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床诊断及分期PPT文档资料.ppt
《宫颈癌床诊断及分期PPT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颈癌床诊断及分期PPT文档资料.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估计2002年全世界有493,000例新发病例,274,000例死亡病例。其中83%的子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子宫颈癌仅占女性肿瘤的3.6%。由于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子宫颈癌筛查工作,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1990-1992年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我国子宫颈癌死亡率由70年代的10.28/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25/10万,下降了69%。,尽管如此,现在我国每年仍有新发病例10万左右,约占全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的1/5.我国局部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而
2、且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子宫颈癌患病的“年轻化”趋势。,梅艳芳患宫颈癌去世,(一)、流行情况,1、地理分布 世界各国子宫颈癌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大洲内或同一国家内也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总的来说,最低的是欧洲,北美洲和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中国发病率低是因为中国登记资料少,只有东部三个点的登记资料,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根据20世纪70年代及90年代两次全国性死亡原因调查资料,我国子宫颈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不论在省区市或县的分布都有聚集现象,且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过去的20年中我国子宫颈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中西部的高发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居高不下,超过全国
3、子宫颈癌死亡率的10倍。目前子宫颈癌发病率尚无全国统一的调查资料。,2、人群分布,(1)、年龄 宫颈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20岁前罕见。幼年的宫颈癌大部分为腺癌,而且与母体孕前是否使用女性激素等密切相关。30岁以下也少见,3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4060岁为发病高峰。6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但有的地区70岁年龄组患病率也很多。如江西靖安。,FIGO1995年报道22428例浸润性子宫颈癌的年龄分布,40岁以下患者占26%,60岁以上患者占34%,大部分为40-60岁约占40%.我国有医院报道近50年子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减低,由1955-1964年的56岁降至1995-2004的
4、44岁;年轻患者子宫颈癌 35岁的构成比由3.4%升至24.9%。,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浸润癌的发病年龄完全不同。从南澳1997-1984年两种病的发病年龄曲线可以看出原位癌发病年龄高峰为30-34岁,较浸润癌早20年或20多年,在发病率不同的其他国家也可观察到相似现象,这种年龄分布特点反映了这组人群对子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接触较浸润癌更密切。,(2)、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种族)子宫颈癌的分布特点:发病较高的民族一般多为本地民族或长期移民来的少数民族,如美国的黑人。随着从高或中发病区移民至低发区,子宫颈癌发病率也随之下降。以色列人发病率很低。,(3)、职业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职业和社会
5、经济状况的人其HPV感染率不同,而HPV的感染率是影响子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的因素,因此子宫颈癌职业和社会经济状况分布差异是由于HPV感染率不同导致的。,3、时间分布,由于一些地区及国家进行了有计划的地区防癌普查,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资料,因而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二)、流行因素,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的感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但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共同参与作用。概括来讲,引发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二是行为危险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
6、、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三是遗传易感性。,HPV感染的自然史,HPV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HPV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HPV感染后的演变规律,总论HPV感染潜伏期HPV感染亚临床期HPV感染临床期,HPV人群分布,型别分布,子宫颈癌的协同因素,(一)生物学因素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滴虫,(二)行为因素婚姻及性行为口服避孕药多孕多产吸烟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其他因素遗传易感性。,二、子宫颈解剖、生理及宫颈上皮的生理病理,(一)、子宫颈解剖、生理,子宫颈,即子宫肌纤维的下部,呈柱形或锥形,长3-4cm,直径2.5cm,
7、宫颈的侧、后部与盆腔壁之间由主韧带和宫骶韧带支持。宫颈的下半部分深入阴道,称为宫颈阴道部,由前壁突入阴道,上半部分在阴道之上。宫颈阴道部开口于阴道,称宫颈外口。,宫颈的大小和外形随妇女的年龄、孕产次和激素水平不同而不同。经产妇的宫颈大,宫颈外口呈一宽而有裂隙的横裂。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像一个小圆口,位于宫颈的中央。,未产妇宫颈,已产妇宫颈,宫颈阴道部的上部与子宫体的肌肉在宫颈内口处相连。位于宫颈外口外面的部分称外子宫颈,是经窥阴器可以看到的部分,接近宫颈外口的宫颈部分称内宫颈,需扩张宫口才能看到。宫颈管将宫腔与阴道相连,从内至外开口于阴道,其长度和宽度随妇女的年龄和激素水平不同而各异,育龄妇女最宽
8、,达6-8mm。,围绕宫颈的阴道称阴道穹窿,宫颈与阴道侧壁、前壁、后壁间的部分分别称为阴道侧穹窿,前穹窿和后穹窿。,宫颈间质由致密的纤维-肌肉组织构成,供应宫颈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从其中穿行呈网状。宫颈的血供来自髂内动脉,通过子宫动脉的宫颈支和阴道支供应。子宫动脉的宫颈支在宫颈侧面3点和9点的位置下行。宫颈静脉与之伴行汇入髂内静脉丛。,宫颈的淋巴管引流到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和宫旁淋巴结。支配宫颈的神经来自腹下神经丛。内宫颈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宫颈阴道部则极少。因此,大部分妇女不需局部麻能够接受活检、电凝和冷冻等操作。由于内宫颈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很丰富,所以在扩张颈管和进行宫颈管刮术时偶
