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与研究方案制定2吕光耀精选文档.ppt
《临床科研设计与研究方案制定2吕光耀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科研设计与研究方案制定2吕光耀精选文档.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样本大小的估计偏倚和误差的控制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5.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思想 非比较研究思想 传统比较研究思想 现代比较研究思想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实验设计原理,空白对照 实验组 T+F1 Et+Ef1 对照组 0+F2 0+Ef2 标准对照 实验组 T1+F1 Et1+Ef1 对照组 T2+F2 Et2+Ef2 研究设计中只有当F1=F2时,研究因素的效应才能识别,F1=F2表示比较各组间在主要的非研究因素上均应相等或相近,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
2、化原则,对照原则(一),对照的意义 没有对照,没有比较,没有鉴别;设立合理的对照组 1、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作用 2、控制和减少试验误差 3、对比作用与实验条件监控作用合理对照的原则:各组例数相等 各组间均衡可比组间均衡性(齐同可比性)1、什么叫组间均衡性,对照原则(二),组间均衡性:比较各组间除研究因素外,对试验有影响的非研究因素和试验条件均应相同或相近。2、在研究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应从下列四个方面考虑组间均衡性:(1)研究对象性质相同(2)试验条件要一致 实验环境 仪器 试剂(3)研究者或操作者要一致 交叉 随机分配,对照原则(三),(4)时间或试验次序要一致 同时交叉进行 3、实现均
3、衡可比的手段或方法:(1)随机化 研究对象、操作者、试验次序 要随机分配(2)配对与分层 配对、配伍组设计、分层随机(3)双盲 盲法的意义和概念 单盲 双盲 安慰剂 揭盲(4)交叉均衡,对照原则(四),4、组间均衡性测定(检验)是指在获得资料后通过主要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进行组间假设检验以考察各比较组间的均衡可比性。均衡性检验方法:首先要考察样本例数,再对各项混杂因素在组间分布或构成进行检验,数值变量既要检验平均水平又要检验离散趋势,分类资料检验其构成。,对照原则(五),不均衡的处理:应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对不均衡因素进行调整基础上再进行组间比较。(混杂因素两段调整)例:在对某滴眼液治疗角膜炎的
4、期临床试验中需对“就诊时已发病天数”进行均衡性检验。试验组 对照组 P值 均 数 3.77 6.70 0.05 标准差 5.67 57.66 0.01,对照原则(六):对照种类,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措施标准对照 公认有效的药物、现有的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相互对照 各比较组互为对照实验对照 在对实验组实施处理因素时必须伴随一个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此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对照组必须施加实验因素。举例说明,对照原则(七):对照种类,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措施在同一实验对象身上实施安慰剂对照 对照组施加安慰剂阳性对照 采用已肯定疗效的药物为对照,如标准对照、弱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不含研究中处理因素的对
5、照,如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历史对照 不能实验研究中的对照,随机化原则,保证各组间均衡可比的重要手段在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同等的可能被分到比较各组中去在调查研究中,总体中每个个体有同等的可能被抽到样本中来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和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重复原则(样本含量),意义 样本含量少,抽样误差大,样本含量大,非抽样误差也可能大;组间均衡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概念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下,所确定的最少样本含量;考虑因素应用范围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法 查表法或计算法前提条件 允许误差、总体变异、资料类型与设计类型。,6 样本大小的估计,样本大小估计的前提条
