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资格考试]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培训实务下.ppt
《[从业资格考试]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培训实务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资格考试]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培训实务下.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部分、规划实务解析,2,实务解析内容:一、城镇体系规划 二、城市总体规划(D)三、详细规划(X)四、居住区(小区)规划 五、城市综合道路交通规划(D)六、其他(风景区、文化保护、农村)七、规划管理与法规(X),3,城市规划编制的本质内容-1、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区域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职能、城市性质、预测规模、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空间方向、协调经济社会发展2、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 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确定用地种类、性质、数量、强度、地下空间3、确定城市空间布局与保障 区域及建设区域的空间管制、资源分配、空间组织结构、功能布局、地上地下安排、城市特色、空间形象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布局4、各项建设的部署安排 规划区内一切有关近、中、长期建设活动,4,一、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与总规关系,2、体系规划概念 是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佳发展和经济发展总目标;区域规划是落实城乡统筹、生态保护、资源科学利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层次 全国、省域 市域(总规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县域体系规划?,5,3、主要内容(编制办法)(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
3、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 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4)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5)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6)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7)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或建议。,6,(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镇)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镇化目标。(3)明确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规模结构。(4)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5)确定各城镇职能分工,划分城镇经济区,明确产业发展 的空间布局。(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7)确定保
4、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 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原则和措施(保护要求)。(8)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空间管制。(9)确定重点发展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综合防灾体系的目标、要求、措施,4、与实务的关系,7,年限:20年,规划文件图纸,文本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1、位置图 2、现状图 3、城镇布局等级规模与空间结构 规划图 4、重点城镇发展规划图 5、土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图,6、综合交通规划图 7、基础设施规划图 8、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9、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10、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11、其他需反映的重点地区、重要内容的图(旅游、文化名城、景区),成果:
5、,8,(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镇)发展和 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镇化 目标。(3)明确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规模 结构。(4)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5)确定各城镇职能分工,划分城镇 经济区,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 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原 则和措施(保护要求)。(8)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空间管制(9)确定重点发展城镇,提出近期重 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综合防灾体系的目标、要求措施,1、现状图 2、资源分析评价图 3、城镇布局等级规模与空间 结构规划图 4、重点城镇发展规划图 5、土
6、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图 6、综合交通规划图 7、基础设施规划图 8、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9、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10、其他需反映的重点地区、重要内容的图纸(旅游、文化名城、景区)11、空间管制规划图 12、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9,极化点点联轴轴聚网,5、城镇体系规划分析1)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地理论-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核心-边缘理论-生长极 网络城市理论,10,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规模、等级、空间结构,武汉省域中心城市襄樊、宜昌I类区域性中心城市,11,12,安徽皖江、金三角战略江西昌九景城市群湖南长株潭河南郑洛开成渝都市圈,13,珠江三角洲城镇连绵区,由于行政区
