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06临床血液学学检查PPT文档.ppt
《实验诊断06临床血液学学检查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06临床血液学学检查PPT文档.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定义 溶血性贫血(HA)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分类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两大类(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2.珠蛋白肽链的合成数量或结构异常;3与红细胞代谢有关酶的缺乏;4获得性红细胞内在缺陷。(二)红细胞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免疫因素 AIHA,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2化学因素 化学毒物或药物中毒;3物理和机械因素 心脏瓣膜置换
2、术,微血管病;4感染因素 溶血性病原体感染。,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一)血管内溶血 多数后天获得性因素和红细胞内酶缺陷所致的HA为血管内溶血。表现为急性溶血。(二)血管外溶血 多遗传性,表现为慢性溶血 原位溶血是指幼红细胞在骨髓中发生溶血,又称红细胞无效性生成,常见于MA、急性白血病、MDS等。,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50mg/L(过氧化物酶法)临床意义明显增高见于血管内溶血;轻度增高见于AIH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的转运蛋白)3.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阳性见于血管内溶血)4.含铁血黄素尿试验(阳
3、性见于PNH)5.红细胞寿命测定(半衰期为25-40天),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ROFT)原理 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的抵抗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表面积大体积小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较小,反之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参考值开始溶血 4.2g/L-4.6g/LNaCl溶液(最小抵抗力)完全溶血 2.8g/L-3.2g/LNaCl溶液(最大抵抗力)临床意义1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AIHA;2脆性减低常见于海洋性贫血,IDA和肝硬化。,2.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原理 患者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孵育48小时后发生溶血,分别加入葡头糖和A
4、TP,观察溶血是否被纠正。参考值正常人孵育48小时轻度溶血,溶血度3.5%;加入纠正物溶血明显纠正,溶血度1。临床意义 HS孵育后溶血明显增强,加入纠正物后溶血明显纠正;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贫(G6PD缺乏症)自身溶血加重,加入纠正物溶血部分纠正;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贫(PK缺乏症)自身溶血明显增强,加入GLU不能纠正,ATP能纠正。,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3.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4.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5.PK荧光筛选试验和活性测定。,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1血红蛋白电泳HbA2定量检测值 1.1-3.2 增高是轻型海
5、洋性贫血的诊断指标;减低见于IDA和SA。2HbF定量检测 碱变性试验 参考值 成人小于2%;新生儿55%-85%明显增高见于重型海洋性贫血(80-90)。,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1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原理检测不完全抗体(直接,简接)临床意义 直接试验阳性反应见于WAIHA、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还可见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霉素型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间接试验阳性见于血型不和的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等。2.冷凝集素试验(冷凝集素综合征CAS)3.冷热双相溶血试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PCH),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关检测,1.酸溶血
6、试验(又称Hams试验)原理在酸化血清中检测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临床意义 正常人酸溶血试验呈阴性;PNH病人酸溶血试验呈为阳性。2.蔗糖溶血试验3.流式细胞术检测粒细胞和红细胞表面CD55/59的表达量,计算阴性细胞的百分比。(正常人阴性表达均5%,PNH均增高)Hams 试验可作为PNH的诊断依据,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一、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组,MA,MM,AA,Gaucher和Niemann-Pick病等。2.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MDS,MPD,IDA,HA,ITP,脾亢和肿瘤骨髓侵润。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疟疾,黑热病,红斑狼疮细胞等。,【适应症和
7、禁忌症】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原因不明的贫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骨质破坏或肝肾功能异常改变;化疗后的疗效观察;某些类脂质沉积疾病。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如甲型血友病或妊娠晚期。,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1.低倍镜检查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常见病因增生极度活跃 1:1 各类白血病,CML增生明显活跃 10:1 各类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 20:1 正常骨髓象及某些贫血增生减低 50:1 慢性再障,粒减或粒缺,BF增生明显减低 300:1 急性再障,增生程度示意图(400 x
8、),3)观察巨核细胞 观察巨核细胞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计数全部片膜上的巨核细胞数。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如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等。5)选择油镜检查区域,2.油镜检查1)判断骨髓的取材。2)观察细胞形态。3)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粒系,红系,淋巴和单核细胞)。4)计算粒红比例(M:E)。即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红细胞系各幼稚阶段细胞总和之比(2-4:1)。5)观察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2-4:1)。粒系增生良好,占有核细胞40-60。原粒2,早幼粒5,中幼粒、晚幼粒各15,而杆状核比