6、件(决定参数)允许误差:研究者提出的希望发现或允许控制的样本与总体或两样本间差别大小;如=|X1-X2|,=|X-|,=|p-|;和 大小已知或单双侧、设计类型、指标类型,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凭经验估计(约定俗成)正常值范围估计(100 人以上)肿瘤调查(万人以上,几千人)人口普查(10%,5%)查表法(本教材中未给出)尝试法(估计法),常用的样本大小估计方法 两样本均数比较,公式 完全随机设计、两组、数值变量 可取单侧或双侧,一般取0.05;只取单侧,一般取0.10,最大取0.20,s 取s1和s2中大者,t和t的取值与n有关,不能直接估计n。用u和u代替 t和t,其结果再加23例即可。,常
7、用的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配对设计与交叉试验,公式 其中=,S=Sd,和的取值同上,这里的n为对子数。t和t的取值与n有关,不能直接估计。,常用的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公式 其中=|-|,=S,和的取值同上,t和t的取值与n有关,不能直接估计n大小。,常用的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两样本率的比较,公式 完全随机设计、两组、两分类,c为合并率0.30.7,度单位,弧度作单位,常用的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配对分类资料,公式 配对设计、两分类,甲 法,乙法,合 计,+,+,a b c d,合计,a+c b+d n,a+b c+d,常用的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抽样调查,估计总体均数的样本大
8、小 取单双侧,一般取0.05,=S,=|-|。估计总体率的样本大小=p,=|p-|,样本大小的估计,偿试法各种研究设计下估计公式的作用估计样本含量大小利用各个公式可以计算相应各种研究的设计效率,即计算(1-)大小,7 常见研究设计类型(1),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组设计交叉试验设计析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7 常见研究设计类型(2),横断面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前瞻性研究设计医学随访研究设计医学诊断试验设计与评价,完全随机试验设计(1),1、设计方法 确定研究因素与水平(单因素两组或多 组)确定研究对象(入选与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到各组,或从不同 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比较 试验或
9、测定,完全随机试验设计(2),2、随机化分组3、优缺点:(1)设计与分析简单,易于实施;(2)只能安排单因素;(3)随机误差相对较大;(4)个体变异较大,有些混杂因素难以控制或需要探索时,可采用分层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随机化分组 例:试将18个病人随机分成3组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抄随机数 8 6 13 5 12 1 4 3 9 2 17 14 11 7 16 15 10 0 所属组别 B B C A C A A A B A C C B B C C B A A组 4 6 7 8 10 18 B组 1 2
10、 9 13 14 17 C组 3 5 11 12 15 16,完全随机试验设计(4),预选对象,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化,受 试 者,按纳入标准,完全随机试验设计(5),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第一层,第二层,受试者,预选对象,按纳入标准,按特征分层,随机化,随机化,配对试验设计(1),1、设计方法 确定一个因素和两个水平(实验组与对 照组)确定研究对象和配对条件,将对象按配对条件相同的原则配成对子 随机将每对对象分到两组中去 一个试验由若干对组成(5)配对条件:主要非处理因素(研究对象的特征、实验环境或条件),动物试验中条件可严些,临床上条件不可过多,配对试验设计(2),(6)配对设计
11、变型 治疗前后的比较,同一批标本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同一批病人分别用两种方法诊断,局部试验中人体左右侧的对比;2、随机分组 3、优缺点(1)组间可比性好,节省样本大小,试验效率高;(2)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要求,临床上有一定难度,随机区组(配伍组)设计(1),1、设计方法(1)确定研究因素和水平(多个处理组);(2)确定研究对象和匹配条件,将研究对象按匹配条件一致的原则配成区组(配伍组);(3)每一区组内的个体随机分到各处理组;(4)一个试验由若干个区组组成。,随机区组(配伍组)设计(2),(5)区组的定义:实验条件相同,实验对象性质相近的组称为区组(配伍组)。(6)随机区组设计的三个条件:a
12、一个试验由若干个区组组成 b 区组内研究对象的个数等于处理组数 c 区组内对象随机分到各处理组(7)随机区组设计的变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比较,同一批样品不同方法或不同实验室检测进行比较。,随机区组(配伍组)设计(3),2、随机化分组(例)已按动物特征配成6区组,每个区组4个体,现进行随机化分组。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随机数字 1 4 3 2 1 2 4 3 2 1 4 3处 理 组 a d c b a b d c b a d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2 4 1 3 2 1 4 3 2 1 4 c
