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康复治疗精选文档.ppt
《下背痛的康复治疗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背痛的康复治疗精选文档.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概念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主要表现为腰骶臀部的疼痛症状,或伴有下肢的症状。又称“腰痛”、“腰背痛”。下背痛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候群或症状综合征。根据下背痛持续的时间,可将下背痛分为急性下背痛和慢性下背痛。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定在3个月。疼痛持续时间在3个月内者称为急性下背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下背痛。,(二)下背痛分型,特异性下背痛:由于肿瘤、感染、骨折等具体的病理变化引起的下背痛。非特异性下背痛: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涵盖了以往的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织炎、腰肌筋膜炎等急慢性腰部病变。根性下背痛:又称坐骨神经痛,由于坐骨
2、神经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所致,多数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三)下背痛的病因,先天性疾患: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病毒感染以及腰骶部移行椎等;炎症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肿瘤性疾患:腰椎转移瘤、椎管内肿瘤等;内脏疾患:肾脏疾病、输尿管结石、盆腔炎等;其它:情绪、压力等心理因素。,(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2.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技能目标 1.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鉴别与康复评定。2.能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能实施康复治疗。3.
3、能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工作任务,患者,李某某,男性,40岁,因右侧腰痛、行走困难1天来院诊治,1天前患者忙于搬家,具体何时发生腰痛已记不清,什么原因引起自己也搞不清楚。患者痛苦状,行动不灵活,躯干侧弯,弯腰困难,多坐腰部不适感增强,当天晚上贴过麝香镇痛膏第二天未见效。要求:1.对该患者进行康复评估。2.提出康复治疗方案。,背景知识,一、腰骶部的解剖特点 脊柱腰骶段由5块腰椎、1块骶椎、1块尾椎通过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连接而成。,(一)腰骶椎解剖特点,腰椎是躯干活动的枢纽。腰椎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椎弓根粗大,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
4、、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两侧与左右髋骨形成关节,组成骨盆。骶骨前面有4条横线,是各骶椎融合的痕迹,横线两侧有4对骶前孔,内通骶管,有骶神经前支及血管通过。骶骨后面隆凸而粗糙,中线处有棘突融合而成的骶中嵴。此嵴下端的三角形裂孔为骶管裂孔。骶中嵴外侧有一系列由关节突融合而成的骶关节嵴,下端为骶角,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骶关节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有骶神经后支和血管通过。骶后孔的外侧有横突融合而成的骶
5、外侧嵴。,(二)腰椎骨间的连结特点,连接结构: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1.腰椎间盘解剖特点 腰椎间盘有5个,即L、L、L、L、LS。,2、腰椎间盘组成 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髓核在腰部位于椎间盘中心的稍后方,呈半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组成,通过Sharpey纤维附于椎体骺环。,3.腰椎关节突关节解剖特点 关节突关节又称椎间关节或小关节,是由相邻位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属滑膜关节,可做一定范围的活动。腰部椎间关节破坏,可引起腰椎不稳和腰痛。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相对变小而压迫脊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4、腰部脊柱
6、韧带 腰部脊柱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及脊柱和骨盆间的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腰部最为发达,在腰部伸屈运动中起到很大作用。,(三)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特点,椎管是由游离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与其间的连接共同围成的纤维性管道。腰段椎管的形态各异,腰1、腰2多呈卵圆形,腰3、腰4多呈三角形,腰5多呈三叶形。,脊髓下部由第12胸椎以下逐渐变尖,称为脊髓圆锥。脊髓下端的变动在第12胸椎至第3腰椎之间,成人以第1腰椎平面最常见。其下延续为终丝、脊髓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与腰膨大,其中腰膨大区(T12S2)为腰骶丛的发出区,支配下肢的运动、感觉及膀胱自主排尿功能
