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面瘫的中医治疗文档资料精选文档.ppt
《最新:5面瘫的中医治疗文档资料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5面瘫的中医治疗文档资料精选文档.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面瘫面瘫(又称为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歪眼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一、诊断通常呈急性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或在冷风吹面部后,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度疼痛。检查时可见病人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
2、征。,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且常有口水自口角淌下。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瞬目反射均减弱至消失。肌电图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诊断有帮助。周围性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分四种类型:1、单纯性面神经炎占6075%,病变在茎乳孔以下部位。临床表现: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2、病变在茎乳孔内,损及鼓索神经及镫骨肌支,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3、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处,损及岩浅大神经,临床表现:泪腺分泌减少,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征,占面瘫的1
3、2%,4、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脑干CT有病灶。,中医的认识,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的范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认为面瘫是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挟痰乘虚入中面部脉络,致使气血闭阻,筋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斜。因此,其形成以风、痰、瘀为表,以虚为本,按照疾病的分期,辨证施治,分别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等基本大法。,根据病情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一般约2-3周后开始好转,轻者1-2个月内可以恢复,约3-6个月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时,常见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鳄鱼泪”现象(咀嚼食物伴有病侧流泪)。二、治疗:1
4、、毫针疗法治法:远近配穴法,平补平泻法。处方:主穴;面三针:面瘫1:地仓穴下1寸;面瘫2:相当于大迎穴;面瘫3:大阳穴下1寸。配穴;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进针法面瘫1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横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寸,穴位横透选用3寸长针,沿皮刺,顺着面部肌纤维走向而进行透刺。基本手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产酸、麻、胀、重等感觉。,进针深度与角度1.直刺;针体和腧穴皮肤约呈90左右针刺角度刺入的方法。适用于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2.平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针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面瘫 中医 治疗 文档 资料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