13、b d a c b a d c b a d,随机区组(配伍组)设计(4),3、优缺点(1)可安排一个因素,也可安排两个因素;(2)误差小、均衡性好、节省样本含量,统计效率高;(3)不能分析交互作用(4)区组内的对象在试验中易发生意外,影响整个试验。,交叉试验设计(1),1、设计方法 将A、B两种处理(因素的水平)先后施于同一批对象,随机地使一半对象先接受A处理,后接受B处理,另一半先接受B处理后接受A处理,两种处理在全部试验过程中交叉进行,所以称为交叉试验设计。设计步骤为:研究者提出比较的两种A、B处理;选取同质性好的研究对象,按配对设,交叉试验设计(2),计方法配成对子,或随机地分成实验组与
14、对照组;随机确定每对中一个对象的试验顺序A B,另一个为B A,或随机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一组的试验顺序为A B,另一组为B A;按下列过程进行试验,交叉试验设计(3),对子 1 A处理 B处理 对子 2 B处理 A处理 洗脱 洗脱 第一组 A处理 B处理 第二组 B处理 A处理 洗脱期 第一阶段 洗脱期 第二阶段,交叉试验设计(4)优缺点,消除了试验顺序的影响;节省样本,控制条件,实验效率高;对两种处理的效应作出精细估计与比较;可以分析比较处理间(组间比较和病人内的比较)、病人间和先后顺序间的差异;(方差分析)两次观察时间不能过长,处理不能有持久效应;不能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交叉试验设计
15、(5)应用范围,应用于间断性发作或反复发作的疾病;应用于药物或某些疗法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或减轻;应用于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应用临床研究的旱期阶段。,析因试验设计(概念),1、问题提出(1)多因素、因素间交互作用(2)交互作用概念:例.两种治高血压新药 因素B 因素A A1水平 A2水平 B1水平 4 6 2 B2水平 8 10 2 4 4,析因试验设计(概念),A1 A2 A2-A1 B1 4 6 2 B2 8 16 8B2-B1 4 10 A1 A2 A2-A1 B1 8 12 4 B2 16 10-6B2-B1 8-2,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析因试
16、验设计(概念),若一个试验中有两个因素(A和B),当A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可使B因素的效应发生改变,反之,B因素取不同水平时也可使A因素的效应发生改变,则称A因素和B因素间有交互作用。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一阶交互作用,三因素及以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二阶或高阶交互作用。,析因试验设计(概念),2、析因试验设计的概念(1)析因试验设计方法是将每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互相交叉组合在一起形成总的处理组(比较组)。因素B 因素A A1水平 A2水平 B1水平 a1b1 a2b1 B2水平 a1b2 a2b2,析因试验设计(概念),(2)处理组数=水平数因素数 例1.2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 32=9 例2.
17、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 33=27 例3.223=12(3)处理或处理组的概念 单因素试验中,处理代表因素的水平 多因素试验中,处理表示因素水平组合,析因试验设计(设计步骤),1、确立试验的因素与水平 例:某医院研究A、B两种物药对子宫的收缩作用,以大白鼠为研究对象,并考滤鼠内激素水平对收缩作用的影响,试作析因试验设计。考察因素为A药、B药和激素水平(C因素)3个,每个因素假设均为两个水平,试作析因试验设计。,析因试验设计(设计步骤),2、确定试验总处理组数 23=8 3因素2水平交叉形成处理组 处理组别 试验条件 A药 B药 激素水平 1 A1 B1 C1 2 A2 B1 C1 3 A1
18、 B2 C1 4 A2 B2 C1 5 A1 B1 C2 6 A2 B1 C2 7 A1 B2 C2 8 A2 B2 C2,析因试验设计(设计步骤),上例C因素为内在因素,处理组设置时通过选取不同水平的对象来实现3、确立各处理组的样本含量与研究对象的分配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与配伍组设计的分配方法或其他方法 4、试验 5、统计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析因试验设计(优缺点),可分析与比较多个因素的效应及相互间的交互作用;从各因素的全搭配中挑选出最佳试验条件(治疗方案)或最优试验条件的方向;每个因素的效应是在其他因素变动条件下进行试验,结论较为可靠;对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较为完全,但当因素与水平过多,组数相
