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文档资料.ppt
《最新: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文档资料.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一、氟康唑的构效关系 1氟康唑主要是一种低脂溶性药物,与同为第一代的三唑类伊曲康唑等高脂溶性唑类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分配性好的优点。这是由于:氟康唑分子量小,为305,而伊曲康唑为706;氟康唑2位中央C上有一个羟基增加了水溶性;,氟康唑,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一),当前氟康唑合理应用的问题,剂量给药方案,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氟康唑合理应用关注点,PKPDPK/PD相关性,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由于氟康唑具有分子量小,2位具有羟基及2、3位具有利于分配的双三唑基团化学结构,所以在药动学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氟康唑药动学(一
2、),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四),1、吸收完全 在药动学上可增加其水溶性,改善口服时的生物利用度,空腹口服时生物利用度可达到90以上,并较少受食物影响。2、分布广泛 亲脂性与亲水性得到相对的平衡,分配性好,所以在体内能广泛分布,特别是在脑脊液中能达到血浓度的6080。3、代谢:提高其在体内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在体内极少代谢,维持较长半衰期。4、排泄:80%原型,11%代谢物经肾排泄,氟康唑药动学(二)-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五),氟康唑组织/血浆浓度比水疱液 1 唾液 1脑脊液 0.5-0.9 痰液 1指甲 1 阴道液 0.4-0.7正常皮肤 10 阴道组织 1尿液 1
3、0蛋白结合率 11-12%分布容积 0.56-0.82 L/kg,氟康唑药动学(三)-分布,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六),线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A、定比消除 定比消除,其消除速度与体内药量的一次方呈正比,所以亦称定比消除,其量(lnC)时(t)曲线呈直线。B半衰期 在一级动力学,半衰期是固定数值,不因血药浓度而改变。,dc/dtKCn,n=1,一级动力学K为消除速率常数,lnC,t,氟康唑药动学(四)-速率过程,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七),一.平均稳态血浓度(Css)需56个t1/2,氟康唑t1/230h,相当于6.257.5d,约1周达稳态。二.3.32个t1/2(4.15d)达稳态浓度
4、(Css)90,45d相当于3.254t1/2。三.氟康唑每日给药一次,其t1/2为30h则达到稳态后Dmax=2.35D0,Dmin=1.35D0,氟康唑药动学(五)-氟康唑的半衰期与给药方案,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八),治疗药物浓度要求,脑膜炎 2.5-15.1 ug/ml真菌感染 1.9-8 ug/ml,氟康唑药效学(一),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九),抗菌谱,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多数菌株中敏)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氟康唑药效学(二),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念珠菌属高敏 8 ug/ml中敏 16-32 ug/ml耐药 64 ug/ml新型隐球菌3-6.25 ug/
5、ml,氟康唑药效学(三)-MIC值,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一),剂量与血浓度关系单次400mg Cmax6.72ug/ml(Range:4.12-8.08ug/ml)单次400mg滴注2hr(因氟康唑最大滴速 200mg/小时)5-10天达稳态血浓,如首日 用单次日剂量,日应用两次,可在第二天即接近稳态AUC口服100mg混悬剂 AUC为105mg/L/hr200mg栓剂 AUC为151mg/L/hr22个老人单次口服50mg AUC为76.420.3ug/ml/hr,氟康唑药效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二),平均血清浓度和TMIC时间无评定效应意义500例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回顾性
6、分析:当24小时AUC/MIC25 有效率90%,反之AUC/MIC25,有效率70%临床IFI治疗中77例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念珠菌菌血症剂量MIC比例存活组为13.310.5、非存活组为7.08.0(P=0.03),而AUC/MIC比例仅见倾向性四个研究600例侵袭性念珠菌菌血症血浓回顾性分析显示:当AUC/MIC 25,临床有效率为70%。而当AUC/MIC 25时,仅有47%,氟康唑血浓与效应关系,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三),现资料不多39例IFI 剂量为800-2000mg/日 共有11/39出现ADR 情况如下:8例肝功能异常2例消化道反应1例多形性红斑3列剂量2000mg/日均产
