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学八纲辨证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最新:中医学八纲辨证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学八纲辨证ppt课件文档资料.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按到肌肉者叫做A浮取 B总按 C沉取 D单按 E中取 5、浮滑脉的主病多为A痰热互结 B饮食停滞 C湿热内蕴 D风痰 E风热袭表 6、腹中肿块,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病属A痰凝 B气滞 C虫积 D水饮 E瘀血,7.外感风寒的咳声特点是A咳声重浊 B咳声清脆 C咳声紧闷 D咳声不扬 E咳声顿作 8.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A呼吸困难 B鼻翼煽动 C张口抬肩 D难以平卧 E喉中痰鸣9.“金破不鸣”的病机是A、痰浊闭肺 B、肺肾阴虚 C、风寒束肺D、风热犯肺,10.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11.妇女带下色白,
2、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E以上都不是 12.下述何证可出现自汗与盗汗并见A气虚证 B血瘀证 C阴虚证 D血虚证 E气血两虚证,中医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胡任飞,八纲辨证,目的要求,掌握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了解辩证的方法,了解辩证的步骤,复习,中医学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习,证?症?病?辨证?,“症”症状表现“病”疾病病名,复习,证?症?病?辨证?,针对人而不是病同病异证同样的病,一人一证异病同证不同的病可以辨出同一个证针对一个阶段而不是全过程一个人患一种病,一段时间一个证针对证而不是病,复习,证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本质,包括病因、病性、病位
3、、邪正力量对比等。,由“症”到“证”的过程,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证、肺阴虚证,辨证:将临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 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 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等,判 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称施治,根椐辨证的结果确 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与论治互为因果,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 经络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用于内科病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外感病的辩证 三焦辨证 总纲: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总纲,适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辨证的准绳。,纲举目张渔网上的孔即为目渔网的总绳即为纲,李XX 男 2
4、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病位表(肺,皮毛)性质寒证 诊断:感冒/咳嗽 风寒束肺证,病案分析示范1,概念: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作为辨证的基本纲领。病位(大体病位)-表里病证 病性(基本病性)-寒热共性 病势(邪正斗争)-虚实 总体类别-阴阳,八纲,八纲辨证源流,1、春秋战国时代 黄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内容已有论述。,2、东汉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论治。,3、明代 张景岳称八纲为“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
5、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4、清末 祝味菊正式提出了八纲辨证的名称。在其伤寒质疑一书中写道:“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5、广州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中医诊断学 正式将八纲辨证列为专章讨论。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完善并在全国普及。,一、表里辩证,表里辨别病变 部位深浅、病情轻重 病势趋向 两个纲领,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三阳经与三阴经 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6、皮毛、肌腠、经络 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 为内,为里,一、表里辩证,(一)表证,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人体卫气邪气,卫气抗邪,人体,邪气束表,人体卫气邪气,1、表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主症 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寒、热、痛、塞、咳),舌苔薄白,脉浮,表证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2、表证的病因病机,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
7、,辨证要点,治疗,(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2)以恶寒发热并见 为必有症状。,解表法(即八法中的汗法)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二)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临床特点: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1、里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舌红苔黄,壮热、面红,舌淡白边齿痕,面白无华,舌苔厚腻边齿痕,腹胀大如鼓,2、里证的病因病机,里
8、证成因有三:(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侵犯脏腑(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外邪直中)(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气血,里证辨证要点:,(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 的一些症状,3、里证的治疗,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里实证攻里寒证温里热证清,张某,男,50岁。时值冬日,一周前,晚间外出沐浴,出浴室后即感风寒透骨,恶寒怕冷,当夜即发热,鼻塞声重,周身酸楚。次日就诊,可见舌苔薄白,脉浮紧稍数。病人不以为意,仅服西药止痛消炎,虽汗出而热未退。第三日发生高热,汗出,口干,已二日不大便,胸闷,不欲食。查舌苔黄厚、舌质红,脉洪数有
9、力。,病案分析示范2,本病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疾病初起,因于外感寒邪,突见恶寒、发热、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证,其他症状不明显。根据表证的辨证要点,此属表证。第二阶段:服西药后,虽汗而邪未解,入里化热,见但热不寒、胸闷不食、大便秘结等内脏症状,舌红苔黄而厚,舌象变化明显,脉不浮而洪数有力,当属里证。,半表半里证,概念:邪在半表半里,邪正斗争,少阳枢机不利而反映的证侯。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邪正相争,不相上下,邪胜则寒,正胜 则热(出与阳争,入与阴争)-寒热往来。邪在半表半里 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少阳枢机不利 邪热熏蒸少阳胆经-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或胆郁犯胃-心烦,喜呕,不欲食辨证要
10、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表里证鉴别要点,病程 寒热特点 常见症状 舌象 脉象 表证 较短 恶寒发热 头身痛等 不明显 脉浮 里证 较长 但寒不热 内脏症状 多有变化 脉沉 但热不寒 或不浮 半表半里证 较短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不明显 脉弦,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曾服“伤风感冒胶囊”,效果不显。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病案分析示范3,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医学 辨证 ppt 课件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