19、当大,分析困难,故一般多用简单的析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基本概念),问题提出 因素与水平较多时 44=256 可否利用一部分因素水平的搭配试验,勿略高阶交互作用,又不降低试验效率正交设计的概念: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已经设计好的正交表对多因素进行设计、试验和分析,其原理是根据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各因素各水平的全搭配中挑选若干必不可少的搭配进行试验,从而大大减少处理组数与试验次数。,正交试验设计(基本概念),正交表 正交表的表示为:Ln(km)n,m,k=1,2,3,其中L表示正交表,n表示试验次数,k表示因素的水平数,m表示列数(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和交互作用项个数),常见的正交表有:L4(
20、23),L8(27),L16(215),L32(231),L9(34),L18(37),L27(313),L16(45),L25(56),L15(4229)等。,表4.3 L9(34)正交表 试验号 1 2 3 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正交试验设计(基本概念),正交表的性质表中每一列中出现各种数字的次数相同;对任意两列,将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组成有序数对,那么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相同;在比较分析某一因素的各水平时其他因素是在同等条件下。,正
21、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步骤),例 为了研究磁疗对烫伤治疗的消肿作用,某研究所对白鼠进行试验,选取磁场强度(A),磁疗时间(B)和振动(C)三个因素,各因素均取3个水平,试用正交表安排试验,以考察各因素的效应,并选取最佳消肿效果的条件。表4.4 影响磁疗效果的因素和水平 磁场强度(高斯)磁疗时间(分)振动(级)水平(A)(B)(C)1 800 90 1 2 850 120 2 3 900 150 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步骤),(1)确定要考察的因素、水平和因素间交互作用;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根据因素特性确定水平(可以相等 也可不等),交互作用一般最多只考察一级(2)选取恰当的正交表;首先根据
22、水平数(k)选取正交表(多个),本例为L9(34),L18(37),L27(31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步骤),再根据研究因素个数和交互项个数的和少于正交表m的原则选取正交表,最后结合人力和物力条件确定正交表,本例不考虑交互作用可选L9(34),正交表选取精细原则,尤其需考虑交互作用时应根据自由度原则:试验总自由度小于正交表总自由度,正交表总自由度总=试验次数n1,试验总自由度为各因素自由度与交互项自由度之和,A=kA 1,A*c=A*c,试验=2(A)+2(B)+2(C)=6 总=8,试验=2(A)+2(B)+2(C)+4(A*C)=10 总=17,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步骤),(3)将试验
23、因素及交互项安排到正交表中各列(表头设计);因素间无交互作用时,按顺序排列 因素间有交互作用时,应根据正交表的二列间的交互作用表(4)正交表中的数字转换成因素的水平(安排试验),并进行试验;(5)统计分析;方差分析,表4.3 L9(34)正交表 试验号 1(A)2(B)3(C)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L27(313)两列间的交互作用表 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列号()(1)3 2 2 6 5 5
24、 9 8 8 12 11 11 4 4 3 7 7 6 10 10 9 13 13 13(2)1 1 8 9 10 5 6 7 5 6 7 4 3 11 12 13 11 12 13 8 9 10(3)1 9 10 8 7 5 6 6 7 5 2 13 11 12 12 13 11 10 8 9(4)10 8 9 6 7 5 7 5 6 12 13 11 13 11 12 9 10 8(5)1 1 2 3 4 2 4 3 7 6 11 13 12 8 10 9(6)1 4 2 3 3 2 4 5 13 12 11 10 9 8(7)3 4 2 4 3 2 12 11 13 9 8 10,表4.
25、6 L18(37)表头设计 试验号 1(A)2(C)3(A*C)4(A*C)5(B)6 7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2 2 2 3 1 1 1 1 3 3 3 4 1 2 2 2 1 1 1 5 1 2 2 2 2 2 2 18 3 3 2 1 3 2 1,表4.5 正交设计的试验表 试验号 磁场强度(高斯)磁疗时间(分)振动(级)消肿率(A)(B)(C)1 800 90 1 31 2 800 120 2 54 3 800 150 3 38 4 850 90 2 53 5 850 120 3 49 6 850 150 1 42 7 900 90 3 57 8 9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科研 设计 研究 方案 制定 光耀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