7、。起自腰膨大的神经根纵行向下,围绕终丝成为马尾神经,位于第二腰椎以下的椎管内。,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四)腰段脊柱筋膜和肌肉特点,1.筋膜 胸腰筋膜是覆盖于躯干背侧肌肉上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在骨盆和12肋间分为前、中、后三层。胸腰筋膜对腰、骨盆的功能起重要作用,背阔肌、腰大肌、腹横肌和内斜肌可收紧胸腰筋膜,稳定腰区的脊柱和骨盆。,2.肌肉 竖脊肌(骶棘肌)为一纵行肌群,位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起点由筋膜和肌性两部分组成,有维持脊柱直立作用。腰大肌位于腰椎椎体和横突之间,起自第12胸椎和第14腰椎椎体的侧面、椎间盘、横突根和拱过腰动脉的腱弓,止于股骨小转子。腰方肌位于腰大肌的外侧,呈方形
8、,起于髂腰韧带及毗连的髂嵴与下23个腰椎横突尖,向上内止于第12肋骨下缘。,(五)腰脊柱曲度,脊柱从侧面观有4个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即脊柱的生理弯曲。这些弯曲是由于发育和生理需要而形成的。正常的脊柱曲度是脊柱稳定性和运动性平衡的反映。曲度过小,脊柱强直;曲度过大,是不稳定和超量运动的结果。,腰脊柱曲度,二、腰骶部的生物力学基础,腰骶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颈腰部的载荷传递到骨盆;提供腰椎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范围。腰椎及其韧带、椎间盘、肌肉组织共同协调维持腰椎的稳定,保护脊髓。腰骶部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腰椎的运动。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
9、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以及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腰骶部生物力学,1.腰椎骨的力学性能2.腰椎间盘的力学性能3.小关节的力学性能4.腰椎韧带的力学性能5.腰部肌肉的力学性能,(一)腰椎骨的力学特点,腰椎体主要承受压缩载荷,腰椎骨截面上的载荷比颈、胸椎要大。椎体骨密质较薄,主要由骨松质构成,骨松质的骨小梁是按纵横主应力迹线方向分布,可承受椎骨压力的45%75%。椎体载荷的18由关节突关节承担。腰椎体的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二)腰椎间盘的力学特点,腰椎间盘承受的载荷远大于其上面的体重。在坐位时,腰椎间盘上的载荷约是躯干
10、重量的3倍。而活动时,椎间盘载荷达静态位置时的2倍。虽然椎间盘抗压能力很强,但对张压力特别是扭转压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椎间盘的承载方式很复杂,通常是压应力、张应力和扭转应力的组合,这些应力同时作用于腰椎间盘上,可对腰椎间盘形成很大的负荷,甚至造成损伤。,(三)小关节的力学特点,腰椎小关节由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腰椎的上关节突组成。小关节囊主要位于关节突的后外侧,而前外侧的关节囊大部分由黄韧带所代替,关节囊的最内层为滑膜,滑膜组织向关节间隙内突出形成皱裂。,(四)腰椎韧带的力学特点,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既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黄韧带呈节段性,有丰富的弹性纤维。腰椎前屈
11、时,黄韧带受到拉伸,弹力纤维被拉长,处于贮能状态,同时黄韧带中少量胶原纤维的抗拉性能又可防止弹力纤维受到过度的牵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强度很好,在腰部伸屈运动中能制约腰椎间盘的膨隆和椎体的位移。,(五)腰部肌肉的力学特点,腹肌和腰肌可使腰椎的屈伸活动,随着屈曲即力矩的增加,骶棘肌活动加强,以控制这种活动。腰椎侧屈时骶棘肌及腹肌都产生动力,并由对侧肌肉加以调节。腰椎旋转动作由两侧的背肌和腹肌协同产生,旋转时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也有强烈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背伸肌群的肌力大于腹屈肌群,只有二者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背伸肌群随年龄的增长肌力逐渐下降,导致伸屈肌群之间比例失衡,腰段脊柱的
12、肌源性稳定性下降。中年以后,腰椎生理性前凸弧度变小、变平,此时椎体前方负荷增加,椎体前缘容易发生骨质增生,而后方关节突关节张力增加,黄韧带肥厚,腰椎间盘受力不均,退变加速。,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主要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综合征,尤其是L45、L5S1、L34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最为常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分型:,影像学分型:中央型、侧后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 病理分型:退变型 膨出型 未破裂型 突出型 脱出后纵韧带下型 脱
13、出后纵韧带后型 破裂型 游离型,病因病理:,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即开始,退变最早始于软骨终板,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以致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张力和弹性下降。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当椎体受外力冲击时,变性的纤维环可部分地呈环形或放射形断裂,髓核内容物可由裂缝突出。,积累损伤 有长期弯腰、腰扭转工作史的人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患人群,如职业司机、搬运工人等。急性损伤 重要诱因 根据临床研究报道,其中L45、L5S1椎间盘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突出程
