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航空法第三章12节.ppt
《[交通运输]航空法第三章12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航空法第三章12节.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民用航空器的法律规定第一节 概 述,一、航空器的定义 国际上首次对航空器进行定义的是1919年巴黎公约附件A,称“航空器是指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而在大气中取得支撑力的任何机器。”这个定义后来被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原文引入于它的附件2空中规则中,根据附件2空中规则的规定,航空器既包括重于空气的飞机、飞船、滑翔机、直升飞机,也包括轻于空气的氢气球,其关键是在于该器械有无升力。同时该附件还对飞机下了一个定义:“有动力装置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其升力主要来自空气动力在翼面上的反作用,其翼面在特定条件固定不变。”这一定义排除了火箭,因为火箭在大气层中并不是靠空气的反作用作支撑的,其冲力来源于该
2、装置本身所携带的燃料产生。,1967年11月8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之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新的定义为:“航空器是大气中任何靠空气的反作用力而不是靠空气对地(水)面反作用力作支撑的任何器械”。这个定义将气垫船从航空器中排除出去,至今是较为权威的定义。,许多国家的国内法也对航空器下过定义:如1958年美国联邦航空法将航空器定义为:现有的或今后发明、使用或专供用于空中航行、飞行之任何机器。日本航空法将航空器定义为:系指可供空中航行之用的载有人员的飞机、旋翼机、滑翔机和飞艇,以及内阁命令所规定的可用于空中航行的任何器械。前苏联1983年航空法典将航空器定义为:凡能依靠空气的相互作用在大气中保持运行的任何飞
3、行机器。,我国民用航空法并未对航空器的定义做出规定;但在民用航空法规、行政规章中对航空器进行了定义,其规定和1967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定义基本相同,如1998年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航空器是指任何能够凭借空气的反作用力获得在大气中的支撑力并由所载人员驾驶的飞行器械,包括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载人气球、飞艇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认定的其他飞行器械。”2004年5月26日民航总局发布并于同年6月26日起实施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办法附件1“定义”中规定:“航空器,能从空气的反作用而不是从空气对地面的反作用,在大气中获得支撑的任何机器。”,二、航空器的分类及法律地位(一)航空器
4、的分类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7的规定,航空器在技术上可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为了识别航空器在法律上的地位,排除非民用航空器的适用,一般对航空器采用二元分类。如在国际条约中,将航空器分为公共/私用航空器、民用/军用航空器和民用/国家航空器;在国内法中,将航空器分为民用/公用航空器、民用/军用航空器和民用/国家航空器等。,1.国际公约的规定 从第一个气球起飞开始,人们就非常清楚航空器不可能仅仅用于民用目的。气球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军事力量发现了,在实践上气球很快地被用于军事和民用的用途,但对民用航空器和军用航空器在法律上的区别没有出现直到飞机被发明。,首先提出对航空
5、器进行分类的是法国法学家福希尔(Fauchile),二十世纪初期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将航空器分为公共航空器和私有航空器。该方案在1910年在巴黎召开的空中航行国际会议上被讨论,大多数国家的代表认为有必要对航空器至少作两种分类,会议最后接受一个决议承认航空器有两种类型,即公共航空器和私用航空器,公共航空器又包括军事和警察航空器。虽然他们对航空器划分为公共航空器和私有航空器的标准并不明确,但却是航空器二元分类的开始,并为以后航空器二元论在法律上的确认奠定了基础。,1919年巴黎空中航行管理公约中将航空器划分为私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其第30条规定:“下列航空器应当被认为是国家航空器:军用航空器,航空
6、器被国家唯一雇佣,例如邮政、海关和警察。其他任何的航空器都应当被认为是私用航空器。所有除了军事、海关和警察以外的航空器都应当被作为私用航空器,并且都应当受现存公约规定的支配。”其31条还规定:“由委任的军人操纵的任何航空器,均被认为是军用航空器。”显然,巴黎空中航行管理公约关于航空器分类的立法蓝本来自于1910年在巴黎召开的空中航行国际会议上所形成的对航空器二元分类的决议,用“国家航空器”代替了“公共航空器。”,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中对航空器的分类,基本上也是复制了1919年巴黎空中航行管理公约的规定,仍然坚持二元的分类,对国家航空器的表述也更为明确,用“民用航空器”代替了“私用航空器。