7、生神经毒性,该剂量组病员稳态血浓度高达91.8mg/l,氟康唑 血浓与不良反应关系,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四),血浓测定方法众多,HPLC、GC和生物分析法,但非常规应用借助其动力学参数及剂量、血浓、AUC数据接前述药效学要求计算与选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器官功能资料选用预估血浓结论:不支持常规检测氟康唑血浓度,氟康唑血浓鉴定临床意义,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五),抗真菌药物PK/PD研究,氟康唑PK与PD(一),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六),PK/PD分类:时间依赖性且T1/2和PAE较长药物抗真菌作用与24h-AUC/MIC(AUIC)最为相关氟康唑:24h-AUC/MIC(A
8、UIC)与抗真菌疗效最为相关,AUIC2025时疗效最佳。,吡咯类(azole derivative),氟康唑PK与PD(二),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七),口服100mg,AUC 105-151 mg/L/hr 或 105-151 ug/ml/hr 如为200mg,则可达210-302ug/ml/hr 如为400mg,则可达420-606ug/ml/hr当MIC8ug/ml时 200mg剂量时,AUC/MIC比值可达26-38当MIC=16ug/ml时 200mg剂量时,AUC/MIC比值可达 13-19 400mg剂量时,AUC/MIC比值可达 26-38当MIC=32ug/ml 400
9、mg剂量时,AUC/MIC比值可达 13-18.93,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八)氟康唑PK与PD(三),从PK与PD研究知如感染病原体为高敏时氟康唑日剂量可选用200mg如感染病原体为中敏时氟康唑日剂量可选用200-400mg如感染病原体为中敏高值时氟康唑日则可首日剂加倍后再持续使用每日400mg维持治疗,氟康唑PK与PD(四),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十九),氟康唑播散性念珠菌病和其它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常用剂量为第一天400毫克,随后每天200毫克根据临床疗效,每日剂量可增加到400毫克。疗程根据临床治疗反应而确定但对隐球菌脑膜炎,疗程一般至少为68周 可口服给药。也可以以不超过10毫升
10、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氟康唑注射液由09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每瓶200毫克100毫升),氟康唑PK与PD(五)-吡咯类,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剂型口服:胶囊剂、溶液剂,不得互换应用注射:羟丙基环湖精复合物以增加伊曲康唑溶解度口服伊曲康唑个体间血浓度差异大,尤以胶囊剂更显著。16例服用伊曲康唑400-600mg/日,稳态伊曲康唑血浓度差异达15倍,伊曲康唑 概述,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一),吸收生物利用度55%,但有剂型差异,溶液剂吸收大于胶囊剂食物影响:食物可促进胶囊剂吸收,但降低溶液剂吸收分布蛋白结合率:99%由于本品脂溶性,可穿透各种组织中,组织中浓度可达血浓度3倍Vd 11
11、L/Kg代谢经P4503A4肝内广泛代谢,代谢物超过30种30种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为活性代谢物,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二),排泄总体清除率 381ml/分肾:静脉注射剂剂型中赋形剂:80-90%经尿排出。非活性代谢物40%经尿排出胆汁:55%剂量7天内经胆汁排出,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三),消除半衰期单剂给药伊曲康唑和活性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半衰期分别为21和12hr多剂达稳态后长达35-64hr达稳态后活性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长达27-56hr血腹透均不能清除本品,伊曲康唑 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四),体内和体外研究证实本
12、品较氟康唑、酮康唑有更广抗菌谱和抗菌活性MIC值,伊曲康唑-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五),剂量、剂型和血浓,伊曲康唑-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六),AUC 单次200mg和200mg q12h15天后数值,静脉注射200Mg7天,伊曲康唑-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七),170例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接受伊曲康唑常规剂量预防感染,20例发生IFI,血浓如下:20例感染患者中仅48%患者血浓度0.5ug/ml,而余下未发生IFI患者100%血液浓度0.5ug/ml(P=0.039)20例中发生致死性感染患者血浓为0.120ug/ml,而未发生致死性感染患
13、者的血浓为0.69.ug/ml(P=0.039)另一研究选用伊曲康唑2周预防性治疗提示血浓0.25ug/ml,感染发生率66.6%,而血浓0.25ug/ml仅为15.8%(P 0.001),伊曲康唑-血浓与效应关系,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八),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应用伊曲康唑200mg/日治疗,当本品血浓0.5ug/ml,治疗成功率65-89%。而血浓 0.5ug/ml,成功率仅为44-48%组织胞浆病治疗指南建议稳态随机血清浓度应不低于1ug/ml曲霉治疗指南由于曲霉治疗周期长,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应测定口服后2-4hr血浓度。且应在0.5-1ug/ml伊曲康唑毒性与血浓关系报道