14、度: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层光滑;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脱出型:又称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临床上以未破裂型占多数,大多数患者无须做手术治疗,通过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工作过程,一、康复评定 根据患者发病史、症状、体征、特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功能评定结果,综合评定患者患病性质、功能障碍范围与程度,初步分析其预后转归。,(一)症状,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作扭腰动
15、作过程中发作。1.腰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深部胀痛,由脊柱中线向两侧延伸,同时伴有单侧下肢放射痛,也可见双侧。在咳嗽、深呼吸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加重。2.步态和姿势 轻者无明显变化,较重者步态拘谨、步行缓慢,常伴有间歇性跛行,同时可有脊柱侧弯畸形。3.坐骨神经痛 绝大多数下腰段椎间盘突出都伴有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4.马尾神经受压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5.其它 少数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肿胀等症状。,(二)体征,1.脊柱生理曲度变化和侧弯 是患者为缓解疼痛所采取的被
16、动体位而形成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较常见的是腰椎生理屈度变直和腰椎侧弯。当突出物在神经根外侧,腰椎侧弯多凸向患侧;而当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腰椎侧弯凸向健侧。2.间歇性跛行 又称疼痛性跛行,其步态特点为患肢迈步较小,常以足尖着地,着地后迅速更换到健侧足(支撑相短,摆动相长),从而导致步态急促不稳。3.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会牵张受压神经根从而引起疼痛,其中以前屈位最明显。4.腰部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病变椎间隙棘突间隙、棘上和棘间韧带、棘旁等区域多有压痛,同时在受累神经干或分支上也可有压痛,如臀部、腘窝、小腿后侧等。同时,有1/3患者伴有骶棘肌痉挛,而使得患者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5.感觉异常 当有神
17、经根受累时,患者多出现感觉异常,感觉异常的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对应。6.肌力下降 70以上患者出现肌力下降。L1、L2、L3神经根受累,髂腰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屈曲受影响);闭孔神经(L24)受累,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内收受影响);股神经(L24)受累,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伸展受影响);坐骨神经(L45)受累,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长肌肌力下降(足内翻、背伸受影响);臀上神经(L45、S1)受累,臀中肌、臀小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外展受影响)。7.反射异常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说明L4神经根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1神经根受压;当马尾神经受压时,则出现肛门反射减弱或消
18、失。,(三)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有价值的试验。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为76%97%。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此检查仅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情况下进行。,3.梨状肌试验 注意事项:注意固定好骨盆及膝关节,防止出现移位。4.股神经牵拉试验 注意事项:注意固定好骨盆。5.屈颈试验 即Brudzinski征,(四)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片征象有: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椎体偏歪、旋转、小关节对合不良,侧位片腰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消失,甚至反常后凸,腰骶角小;椎体外形的改变,椎体下缘后半部浅弧形压迹;椎间隙的改变,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左右
19、不等宽,侧位片椎间隙前后等宽甚至前窄后宽。,腰椎间盘突出的CT征象:突出物征象,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边缘,与椎间盘密度相同或稍低于椎间盘的密度,结节或不规则块,当碎块较小而外面有后缘韧带包裹时,软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影相连续。当突出块较大时,在椎间盘平面以外的层面上也可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当碎块已穿破后纵韧带时,与椎间盘失去连续性,除了在一个层面移动外,还可上下迁移;压迫征象,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消失;伴发征象,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突增生、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图12-1-3 腰椎间盘突出CT像1,图12-1-4 腰椎间盘突出CT像2,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征象:腰椎间盘突出物
