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理学 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PPT文档.ppt
《动物药理学 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药理学 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PPT文档.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概念:自体活性物质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生物学(药理)活性的物质的统称,又称为“自调药物”。正常情况下自体活性物质以其前体或贮存状态存在,但当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激活或释放时,释放的量虽然很微,但能产生非常广泛、强烈的生物效应。自体活性物质通常由局部产生,仅对邻近的组织细胞起作用,多数都有自己的特殊受体,所以也称“局部激素”。它们与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另一不同之处,是机体没有产生它们的特定器官或组织。,2,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作用:自体活性物质的激活和释放,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以抵御或适应异常变化的刺激或影响。从而出现相应的、特殊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
2、这些变化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自体活性物质引起的变化有时会比较强,使机体不能承受(荨麻疹),甚至会危机生命(青霉素过敏),因此就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调控。有的自体活性物质可被直接用作药物而治疗疾病,如前列腺素。有的自体活性物质的作用可用相关药物进行调节,如组胺。,3,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在医药学上占重要位置的自体活性物质:内源性胺类(组胺、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白三烯)、多肽类(血管紧张素、缓激肽、胰激肽、P物质)。目前在兽医临床上意义较大的是组胺和前列腺素。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大类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可视为前列腺素拮抗剂。,4,一、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亦称过敏反应,
3、是一个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过程,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动物体内活的组织细胞,对异物(如抗原、化学物质或药物)进行识别、反应和处理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同一抗原第二次侵入体内,就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敏感动物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5,一、变态反应,1、过敏反应四种类型:以炎性介质释放为主的速发过敏反应(型);以组织细胞损害和溶解为主的细胞毒反应(型);以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组织中沉积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型);以致敏T细胞介导为主的迟发过敏反应(型)。,6,一、变态反应,2、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 可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适用于各种过敏反应,但作用不是立即产生。拟肾上腺素药物 可用于伴有
4、组胺、慢反应物质释放的过敏反应,但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紊乱。钙剂 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炎症和水肿,常用作治疗过敏反应的辅助药物。,7,一、变态反应,抗组胺药,是通过拮抗组胺的作用而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的症状。可用于治疗型,缓解型、型过敏反应的症状,是一类重要的抗过敏药。但不能完全消除过敏反应的所有症状;并且对牛、兔等组胺释放量少的动物的过敏反应无拮抗作用。,8,二、组 胺,1、组胺的生成与分布 组胺是由组氨酸脱羧而成。各种组织生成组胺的能力不同。在与外界接触的皮肤、肠黏膜和肺组织中,组胺浓度最高。体内的大多数组胺以肝素蛋白复合物形式存在,与蛋白水解酶和其他自体活性物质一起,贮存
5、在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的嗜碱性细胞的颗粒中,这部分组胺更新较慢。表皮细胞、胃黏膜细胞和神经元也能生成和贮存组胺,这部分组胺更新较快。,9,二、组 胺,2、能引起组胺释出的因素:(1)使肥大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的因子。如: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等药物;(2)直接损伤肥大细胞膜的因子。如许多带正电荷(碱性)的物质:外源性物质有:吗啡、多黏菌素类、多肽类;内源性化合物有:缓激肽、胰激肽、其他碱性多肽,一些毒物和毒素(如蛇毒)也直接引起组胺释放;(3)免疫介导的型过敏反应。(炎性反应),10,二、组 胺,3、组胺的作用 除参与炎症、过敏(变态)反应外,组胺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它还能调节胃
6、的分泌。在中枢神经系统,它还是一种神经递质。组胺的生物学作用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而实现。外周组织存在两种组胺受体,分别称组胺型(H1)和组胺型(H2)受体。,11,二、组 胺,组胺型(H1)存在于皮肤、眼睛、血管、肺组织,可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生理或病理变化;组胺型(H2)存在于胃,可引起胃的变化(胃酸的分泌等)。,皮肤眼睛血管肺,胃,H1受体,H2受体,颗粒,细胞,组胺,12,三、抗组胺药,通过多种办法可以预防或治疗组胺的不良生物学后果。如:防止或减少组胺从细胞释放、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拮抗组胺的生物效应。抗组胺药仅指作用于组胺受体、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的药物。与组胺受体相应,这类药物分为H1受体