14、缺乏,伊曲康唑-血浓与效应关系,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九),由于对所有感染最佳治疗浓度尚未确定,故不主张常规检测在组织胞浆病及曲霉治疗中推荐监测。前者血浓应1ug/ml,后者应在0.5-1ug/ml在预防性应用中血浓度应 0.25-1ug/ml,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测定方法以HPLC法为主,可避免羟基伊曲康唑测定误差。(生物法可比HPLC法高出2-10倍),伊曲康唑-血浓测定临床意义,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伏立康唑由于经CYP2C9、CYP3A4及CYP2C19代谢。由于酶基因多态性,CYP2C19具有较大个体间差异,在种族有快慢代谢,个体间个体内也有较大代谢差异口服给药吸收受胃内
15、环境影响大药物相互之间作用概率高,故血浓可受众多药物影响,伏立康唑(一)概述,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一),一、构效关系,提高对曲菌靶酶的亲和力,提高在体内的抗菌活性,提高对曲菌和白色念珠菌CyP45014DM的活性100倍,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二),三唑类氟康唑的衍生物,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药,抗菌谱较氟康唑、伊曲康唑广,对曲霉菌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皮炎芽生菌、和孢子菌等特别是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属及曲霉菌属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二、作用与用途:,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三),主要用于治疗侵入性曲霉病,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严重侵入性念珠菌病(包括克鲁斯念珠菌)感
16、染及由足放线病菌属(Scedosporium Spp.)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四),三.药动学特点,伏立康唑有口服及静脉给药两种剂型,口服生物利用度达90以上,吸收受食物影响。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与血浓度相似,其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酶主要是CyP2C19,次要代谢酶为CyP2C9和CyP3A4,肾排泄原形药物5%。,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五),四.非线性动力学1、定量消除(零级消除)2、典型米氏动力学米氏消除 量(lnC)时(t)曲线不呈直线。3、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1).药物消除不遵守一级动力学,遵守米氏方程2).药物消除半衰
17、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3).AUC与剂量不呈正比,当剂量增加,AUC显著增加4).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也不与剂量成正比,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六),T1/2,AUC,剂量,剂量,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七),4.伏立康唑的一般动力学特点,由于伏立康唑的代谢具有饱和性,所以其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如果口服剂量从每日2次,每次200mg,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mg,AUC平均增加2.5倍。因此给予推荐的负荷剂量(静脉滴注和口服)后,24小时内其血药浓度接近于稳态浓度。如不给予负荷剂量,多剂量给药后大多数受试者的血药浓度约在第6天时达到稳态。,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八),五、伏立康唑组织
18、浓度,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三十九),六.伏立康唑注射剂的作用特点,伏立康唑注射剂是以二丁醚硫环糊精(S ED)为赋形剂的粉针剂。环糊精作为伏立康唑的增溶剂,前者具有圆柱状结构,可以在圆柱内包合伏立康唑,环糊精外部的多羟基与极性的水分子的亲和力强,从而增溶。,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四十),环糊精与伏立康唑的结合力包括疏水力、范德华力、氢键结合力及耦极间相互作用力,这些力都是较弱的物理结合力,所以是环糊精与伏立康唑包合的复合物。二丁醚硫环糊精在环糊精中的增溶力强,不良反应低。,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四十一),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96%食物对吸收影响大。高脂饮食Cmax和AUC分别下降34%和
19、24%分布蛋白结合率58%,在血液0.9-15ug/ml 结合率稳定且不受肝功能影响广泛分布在各组织中包括脑脊液和胸膜液中Vd值为4.6L/kg代谢肝内广泛代谢,主要代谢物N-氧代谢物非活性,伏立康唑(二)-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四十二),排泄80-83%代谢物经肾脏排泄代谢物也经胆汁排出小于2%原型药物经肾排出消除半衰期6hr,但终末半衰期为剂量相关性,故不用于预测累积或消除血透可清除本品,伏立康唑(二)-药动学特点,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四十三),伏立康唑对念珠菌族抗菌活性强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除光滑念珠菌外,伏立康唑抗念珠菌活性大于两性霉素B。对光滑念珠菌与两性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各类 真菌 药物 临床 应用 氟康唑 合理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1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