20、与原髓核在几个相邻矢状层面上都能显示分离影像;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多者呈游离状;突出物的顶端缺乏纤维环形成的线条状信号区,与硬膜及其外方脂肪的界限不清;突出物脱离原椎间盘移位到椎体后缘上或下方,如有钙化,其信号强度明显减低。,图12-1-5 腰椎间盘突出MRI像,(五)与相关疾病鉴别,本病应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鉴别。,(六)常用康复功能评定方法,JOA腰背痛评定 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epaedic Association,JOA)于1984年制订了腰椎疾患疗效判断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三个部分,最高总
21、评分为29分。此外,对于有膀胱功能障碍者还专设膀胱功能一项评分,并设自我满意程度和精神状态两项内容作为参考。,Quebec下背痛分类评定 Quebec分类法简单易行,是下背痛患者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按照患者症状的部位、放射痛症状、神经检查的阳性体征、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手术等情况将下背痛分为11个级别,已经被证实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疼痛程度的评定 对疼痛的评定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法);数字疼痛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麦吉尔(McGill)疼痛调查表。,腰椎活动度评定 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
22、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其中尤以腰椎前屈活动度的测量最为重要。(1)屈伸、侧屈测量:患者取站立位,以第5腰椎棘突为轴心,与地面垂直线为固定臂,第7颈椎与第5 腰椎棘突的连线为移动臂,用量角器测量腰椎屈曲、伸展、左右侧屈四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腰椎屈曲正常活动范围为090,伸展为030,左右侧屈各为030。(2)腰椎旋转测量:患者取站立位,以非旋转侧的肩峰为轴心,起始位双肩峰连线为固定臂,终点位双肩峰连线为移动臂,用量角器测量腰椎左右旋转两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左右旋转的正常活动范围各为030。,肌力和耐力评定 下背痛症状严重者常伴有局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减弱,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肌力和耐力评定。(1)躯
23、干肌肉肌力评定:躯干屈肌肌力评定,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位,双手抱头能坐起为5级肌力;双手平伸于体侧,能坐起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头和肩胛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部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腹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躯干伸肌肌力评定:患者俯卧位,胸以上在床缘以外,固定下肢,能对抗较大的阻力抬起上身为5级肌力;对抗中等阻力抬起上身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上身不能对抗阻力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腰背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2)躯干肌肉耐力评定:躯干屈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测量能维持该体位的时间,正常值为60秒。躯干伸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双手抱头,脐以上在床缘以外,固
24、定下肢,测量能保持躯干水平位的时间,正常值为60秒。,二、康复治疗,(一)卧床休息(二)腰围制动(三)药物治疗(四)腰椎牵引治疗(五)物理治疗(六)手法治疗(七)中医传统治疗(八)运动疗法(九)注射疗法(十)椎间盘微创手术,(一)卧床休息,急性腰痛患者疼痛较剧烈时,可指导患者短时间卧床休息,一般以23天为宜。不主张长期卧床,绝对卧床不超过1周。严格的卧床休息不仅对腰痛的恢复无积极治疗作用,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等问题而延误功能恢复,造成慢性下背痛。卧床休息一个阶段后,应尽可能下床做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避免再度扭伤。下地时用手臂支撑帮助起身,尽量避免弯腰,并戴腰围保护,日常活动的量要循序
25、渐进,在不加重腰腿痛症状的情况下,直至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二)腰围制动,腰围多用帆布或皮革陈以钢片制成,上起肋弓,下达腹股沟,起支撑作用,可在医疗器械商店或药店购买。腰围不应该长期使用,以免造成腰背部肌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度降低,从而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对腰围产生依赖性。一般不超过1个月,在佩带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疼痛情况,做一定强度的腰腹部肌力训练。,(三)药物治疗,1.止痛药物 仅短期应用于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用药不宜超过2周。常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也可酌情选择肌肉松弛剂、麻醉性镇痛药、各种复方药物。2.扩张血管药物 如烟酸、地巴唑等,可以扩张痉挛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疼痛物质清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痛 康复 治疗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