9、例高于分叶核。E5,B1。红系增生良好,占有核细胞20。原红1,早幼红5,以中、晚幼红为主,平均各占10左右。淋巴细胞占20。单核4,浆细胞2。(成熟)巨核细胞易见。7-35个,以产板型巨核为主。可见到网状、组织嗜碱等非造血细胞。核分裂细胞约0.1%,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3.血涂片的观察 1)分类计数白细胞并描述细胞形态特点。2)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计数100个白细胞过程中是否有幼稚红细胞。3)血小板数量及其形态有无异常。4)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检查报告的回报】1)肯定性诊断;2)支持临床诊断;3)排除性诊断;4)描述形态学意见。,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
10、律1细胞体积 由大逐渐变小。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变为不规则形。2细胞质一般由少逐渐增多;由深蓝色变为浅红色,天蓝色,浅灰蓝色;颗粒多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3细胞核大小 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的核相反;核形 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核位置 居中,偏位;核染色质 由细致疏松变为紧密粗糙;核膜 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 由清晰可见到消失。4核质比例(NC)由高变为低。,【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一、贫血(anemia)1、缺铁性贫血(IDA)血象RBC和Hb 均减少,以Hb减少更为明显。MCV,MCH,MCHC 均减低,RDW显著上升。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严重贫
11、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WBC+DC和Plt计数一般无变化。严重时减低。,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系增生活跃3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形态:体积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整,嗜碱性较强,胞核较小而致密。粒系比例相对减低。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变化,血小板正常。骨髓铁染色 外铁消失,内铁减少 鉴别诊断 1.慢性病性贫血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血象1.RBC和Hb均减少,以RBC为更明显。2.MCV,MCH均升高,RDW增高。3.红细胞大小不均,淡染区缩
12、小或消失,浆出现异常结构。4.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5.WBC正常或轻度减少。分叶核粒细胞呈分叶过多现象。6.Plt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明显降低。2.红系明显增生,40以上,出现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形态异常。3.粒系相对减少,出现巨晚幼及巨杆状核,分叶核有分叶过多现象。4.巨核细胞见巨幼改变。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红白血病,3、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定义 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分型(1)急性型 以
13、严重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2)慢性型 以贫血和轻度皮肤、粘膜出血症 状多见。,血象1)RBC,Hb和HCT平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明显减低。3)WBC明显减少;淋巴比例相对增高。4)Plt明显减少。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减低。粒红比正常。2)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80。3)巨核细胞显著减少。4)非造血细胞增多。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白血病(1eukemia)定义 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呈过度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
14、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症状。分类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一)急性白血病(acute 1eukemia)血象(1)RBC和Hb中或重度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WBC计数不定,可见白血病性幼稚细胞。(3)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2)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30ANC。(3)其他系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4)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常见于儿童,预后较好。L2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
15、大小不均。预后较差。L3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丰富,含明显小空泡而呈蜂窝状。预后最差。,ALL-L1,ALL-L2,ALL-L3,(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M急性微小分化型髓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30%ANC)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90%NEC)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a(原粒 30%,早幼粒以下各阶段粒细胞10%)M2b(形态异常的中幼粒细胞30%)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异常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M3a(粗颗粒型)与M3b(细颗粒型)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6、M4a,M4b,M4c,M4eo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a(原单 80%)与M5b(原单 30%)M6 急性红白血病(红系50%的同时原始细胞 30%NEC)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30%),ANLL-M1,ANLL-M2a,ANLL-M2b,ANLL-M3a,ANLL-M3b,ANLL-M4a,ANLL-M4b,ANLL-M4eo,ANLL-M5a,ANLL-M5b,ANLL-M7,ANLL-M6,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血象RBC和Hb晚期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WBC显著增高,以中幼粒以下各阶段为主,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早期可增高,后期可减少。骨
17、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粒系显著增生90。粒细胞形态异常。红系增生受抑,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二)慢性白血病(CGL),原始细胞危象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晚期可发生急性变,也称为慢粒急变。判定标准 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伴有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细胞化学染色 NAP鉴别诊断 1.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 淋巴细胞6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2)淋巴细胞系占50以上,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在5-10。3)粒
