛素血症者,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所结合的SU受体部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降糖作用显著、有效药物剂量低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轻,可延缓 细胞功能衰竭(在相同控制血糖条件下)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增加体重不明显胰外降糖作用明显,如可迅速激活(提高)脂肪、肌肉组织的GLUT4的活性(数量)每日服药一次,依从性好,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诺和龙),诺和龙(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与磺脲类 在 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不同;不直接刺激 细胞的胰岛素胞泌作用;不进入 细胞,不抑制细胞的生物合成促进胰岛素
13、分泌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起效时间0.5小时,达峰时间与半衰期均为1小时重塑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为 细胞“减负”型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可望缓解 细胞功能衰竭降糖作用、尤其是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显著,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续)(诺和龙),为餐时血糖调节剂,餐前15分钟服药,餐时释放胰岛素。不进餐、不服药,漏餐、误餐无低血糖顾虑,可提供灵活的生活方式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引起严重低血糖不引起体重增加,可用于肥胖病人无肝毒性,仅8经肾脏排泄,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可与除磺酰脲以外的任何口服糖尿病治疗药物及胰岛素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临床应用超过40年,为治疗糖尿病最重要药物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包
14、括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肝糖释放 减少肠葡萄糖吸收等作用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最小有效剂量 0.5g,最佳剂量 2.0g,最大剂量 2.5g常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但剂量1.0g/日时不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双胍类药物(续)(二甲双胍),治疗剂量内二甲双胍不是乳酸性酸中毒诱发因素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IGT干预,肥胖、胰岛素 明显高者为首选不增高血胰岛素水平,不增加体重,可保护细胞具有调脂、抗凝作用对血管并发症的益处优于SU长期应用疗效减弱同于SU禁忌症:感染、缺氧、酮症,肾功能不全男性肌酐136mmol/L,女性124mmol/L,-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独特:竞争性抑制-糖苷酶(
15、可逆),延缓葡萄糖吸收入血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联合治疗中有特殊优势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不增加体重,保护细胞不发生低血糖胃肠道副作用的产生与消失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国人疗效优于西方人,噻唑烷二酮类,作用机理为激活过氧化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PPAR 属核受体超家族,在胰岛素靶组织表达,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各种基因的转 录和表达,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和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如加强胰岛素受 体底物-2、GLUT-4等的表达,抑制TNF-表达等提高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细胞,噻唑烷二酮类(续),单药治疗可提供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