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顾玉东PPT文档.ppt
《最新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顾玉东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顾玉东PPT文档.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电生理学的基础 概述 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手段 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 判断周围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二 肌电神经肌电图在 周围神经中的应用1.神经损伤的定性、定位诊断2.动力神经的功能测定 3.神经松解、吻合、移位、桥接 术后的定期随访、4.手部功能重建前,对肌肉功能分析,5.术中神经、肌电测定(1)臂丛根性损伤(节前或节后)(2)神经吻合术后疤痕、神经瘤 的影响(3)逆行性神经元调亡的SEP测定(4)神经卡压松解术前、后的 MCV、SNAP、CMAP测定,6.术中持续肌电监测和诱发电位 监护的作用(1)及时反映手术效果(2)术中疤痕神经松解的处理决策(3)避免因解剖不当造成神经 纤维的损
2、伤(4)术中刺激促进神经再生(5)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 脊髓功能监护,7.鉴别周围神经损伤和 其它神经肌肉疾患的诊断(1)运动神经元病(2)肌肉疾病(3)周围神经病,三肌电检查内容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反射活动(H反射、F反应)感觉器官诱发电位(SEP),四 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 损伤中的应用(一)周围神经损伤后的 电生理表现 轴突变性后电生理表现为靶肌肉 出现纤颤电位、正尖波等失神经电位 脱髓鞘改变电生理表现为神经传导 速度减慢或消失,(一)周围神经损伤后的 电生理表现 1 损伤即刻 运动单位电位是否存在如有运动单位 排除神经断伤 神经失用如无运动单位 轴索断伤 神经断伤,(一)周围神经
3、损伤后的电生理表现 2 损伤后10天 神经电图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神经损伤时 失去传导功能如神经失用 远端仍保持传导功能 近端刺激无CMAP,(一)周围神经损伤后的 电生理表现 3 损伤后20天 EMG上出现自发电位 神经电图与肌电图 损伤部位和程度,(二)周围神经再生的 电生理表现 1 神经的新生、再生过程中 纤颤、正相电位相应减少 2 新生电位 复合电位 再生电位,(二)周围神经再生的 电生理表现 3 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增加 4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逐渐缩短 恢复到正常,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一.臂丛神经的应用解剖 颈5与颈6组成上干,颈7独立形成中干,颈8胸1组成下干,上干与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
4、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三个干的后股组成后束。外侧束分为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外侧根,后束分为桡神经与腋神经;内侧束分为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内侧根;正中神经内外侧两个根组成正中神经主干。,臂丛神经,C5,C6,C7,C8,T1,上干,中干,下干,外侧束,内侧束,后束,前股,前股,前股,后股,后股,后股,二.臂丛神经的诊断步骤 1.有无臂丛神经损伤 上肢五大神经中任何两大神经的组合损伤(非切割伤);五大神经中任何一组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损伤,2.臂丛神经根干束支的定位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可位于根干部或束支部,损伤的定位有助于手术切口及进路的选择。3.根性撕脱的鉴别诊断 根性撕脱主要分两大类:椎孔内的节前损伤
5、椎孔外的节后损伤,(三)臂丛根性撕脱和 丛性损伤的鉴别 按下列程序检测1 臂丛神经肌电检查(1)上肢五大神经支配肌(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2)臂丛束的支配肌 外侧束(胸大肌锁骨部)后束(背阔肌)内侧束(胸大肌胸肋部),(3)臂丛干的支配肌 上干(冈下肌)中干(背阔肌)下干(胸大肌胸肋部)(4)臂丛根的支配肌 前锯肌及颈椎旁肌(C 5-T 1),2 膈神经、副神经的功能测定 移位动力神经的功能状况 臂丛上干的定位诊断,3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1)机理:主管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后根丝状结构远端的脊神经节内,当丝状结构断裂(节前损伤)节