18、系和红系均减少。形态大致正常。4)巨核细胞晚期减少。,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定义 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均有形态异常。临床上出现贫血、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人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分型 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四、浆细胞骨髓瘤 又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yeloma,MM)血象(1)RBC和Hb减少,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2)WBC正常或增高,淋巴细
19、胞比例增高,可见少量骨髓瘤细胞,5%。(3)PLT计数减低或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2)骨髓瘤细胞比例超过10,形态异常改变。(3)粒红两系受抑制,成熟红细胞缗钱状排列。(4)巨核细胞减少。,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象RBC和Hb正常或减低,WBC正常,PLT减少。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儿童时呈极度活跃。2.红系和粒系增生活跃,细胞比例及形态无明显异常。3.巨核细胞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急性型,慢性型,五、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原理 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蓝,后者与亚硝基
20、铁氰化钠结合成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结果 阴性反应 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 弱阳性反应 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 强阳性反应 颗粒粗大而密集 临床意义 用于急粒,急单,急淋的鉴别,(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原理(偶氮偶联法)结果阳性反应为在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反应强度按5级报告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临床意义1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时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2CML时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反应时极度增高。3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减低。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积分值增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正常
21、。,(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原理 硫化铅法结果 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者为阳性反应临床意义1帮助诊断毛细胞白血病(HCL),活性不被L-酒石酸所抑制;2帮助鉴别T与B淋巴细胞白血病;3帮助鉴别Gaucher病与Niemann-Pick病;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时均呈阳性反应。,(六)-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又称非特异性酯酶(NSE)原理 偶氮偶联法结果 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临床意义 1.急单时呈强阳性,但活性可被氟化钠抑制。2.急粒时呈阴性或弱阳性,但不被氟化钠抑制。,(ANLL-M5),(七)糖原染色(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原理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
22、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与Schiff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与细胞质中。结果 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者为阳性反应。,临床意义1.急粒时呈阴性或弱阳性;急淋时呈阳性,粗颗粒状或块状;急单时呈阳性,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2.慢淋时呈阳性,传淋及传单时呈阴性或弱阳性。3.M6 和 MDS时呈强阳性,MA,HA时大多呈阴性。4.Gaucher细胞呈强阳性,Niemann-Pick细胞呈阴性。5.巨核细胞呈阳性,有助识别不典型巨核细胞。,(六)铁染色 又称普鲁士蓝反应(PBS)原理骨髓中的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结果 1细胞外铁 2.细胞内铁
23、 铁粒幼细胞 环状铁粒幼细胞参考值细胞外铁+细胞内铁 2090,(-),(+)(+),(+),(+)(+),临床意义1缺铁性贫血时外铁呈-,铁粒幼细胞小于15%。2非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内,外铁增加,常大于3+或4+。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铁粒幼细胞增多,并见到 环状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的15以上。4.MDS-RAS期时环状铁粒幼细胞占15以上。,六、细胞免疫分型,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或细胞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1.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2.识别不同淋巴细胞;3.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4.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
24、细胞;5.用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分类,七、细胞遗传学分析,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重点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内容。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点及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慢粒的分期及特点,MDS的分型。一般掌握与自学内容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及其各阶段的形态学特点。急性白血病的WHO分型。白血病的细胞免疫分型与遗传学分析。,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止血过程,凝血酶,血流减慢,纤溶酶,【血管壁的作用】,血管壁的止血机制1.血管的收缩(ET-1、AGT).2.血小板的激活(VWF).3.凝血系统的活化(胶原暴露
25、、TF释放).4.局部血粘度的增高.,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PGI2)扩张血管抑制plt.血栓调节素(TM)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抗凝血酶,类肝素物质能够灭活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灭活Fa/TF/a.纤溶酶原激活物(PA)激活纤溶酶.,【血小板的止血机制】,1.血小板膜蛋白 GPIb-IX-V经VWF介导发生粘附反应,GPb/a经Fg介导发生聚集(血小板第一聚集相)。2.血小板颗粒 致密颗粒释放ADP、ATP、TXA2、5-HT、AP;颗粒释放-TG、PF4、P-选择素等。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第二聚集相)。3.血小板管道系统包括微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06 临床 血液 学学 检查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