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护中医学诊断文档资料.ppt
《最新:中医护中医学诊断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护中医学诊断文档资料.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衡变,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 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第一章 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史和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二、问诊的方法,医生询问病人,了解病
2、情,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医生能否通过询问,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有关疾病的临床资料,与询问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1、环境要安静适宜2、态度要严肃和蔼3、不用医学术语询问4、避免资料片面失真5、重视主诉的询问,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询问时,应根据就诊对象,如初诊或复诊、门诊或住院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如“发热咳嗽3天,加重1天”。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
3、两个症状,即是主症。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因此,主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询问时,医生首先要善于抓住主诉。,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现病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询问。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和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作何处理等。2、病变过程医生了解病人的病变过程,一般可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3、诊治经过有些病人,尤其是患病较久者,在就诊前已经在其他医院进行过诊断和治疗。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虽然现在症
4、属于现病史的范畴,但因其包括的内容较多,是问诊的重点。,四、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患病情况。1、既往健康状况2、既往患病情况,五、个人生活史1、生活经历2、精神情志3、饮食起居4、婚姻生育5、小儿出生前后情况,六、家族史家族史是询问病人的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第三节 问现在症,问现在症是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现在症是疾病现阶段病理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一、问寒热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最常见症状,是
5、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为问诊的重点内容,故张景岳将其列为十问歌之首。“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热”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发热。,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邪气致病者,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寒邪致病,恶寒症状突出;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发热症状明显。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由此可见
6、,寒热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即寒为阴征,热为阳象。问寒热,首先应该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如有寒热的症状,必须询问怕冷与发热是否同时出现,还应注意询问寒热的新久、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寒热出现有无时间或部位特点,寒热与体温的关系,寒热消长或缓解的条件,及其兼症等。,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一)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其机理是外邪侵袭肌表,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卫气宣发失常所致。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则恶寒;邪气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由于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寒热症状可有轻重的区别。
7、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的特征2、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的特征3、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的特征,(二)但寒不热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寒证的特征证候。其怕冷的产生,多为感受寒邪致病,或为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1、新病恶寒-里实寒证2、久病畏寒-里虚寒证,(三)但热不寒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证候。1、壮热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常兼面赤、口渴、大汗出、脉洪大等症。多因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正邪相搏,阳热炽盛,蒸达于外所致。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2、潮热指按时发
8、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关键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由于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盛而生内热,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常是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的表现。,3、微热指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8以下,或仅自觉发热的症状。发热时间一般较长,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见于温病后期和某
9、些内伤杂病。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多属气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多属气郁发热,亦称郁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发热。,(四)寒热往来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临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1、寒热往来无定时指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因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阶段时,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无定时
10、。,2、寒热往来有定时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因疟疾侵入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二、问汗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于生理现象。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均属病理现象。病理性汗出的有无,与病邪的侵扰和机体正气的亏虚有着密切的关系。询问时,应首先询问病人汗出与否。若有汗,则应进一步询问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若无汗,
11、则应重点询问其兼症。,(一)有汗无汗1、无汗病理性无汗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者,多属风寒表证,因寒性吸引,寒邪袭表,腠理致密,玄府闭塞所致。里证无汗出者,多因津血亏虚,化汗乏源,或阳气虚,无力化汗所致。2、有汗病理性有汗有表里证之分。表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表证,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故风邪、热邪袭表,使肌腠疏松,玄府不能密闭而汗出。里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里热证,如风热内传或寒邪入里化热,或其他原因导致里热炽盛,迫使津液外泄,则汗出量多;亦可见于里虚证,如阳气亏虚,肌表不固,或阴虚内热,蒸津外泄,均常有出汗的症状。,(二)特殊汗出1、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