6、内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仍然与周围神经纤维保持连续性,因而仍能测到SNAP,但连接脊髓通路(丝状结构)被中断,故不能将感觉冲动穿到皮层,也就不能在皮层记录到诱发电位(SEP),3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 SNAP和SEP的测定 4根神经(肌皮、桡浅、正中、尺神经)7个通路(肌皮C5、桡浅C6、拇指C6、中指C7、小指C8-T 1、正中 神经C 6-T1尺神经 C 8-T1),4 臂丛神经损伤神经肌电图 定性定位方法 完全损伤 定性诊断 不全损伤,4 臂丛神经损伤神经肌电图 定性定位方法 定位诊断 外侧束损伤束支部损伤 内侧束损伤 后束损伤 上干损伤干损伤 中干损伤
7、下干损伤,4 臂丛神经损伤神经肌电图 定性定位方法 定位诊断 根性节后损伤:前锯肌、C5-T1椎旁肌可有损伤表现 外周相应神经的SNAP、SEP均消失(完全损伤)或均存在(不全损伤),4 臂丛神经损伤神经肌电图 定性定位方法 定位诊断 节前损伤或节前伴节后损伤(1)SNAP存在 SEP消失 上干节前损伤 耸肩受限(2)NAP存在 SEP消失 下干节前损伤 Horner征阳性(3)SNAP、SEP消失 上干节前伴 膈神经、副神经障碍 节后损伤,(四)神经吻合及移位术后的 肌电观察 在周围神经严重损伤而SNAP检 测不出时,SEP的出现是部分轴 索与中枢有联系的唯一证据,1 健侧C7移位、桥接术后
8、 期手术者 期手术者2 其它神经移位术术后的神经 再生检测,(1)膈神经 肌皮神经 上干前股(2)副神经 肩胛上神经(3)肋间神经3、4 胸背神经(4)肋间神经5、6、7 桡神经 肌皮神经,周围神经嵌压性疾病的诊断,周围神经嵌压性疾病是常见的手外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手部麻痛,上肢无力。逐渐出现肌肉萎缩,随着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很多曾被误认为是神经科疾病的手麻肌萎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一上肢神经常见的嵌压疾病1正中神经嵌压性疾病:旋前圆肌综合 征、前骨间神经嵌压征、腕管综合征;2.尺神经嵌压性疾病:肘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3桡神经嵌压性疾病:绕管综合征、后管间神 经嵌压
9、征、桡神经浅支嵌压;,4.颈部神经嵌压性疾病:肩胛背神经嵌压、肩胛上神经嵌压、胸廓出口综合征、四边孔综合征。,二周围神经嵌压性疾病的电生理诊断 早期的许多神经嵌压性疾病只是造成相关神经传导阻滞而无神经变性,所以对嵌压症的定位,神经电图优于肌电图。神经电图可借分段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而发现神经嵌压的部位,这不仅有助于确立诊断,而且还能确定手术的部位,对于手术松解的病例,神经肌电图随访可估计其发展,许多患者手术松解后传导速度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腕管综合征(CTS)一电生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1腕部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的潜伏期延长及波幅的衰减,运动1)绝对正常位 腕部潜伏期4.5ms,波幅 衰减50%2)比对
10、侧相应潜伏期延长1.0ms;3)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腕部神经 潜伏期之差1.8ms,感觉1)绝对正常位:腕指的传导速度 50%2)姆指刺激:正中神经与桡神经 潜伏期之 差0.35ms;3)环指刺激:正中神经与尺神经 潜伏期之 差0.35ms。,2肌电图的改变 拇短展肌或拇指对掌肌有纤颤,正尖波(如无运动或感觉潜伏期的变化,不能确立诊断),二.结果判断:1大多数腕管综合征是独立疾病2双重嵌压综合征3.全身系统疾病的局部反应,肘管综合征尺神经位于上臂远端,绕经肱骨内上髁之后方,由尺侧屈腕肌肱骨头与尺骨头之间到前臂。在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有筋膜,形成骨纤维鞘管。因此,但肘部外伤、炎症、肿块压迫
11、时,均可引起该段神经的病变。,常见病因 肘关节陈旧性骨折 肘关节炎症致关节囊突出压迫 长期单一动作而致神经磨损 引起疤痕水肿压迫神经 肿物压迫。药物性等,神经肌电检测1 EMG:小鱼际肌、骨间肌、尺侧屈腕肌有神经 源性损害(插入电位、自发电活动、多 相电位、募集方法减弱等)2 MNCV:分段传导速度测定肘段MNCV减慢(40m/s)3 SNCV:肘以下SNAP、SNCV异常.较新方法:对早期卡压病例,可应用寸步法(SSCT)检测 正常值:lat0.6ms,(a)健侧前臂段MCV=61.5m/s,(b)健侧肘段MCV=50.5m/s,(c)患侧前臂段MCV=55.5m/s,(d)患侧肘段MCV=