7、划等原因 城市空间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各自为政 道路体系 产业结构类同 彼此被动地陷入恶性竞争,亟需区域性规划予以指导和协调。在我国已经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城镇连绵区内,此类情况普遍存在。,2)确定各城镇职能分工,划分城镇经济区,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14,24个镇(21万人)原有及计划建设18个水厂,由于规模过小、水源难以 保护,出厂水质不能达标。规划采取“相对集中、分片供水”的布局方案,水厂数量减少到7个,总投 资减少近2亿。,3)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区域基础设施是区域和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15,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实
8、例介绍(2009.5完成),16,规划内容,1、淳安发展条件与环境评估2、规划指导思想及本次规划重点3、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策略 总体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环境发展目标城镇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目标4、县域城乡体系发展规划5、县域资源保护6、县域空间管制7、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8、环境保护规划9、城乡建设用地规划10、旅游综合规划11、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2、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设施规划13、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4、县域基础设施规划,17,3.县域空间次区域划分及管理引导划分原则:有利于空间相对集中,采用非均衡布局,适当集中积聚,提高乡镇发展规模效益,降低发展成本;有利于人口集中,促进经济发
9、达城镇对不发达乡镇的带动与辐射,形成全县的整体进步;有利于生态及风景区保护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和农村就业;兼顾产业发展分区及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中部核心区域北部次区域西部次区域 南部次区域,18,5.产业发展分区及空间布局 产业经济分区:1-3-9-2-3 结构。即1 核3 区8 块2 点3 园 1 核:指千岛湖镇核心产业经济区3 区:北部产业经济区、西部产业经济区、南部产业经济区9 块:依托乡镇基础、资源条件、规划设想等布置9个工业区块,2 点:临岐农业产业化示范点、梓桐农业产业化示范点 3 园:重点培育石林毛竹特色产业化园、里商茶叶特色产业化园、浪川蚕桑特色产业化园,19,1.水资源保护 保
10、护内容:一是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二是节约利用;三是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保护措施:2.林木资源保护及措施3.风景旅游资源保护4.土地资源保护直接性土地资源保护:间接性土地资源保护:,5、县域资源保护,20,2.社会、生态、宜居、安全方面的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调整、就业教育、城乡人口与土地关系梳理村庄整治与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协调:建设安全协调:城乡建设必须先完成灾害防治工作,所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区域的任何建设活动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尤其是交通、水利、工矿、居住、旅游、人防等工程项目,在开发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工程条件和地质灾害评估。限建区内坡度30以上地
11、区。不得随便开山、取石、挖土,减少人为成灾因素。增强群众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并加强监测。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全面展开城市防灾工作,7、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21,成果上报评审,一、对纲要评审意见落实的说明二、县内相关部门意见落实说明三、专家会议意见落实情况四、县域总体规划纲要专家论证意见落实情况五、相关上位规划衔接情况,22,案例分析,23,试题一: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滩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500米处水深可达202
12、5米;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规划拟在W城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市区有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公里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G为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P为新型工业区,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分别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位置见图),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W城应发展旅游(2)电厂、焦化厂
13、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2)应布置在D(2)。ZW,GW两条高速公路浪费(3)D与W应有公路相连(2)F组团的污水处理厂位置不对,可能污染水源,应移至西河下游(2)N、D、W县城应建污水处理厂(2),请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上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2003考题,实例 1,24,实例 2:(15分),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区位等其它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
14、。根据发展需要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25,该规划上报后,有关规划部门对规划中的不当之处提出了必要的修改意见,要求修改后重新上报审批。请根
15、据上述内容,将本规划中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已备重新上报。,26,答案:1.建议在西湾建港(3)。在东湾建港影响水产资源及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2C2四面环山易造成污染(1),且靠近自然保护区(1);C3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1)。3.石化工业布局分散(2),应适当集中(2)。4.高速公路布置偏多(2),D5以东一段没有必要(1),且翻越山体(1)。,27,思路与焦点发展条件资源、空间、区位规模结构总量、分配等级结构空间结构交通 高速路、公路、铁路、站、港、机场基础设施重大区域设施的布局、共享与协调生态环境森林、草原、湿地、水体文化保护风景区、历史文化、遗址、地下埋藏,28,二、城市总体