12、证和阳虚证。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动则耗伤阳气,故活动后汗出尤甚。2、盗汗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若气阴两虚,常自汗、盗汗并见。,3、绝汗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由于亡阴、亡阳属危重证候,故其汗出谓之绝汗,又称为脱汗。4、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因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邪剧争所致。5、冷汗指所出之汗有冷感的症状。多因阳气虚或受惊吓所致。6、热汗指所出之汗
13、有热感的症状。多因里热蒸迫所致。7、黄汗指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的症状。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三)局部汗出1、头汗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2、半身汗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3、手足心汗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因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
14、,则为病理性汗出。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4、心胸汗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5、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三、问疼痛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疼痛有虚实之分。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虚性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则痛”。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
15、、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一)问疼痛的性质1、胀痛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2、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3、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膝脊、脘腹、四肢关节等处。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4、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5、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湿邪阻滞经脉,气机不畅,使人有沉重而痛的感觉。但头重痛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6、酸痛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
16、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虚骨髓失养,或剧烈运动肌肉疲劳引起。7、绞痛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8、空痛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等处。,9、隐痛指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多因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胸、脘、腹等部位。10、走窜痛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之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11、固定痛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
17、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12、掣痛指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他处的症状。也称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所致。,(二)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指头的某一部位或整个头部疼痛的症状。根据头痛的部位,可确定病变在哪一经。,2、胸痛左胸心前区憋闷作痛,时痛时止者,多因痰、瘀等邪阻滞心脉所致,可见于胸痹等病。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者,多因心脉急骤闭塞所致,可见于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者,多因肺阴亏虚,虚火灼络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胸痛,咳喘气粗,壮热面赤者,多因热邪壅肺,肺络不利所致,可见于肺热病等病。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者
18、,多因痰热阻肺,热壅血瘀所致,可见肺痈等病。肺癌、胸部外伤等,亦可导致胸部疼痛。,3、胁痛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的症状。两胁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肝胆又位于右胁下,故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阴亏虚及饮停胸胁,阻滞气机,经脉不利,均可导致胁痛。4、胃脘痛指上腹部、剑突下,胃之所在部位疼痛的症状。实证多在进食后疼痛加剧,虚证多在进食后疼痛缓解。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胃脘穿孔所致。胃脘疼痛无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者,应考虑胃癌的可能。,5、腹痛指剑突下至耻骨毛际以上(胃脘所在部位除外)的腹部疼痛,或其中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腹有大腹、小腹和少
19、腹之分。脐以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以下至耻骨毛际以上为小腹,属膀胱、大小肠及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6、背痛痛痛是指自觉背部疼痛的症状。背指躯干后部上平大椎、下至季肋的部位。背部中央为脊骨,脊骨内有髓,督脉贯脊行于正中,足太阳膀胱经分行夹于腰背两侧,其上有五脏六腑俞穴,两肩背部又是手三阳经分布之处。脊痛不可俯仰者,多因寒湿阻滞或督脉损伤所致;背痛连项者,多因风寒客于太阳经腧所致;肩背痛,多因寒湿阻滞,经脉不利所致。,7、腰痛指腰部两侧,或腰脊正中疼痛的症状。腰指躯干后部季肋以下、髂嵴以上的部位。腰部中间为脊骨,腰部两侧为肾所在部位。故称“腰为肾之府”,带脉横行环绕腰腹,总束
20、阴阳诸经。8、四肢痛指四肢的肌肉、筋脉和关节等部位疼痛的症状。9、周身痛指头身、腰背及四肢等部位皆痛的症状。新病周身痛者,多属实证,以外感风寒、风湿或湿热疫毒所致者居多。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痛者,多属虚证,常因气血亏虚,形体失养所致。,四、问头身胸腹(一)头晕指病人自觉头脑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者,多因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脑神被扰所致。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者,多因气血亏虚,脑失充养所致。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者,多因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者,多因肾虚精
21、亏,髓海失养所致。外伤后头晕刺痛者,多因瘀血阻滞脑络所致。,(二)胸痛指病人自觉胸部痞满闷的症状。胸闷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肺失宣降,肺气壅滞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心悸(四)胁胀(五)脘痞指病人自觉胃脘胀闷不舒的症状,是脾胃病变的表现。(六)腹胀指病人自觉腹部胀痛,痞塞不适,甚则如物支撑的症状。腹胀喜按者,属虚证,多因脾胃虚弱,腐熟运化无力所致。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多因食积胃肠,或燥热结滞肠道,或肠道气机阻塞引起。,(七)身重指病人自觉身体沉重的症状。其症主要与水湿泛溢及气虚不运有关。(八)麻木指病人自觉皮肤发麻,或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亦称不仁。麻木可因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
22、风痰阻络、痰湿或瘀血阻络,肌肤,筋脉失养所致。,五、问耳目(一)问耳1、耳鸣、耳聋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2、重听指病人自觉听力略有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3、耳胀、耳闭耳胀是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耳闭是指耳内胀闷,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二)问目目的症状繁多,仅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症状及其临床意义。1、目痒指自觉眼睑、眦内或目球瘙痒的症状,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六、问睡眠(一)失眠(二)嗜睡,七、问饮食口味(一)口渴与饮水1、口不渴饮2、口渴欲饮,(二)食欲与食量1、食欲减退2、厌食3、消谷善饥4、饥不欲食5、偏嗜食物或异物6、食量变化,(三)口味1、口淡2、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医护 中医学 诊断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