7、”其第3条(A)款规定:“本公约仅仅适用民用航空器,并且将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国家航空器是指用于军事、海关和警察的航空器。”,2.国内法的规定 在国内航空立法中,对航空器的分类也都坚持二元论的观点,并且基本上都是参照1919年巴黎空中航行管理公约和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规定进行制定的,将航空器分为民用/公用航空器、民用/军用航空器和民用/国家航空器,我国民用航空法对航空器的分类也采用二元论,即将航空器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其第5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民用航空器,是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和警察飞行任务外的航空器。”,(二)航空器的法律地位 将航空器划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的根本
8、目的,是确定其法律地位,从而为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对民用航空器的适用奠定法律基础。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规定来看,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分别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1.民用航空器的法律地位(1)民用航空器是合成物。民用航空器是由航空器构架、发动机、螺旋桨、无线电设备和其他一切为了在民用航空器上使用的,无论安装于其上或者暂时拆离的物品等组成的合成物,每一部分都是民用航空器不可或缺的,在法律上均不能脱离民用航空器而单独存在。它们与民用航空器之间被视为从物与主物的关系,民用航空器所有权转移、抵押权设立及优先权的存在等均涉及整个民用航空器。,(2)民用航空器具有不动产属性。根据民法理论,发生位移而不损害其价值
9、的财产是动产,民用航空器理应属于动产范畴。但是,民用航空器作为运输工具,其投入资金大,使用年限长,法律上一般将其视为不动产进行处理。我国民用航空法按照不动产物权变动进行权利登记的模式,在第三章“民用航空器的权利”中,规定民用航空器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抵押权设立、变更,都应当进行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3)民用航空器虽是物,但有拟人性。民用航空器在法律地位上是物,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是民用航空器却具有法律上自然人或法人的特性,因此产生法律主体的某些属性。对于民用航空器的拟人性,是拟自然人还是拟法人,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民用航空器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
10、力。,首先,法律上赋予了航空器的法律人格,使其成为航空法的适用对象。如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3条、1952年的罗马公约第26条、1963年东京公约第1条、1970年海牙公约第3条、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4条都规定了适用对象是民用航空器。国内航空法中也基本上和国际条约的规定一样,如我国民用航空法第5条的规定。,其次,在航行中,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针对民用航空器。根据国际条约和国内法的规定,民用航空器应当遵守飞入国的法律和规章,民用航空器在公海和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上空飞行,享有飞越自由,但要遵守国际航空的一般规则,对民用航空器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另外,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航
11、空器在公海上空飞越自由,在专属经济区,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在有关规定的限制下,享有该公约第87条所指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民用航空器还享有过境通行权、群岛海岛通过权。,2.国家航空器的法律地位 航空法中没有对国家航空器的法律地位做出详细规定,只在国际航空条约中有零星的内容,所以只能根据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习惯国际法加以判断。根据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国家享有豁免权;凡是国家行为或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应享有管辖豁免权,故国家航空器在理论上享有管辖的豁免权,但在国际习惯中,有以下具体的规定。,(1)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执行特别使命的高级官员乘座的专用航空器享有管辖的豁免权。豁免权的根据是这