16、规划(中心城区),(一)、主要内容(18条)(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 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 范围。(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 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 布局。(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
17、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 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29,(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
18、施总体布局。(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30,强制性内容包括:(一)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 名胜 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 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19、。(三)“五线控制”。(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 服务设施的布局。(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 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七)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 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31,与实务衔接的内容与表述,32,(二)规划去范围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基于城市安全 5 要素:地质灾害、防洪、抗震、生态、环境(1)地震断裂带、岩溶地段、沙土液化区、活动冲沟、采空区、软基、滑坡崩塌区、泥石流区、洪水淹
20、没区、河道行洪区等。(2)矿产埋藏区、文物古迹 水源保护区、军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3)基本农田保护区。(4)坡度 30 度以上地区。(5)风景名胜保护区,33,34,某县城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将非建设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发生导致79人死亡重大灾害事故。不稳定滑坡体及其下滑方向,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无法回避时,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治。,滑坡与崩塌,35,(三)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与功能组织及要点,R C M ST G W U D,生产、生活、交通、游憩,思路与重点,1、工业用地2、对外交通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仓储用地5、社会公共设施统筹与布置,36,1、工业用地(1)掌握原则综合
21、要求:用地形状、大小,地形(0.5%坡度2%)靠近能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特殊要求(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用地选址:避开中心区、军事区、矿藏、文物古迹、生态、风景区 水利枢纽、其他重要设施 用地布局:相对集中(分散 包围)、就近协作环境景观:沿江河岸线、重要出入口交通运输:铁路 接近货场、(年运量10万吨以上设专用线)水运 靠近港口 公路 联系方便,避免长距离穿越 连续运输(传送带、管道、液压、空气压缩 输送管道、悬索、单轨运输)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过分集中,下风向、下游、设防护带 废渣 噪声(远离居住区,防护绿带),37,不同盛行风向的布局图式,38,39,(2)工业用地分类
22、一类:基本无干扰、污染(电子、缝纫、手工业)二类:有一定干扰和污染(食品、医药、纺织)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 三类:严重干扰和污染(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设较宽绿化防护带,(3)评析要点 关注 M3和 M2(污染、交通、布局、安全、景观、规模)安全+环境+污染=防护带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 工业区与居住区、中心区、河流距离合理 污染型工业下风向 交通=道路便捷 避免单向 布局=防止工业区将城市包围,相对集中、分片分区,40,有线电厂汽车配件厂碳黑厂精密合金厂鼓风机厂汽轮机厂微型电机厂,单向交通压力,企业协作 布局紧凑,污染企业远离市区、
23、居住区,41,2、仓储用地(1)用地分类:普通仓储、危险品仓储、露天堆场(2)用地布局:小城市单独设置在城市边缘,靠近铁路站、公路或河流,便于城乡集散运输 大、中城市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可考虑相应的专用线危险品仓库:远郊的独立特殊专门用地上,最好在城市地形的低处,有一定的天然或人工防护措施与使用地方向一致,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 避开居住区、重要交通枢纽、重要设施、机场、重要水利工程矿区、军事目标和其它 选址露天堆场:城市边缘、近郊、独立地段(建材、煤、木材)储备仓库: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方便,独立地段转运仓库:城市边缘或郊区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接近供应区,42,边缘 靠近铁路货站,43,4
24、4,45,3、社会公共设施统筹与布置 C1C2C9市中心特征:大、中、小城市(行政、商业、分类)中心布局:中小城市 集中、单中心、单级、综合 大城市 组团或带状城市 分散、多中心、多级、分工布局要点:,位置适中(商业中心要接近服务人口分布重心)交通便捷配套完善规模合理兼顾景观、环境,46,47,中心位移与城市生长,48,思路与焦点,用地生活工业交通,工业交通环境,交通仓储环境(上下游、上下风向、绿地)景观,位置数量结构,对外(水、陆、空、线、站)对内(网络、静态设施),风景区、名城、古迹、灾害占了不该占的地,城市中心,49,2003年试题二:某市是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
25、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市。图示为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通过方案的框架,但对部分工业用地,部分居住用地及垃圾填埋场用地提出了应予改进的意见。试具体分析这些部分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1、M1布置在沿河两岸将影响生活岸线-3 也不利于景观-32、城市东北部的两块居住用地布置在工业用地中间是不当的 严重影响居住环境-33、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当2 与居住区和风景区防护距离不够 对居住环境和风景区均有不利影响-4,50,三、详细规划,(1)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用地性质2、确定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兼容性3、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业资格考试 从业 资格考试 注册 城市规划 考试 培训 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