12、35.5m/s,肘管综合征患者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测定,肘管综合征一电生理诊断的依据 尺神经肘段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的衰减。,二神经传导阻滞和波幅衰减的原因:1嵌压性局部的髓鞘受损、破坏,变薄电容增加传导减慢严重的鞘髓破坏朗飞氏跳跃或传导不存在只能在神经膜上缓慢的扩散 2嵌压以后神经截面积减小神经轴浆流的运输减少信号的传递性减弱诱发电位波幅减小,三电生理诊断的标准1尺神经肘端的MMCV减慢,肘上下5公分 MMCV15%,4SSCT(寸步法):每1cm之间的潜伏期之差0.6cm,或有波幅的骤减者为诊断的嵌压点5肘以下感觉传导的减慢及波幅的衰减50%以上6.尺神经支配肌的失神经改变,四诊断
13、与鉴别诊断1排除腕尺管综合征2排除胸廓出口综合征3运动神经元疾病4.双嵌综合征,(六)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术中 电生理检测 术中对神经的视诊和触诊未必能正确评价神经功能,因神经外观表现与其内在的功能状态有时并不完全吻合。术中进行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可在直视下对神经根部或损伤神经段直接刺激,定位准确,并能减少或消除容积传导,因此检测结果基本符合神经损伤的程度,资料全面、数据可靠,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1 臂丛根性损伤 T 1根部刺激,记录SEPSEP消失 节前损伤 神经移位术SEP存在 节后损伤 神经松解 或移位术,2 臂丛束支部损伤 SEP+NAP+CMAP检测SEP NAP CMAP均存在
14、部分或不全损伤SEP NAP CMAP均消失 节后完全损伤,3 周围神经卡压 作术前术中及松解前后比 较判断卡压严重程度及松解效果4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瘤或 疤痕形成 作神经瘤残存功能的术中判断5 周围神经吻合术后再次手术 探查 了解有无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6 术中检测注意事项(1)全麻患者使用肌松药后复合肌肉 动作电位(C M A P)消失,需 停用 40-50分钟后才能测出CMAP 故检测前需向麻醉师问清肌松药 使用情况,(2)使用止血带者应完全放松 止血满意后5-10分钟才能 检测以免神经缺血缺氧造 成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 潜伏期(Lat)延长,波幅(Amp)下降(3)使用电刀
15、电凝时应暂停记录 保证波形的可靠性,(4)刺激电极应避免接触周围肌 肉神经,以便消除容积传导(5)暴露神经后用0.9%生理盐水 保持湿润(6)术中长期监护时皮肤上的刺 激电极用0.9%生理盐水湿润,(七)脊柱侧弯及脊髓病变 手术时的监护 脊髓功能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是一种无损伤性的连续 电生理检测,所以已构成术中 监护的基本顺序之一,术中SEP检测的主要作用 1 确定神经传导通路上与手术有关 的急性损伤及其部位,并及时进 行纠正 2 迅速确定由于急性系统性变化 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3 证明手术效果 估计预后 4 确定肿瘤周围或肿瘤内的 神经组织,并尽可能的减 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5 用
16、于高危病人,使其手术 成为可能6 为医务人员提供自我保护 减少医疗纠纷,刺激方法 1神经性刺激 2.皮节性刺激,手术结果评价 应用SEP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 来评价手术结果 波幅降低超过50%,或潜伏期 延长超过10%明显损害 潜伏期在麻醉剂的影响下 一般延长5%正常差异,(八)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 再生的应用 电刺激是一种加速周围神经再生 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萎缩 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1 增加吻合口的远端再生轴突数量2 增加轴突再生的速度3 增加运动轴突同肌肉重建联系 的数量4 加速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5 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应用方式1 术中超强电刺激 提高周围神经疗效受检神经为不完全损伤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生理 检测 周围神经 中的 应用 顾玉东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