7、阻断药(传统抗组胺药)和H2受体阻断药(新型抗组胺药)。,皮肤眼睛血管肺,胃,H1受体,H2受体,颗粒,细胞,组胺,抗组胺药,13,(一)H1受体阻断药,作用 能选择性地对抗组胺兴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及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用于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临床上也用于怀疑与组胺有关的非变态性疾病,如:湿疹、营养性或妊娠蹄叶炎、肺气肿。,皮肤眼睛血管肺,H1受体,颗粒,细胞,组胺,H1受体阻断药,14,(一)H1受体阻断药,药动学 吸收良好,在给药后30分钟显效,分布广泛,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中枢的副作用。几乎在肝内完全代谢,代谢物由尿排泄,作用持续312 h。常用
8、药物 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氯苯吡胺)、吡苄明、去敏灵、阿斯咪唑。,15,(一)H1受体阻断药,抗过敏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扑尔敏 异丙嗪 苯海拉明 强 弱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异丙嗪 苯海拉明 扑尔敏 强 弱,16,(一)H1受体阻断药,1、苯海拉明 可他明、可他敏、苯那君,理化性质 人工合成品。其盐酸盐为结晶性粉末。味苦。在水中极易溶解。苯海拉明与氨茶碱的复合物为茶苯拉明。,作用作用能对抗或减弱组胺扩张血管、收缩胃肠、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还有镇静、抗胆碱、止吐和轻度局麻作用。特点显效快,持续时间短。对中枢抑制作用较强。,COHCH2CH2N,CH3,CH3,C17H21NO,17,(一
9、)H1受体阻断药,应用a.适用于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血清病、湿疹、接触性皮炎所致的皮肤瘙痒、水肿、神经性皮炎;b.小动物运输晕动、止吐。c.组织损伤伴有组胺释放的疾病,如烧伤、冻伤、湿疹、脓毒性子宫炎。d.过敏性休克、因饲料过敏引起的腹泻和蹄叶炎、有机磷中毒的辅助治疗药。E.对过敏性胃肠痉挛和腹泻也有一定疗效。F.但对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的效果差。,18,(一)H1受体阻断药,2、盐酸异丙嗪 非那根、抗胺荨、盐酸普鲁米近,CH2CHN,CH3,CH3,C17H24N2S HCl,S,N,CH3,HCl,作用与应用 抗组胺作用比苯海拉明强,作用持续34 h以上。还有降体温、止吐作用。较
10、强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加强麻醉药、镇静药、镇痛药的作用。应用同苯海拉明。有刺激性,不宜皮下注射。,19,(一)H1受体阻断药,3、马来酸氯苯拉敏 扑尔敏、氯苯那敏、氯苯吡胺,CHCH2CH2N,CH3,CH3,C20H23N2O4Cl,Cl,N,HCCOOH,HCCOOH,人工合成品。作用比苯海拉明强而持久,但中枢抑制和嗜睡的副作用较轻。应用同苯海拉明。,20,(一)H1受体阻断药,4、阿斯咪唑 息斯敏 为新型H1受体阻断药。抗组胺作用强而持久,药效达24 h。不透入血脑屏障,无中枢镇静作用,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其他过敏反应。,21,(二)H2受体阻断
11、药,组胺作用于H2受体,使CO2和H2O生成H2CO3。H2CO3解离并释放H+,使胃酸分泌量增加。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马除外),不受食物影响。脂溶性比H1阻断药低,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无中枢抑制的副作用。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消除。半衰期约为23h。,22,(二)H2受体阻断药,作用:对H2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能有效地争夺胃壁腺细胞上的H2受体,阻断组胺与之结合,抑制胃酸分泌,并抑制引起胃酸分泌的各种因素,如:胃泌素、胰岛素、毒蕈(xun)碱类药物的作用。在H1受体辅助下,H2受体阻断药对基础胃酸和食物诱导的胃酸分泌(容积和酸度)都有强力抑制。,胃,H2受体,颗粒,细胞,组胺,H2受体阻断药
12、,23,(二)H2受体阻断药,应用: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胃炎、胃、皱胃、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或药物引起的糜烂性胃炎等。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广,较新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24,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风湿药,解热镇痛抗风湿药是一类具有退高热、减轻局部钝痛,大多数还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不属同类,但都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共同作用。通过作用于环氧酶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由于抗炎作用特殊,与甾体类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25,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共同作用:1、解热作用(1)发热机理:动物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可受细菌毒素等外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药理学 第八章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PPT文档 动物 药理学 第八 活性 物质 药理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