9、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应。,子宫颈上皮的生理病理,子宫颈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固有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子宫颈黏膜被覆上皮有两种:子宫颈阴道部分被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子宫颈管内膜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上皮同复层鳞状上皮交界处就是柱状细胞与鳞状细胞的交界,此区域称为移行带或转化带。,复层非角化鳞状上皮,正常情况下,宫颈大部分由复层非角化含糖原的鳞状上皮覆盖,不透明,有多(15-20)层细胞,呈淡粉色。它是胚胎形成的,称先天的或原始鳞状上皮,或是青春期新形成的化生鳞状上皮。绝经前妇女的原始鳞状上皮呈粉红色,而新形成的化生鳞状上皮呈轻微粉白色。,鳞状上皮的底部结构是单层圆形基底层细胞。鳞状上皮的成熟依赖于雌激素
10、,如果雌激素缺乏,细胞不能完全成熟而不产生糖原。因此,绝经后附基层细胞以上不能继续成熟而不形成多层扁平细胞,因而上皮变薄萎缩。肉眼检查显得苍白,因上皮易于损伤,上皮下可见出血点。,柱状上皮,宫颈管内覆以柱状上皮(又称腺上皮),由单层高柱状细胞形成,核深染而靠近基底膜,呈粉红色。宫颈管上皮远端或顶界与宫体下端的上皮相连,下界与鳞状上皮在鳞柱交界处会合。妇女的年龄、生育状况、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不同,柱状上皮覆盖宫颈阴道部的范围不同,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沿长轴形成很多皱褶突向宫颈管内,突向间质形成颈管腺窝,这种由粘膜褶皱和腺窝构成的复杂结构使柱状上皮呈葡萄状。,柱状上皮为分化良好细胞,而柱状上皮下细胞为
11、储备细胞,有分化或增殖能力,通常在病理切片中见不到。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看法:直接来源于柱状细胞。来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转化区及其形成,转化区也称移行带,为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称为鳞-柱状交接部或鳞-柱交接。鳞-柱交接部又分为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和生理鳞-柱状交接部。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厚度不同,鳞柱交界呈一条清晰的线,并呈阶梯状。在妇女的一生中,鳞柱交界与宫颈外口的关系并不固定,它与年龄、激素状况、分娩损伤、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生理状态如妊娠有关。,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
12、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粘膜组织外移,即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眼观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此后,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作用下,外移的柱状上皮由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向宫颈口方向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状交接部,即生理鳞-柱状交接部。,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和生理鳞-柱状交接部之鳞-柱状交接部间的区域,称为转化区在转化区形成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堵塞,腺管周围的
13、结缔组织增生或形成瘢痕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或堵塞,腺体分泌物潴留于腺管内形成囊肿,称为宫颈腺囊肿。,宫颈腺囊肿可作为辩认转化区的一个标志。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萎缩,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退回至宫颈管内,转化区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的机制有鳞状上皮化生 鳞状上皮化,鳞状上皮化生,暴露于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状上皮下末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殖,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化生的鳞状上皮偶可分化为成熟的角化细胞,但一般均为大小形态一致、形圆而核大的未成熟鳞状细胞,无明显表层、中层、底层3层之分,也无核深染、异型或异常分裂象。,化生的鳞状上皮不
14、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镜检时见到两者间的分界线;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因而不应混淆。宫颈管腺上皮也可鳞化而形成鳞化腺体。,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转化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却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如精子、精液组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最后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形成,上皮内瘤变(CIN)CIN I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轻度),上皮层 下1/3,0.69-6.2癌变;CIN II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中度
15、),上皮层 下2/3,4.45-13.33癌变;CIN III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重度),超过 2/3层,5-66.7癌变;原位癌(全层、基底层完整)CIN I 原位癌约5年(1-4.8年)。,大多数宫颈癌从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的移行带,来自该处表面上皮或累腺的不典型增生上皮或原位癌。35岁以下的妇女其移行带位于宫颈外口,而35岁以上者倾向于回缩至颈管内,因此大多数老年人的癌位于宫颈管内。,宫颈癌分为宫颈鳞癌、腺癌、宫颈腺鳞癌、其他罕见癌(小细胞癌、腺样基地细胞癌等)、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宫颈肉瘤、宫颈转移瘤。,以往统计鳞癌占90%-95%,其余为腺癌。现在要纠正,鳞癌仅占70%,腺癌20
16、%,腺鳞癌占8%-10%,常见宫颈鳞癌的大体形态有三种,(1)外生型(2)内生型(3)溃疡型,子宫颈癌的诊断,子宫颈癌在妇癌中的高患病率、长期临床经验及宫颈的特殊解剖部位等被认为是易于诊断的有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对宫颈癌生物行为的不断研讨和加深了解,新问题、新观点等促使子宫颈癌的诊断治疗不断改进。,以一贯应用于宫颈癌FIGO(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为例,随历经仔细修改、且仍被公认诊断归类的统一标准,但临床诊断归类再凭借临床分期,仍有不足之处。科学在发展,为子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贯彻个别对待原则、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因此准确地诊断宫颈癌实非轻而易举。,一般包括了了解病史、一般查体盆腔三合诊检
17、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验及有关的记载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目前临床分期的不足,正在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等进行探讨,以使子宫颈癌的诊治和预防进一步高质量的提高。,临床表现,年龄 子宫颈癌患病年龄跨度较大,15-85岁。年龄高峰40-60岁左右,30-40岁患者近年增多。FIGO1995年报道22428例浸润性宫颈癌的年龄分布,40岁以下患者占26%,60岁以上为34%,大部分为40-60岁约占40%。,症状 一些早期癌、甚至少数的II期以上较为晚期的患者可无症状,只是在普查时才被发现。患者一般有阴道出血(80%-85%)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病史。阴道出血可表现为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或不规则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宫颈癌 诊断 分期 PPT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