12、些人员享有国际法中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从而使该航空器依附于该上述人员而享有特权和豁免?还是该专用航空器本身享有管辖豁免权?学者们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这时豁免权的根据应是上述人员享有管辖豁免权,从而使该航空器享有了管辖豁免权,而不是由于该航空器享有豁免权而使得上述人员享有特权和豁免权。,(2)用于执行国际组织任务的航空器也享有特权和豁免权。其特权和豁免权的根据,也是由于国际组织本身所享有的成员国所赋予的特权和豁免权所决定的,此时的航空器也享有相应的特权和豁免权,例如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所拥有的航空器在执行任务时的管辖豁免权。,(3)军用航空器享有管辖豁免权。军用航空器原则上享有给予外国军舰的特权,
13、这种特权就是管辖豁免权,但是被强迫降落或者被要求或勒令降落的军用航空器,将因此不能获得这方面的任何特权。这已经形成了一条习惯国际法规则。(4)警察和海关航空器,不享有特权和豁免权。在一般情况下,警察和海关航空器都不享有特权和豁免权,但是有关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特别协议确定在何种情况下准许飞越边境,如国家之间的打击犯罪的合作,对航空器的搜寻和援救的合作等。,一个国籍的规则,1961年夏,英国某航空公司租用一架不带机组飞机,在从美国飞往法国诺曼底途中,在机上的外国旅客间发生犯罪行为。当英国法院受理此案时才发现,该飞机的经营人和机组人员虽都是英国人,而飞机本身却是在黎巴嫩登记的,具有黎巴嫩国籍。按英国法
14、,英国法院无权管辖,需将案件移交给黎巴嫩法院。这需要将案件的全部证据、资料及证人转移到黎巴嫩,而按双边司法协助条款,手续繁杂又耗时费钱。因黎巴嫩与此案毫无牵连,该国法院没有兴趣受理,成为一大负担。,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与登记一、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概念和意义(一)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概念 国籍是表示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持着永久的法律联系,处于该国的属人优越权之下。严格地说,只有个人才是各国国籍法的主体。但由于19世纪后半叶之后,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发展,国籍的概念被扩大到法人、船舶、航空器上。,最早提出对航空器国籍的设想是法国法学家福希尔,他认为应当制定国际规则来指导航空活
15、动。后来许多国际航空条约都对航空器的国籍做出了具体规定。如1919年在巴黎公约第6条,1926年的伊比利亚美洲公约第6条、1928年哈瓦那公约第17条,都有关于航空器国籍的规定,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专门设置了第三章“航空器的国籍”,用5个条款表达了同样的规则,即登记确立航空器国籍准则,时至今日,这个作为国际航空法宪章性条约所规定的确定航空器国籍的原则仍然适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中以航空器国籍原则为基础的条款很多,这些条款离开了航空器的国籍原则,将很难被理解。,这一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承认了航空器根据国内法具有法律人格,并赋予本国国籍,从而打开了将其他权利和责任直接转移给航空器的道路,而不论航空器
16、的所有人或经营人是谁。这样,航空器的国籍便成了民用航空器与其国籍国(登记国)相联系的法律纽带,使得该国在国际法上享有国籍规则若干权利与义务。,(二)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法律1.民用航空器国籍在国内法上的意义 民用航空器国籍表明民用航空器与登记国家之间在法律上的隶属关系,民用航空器因此获得国籍国在航空运输方面提供的各种优惠。,二、民用航空器国籍管理的基本 原则,(一)登记与所有权(1)登记制度是各国民商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确定财产所有权的规则,即对不动产和价值重大的动产(例如轮船、飞机、汽车等)必须向国家有关当局注册登记。海洋法:“船舶国籍国对悬挂其旗帜的在公海上行使的船舶,具有专属管辖权”(旗国原则
17、)。有些国家,如利比里亚和巴拿马,国籍登记的条件很宽,不论船舶所有权为何国人,只要交纳一定较低的赋税,均可登记并取得该国国籍。这就有造成国籍与所有权分离的可能性。,(二)只许有一个国籍,一架航空器必须而且只能有一个国籍。,(三)联合经营,1946年,“北欧航空公司”(SAS)由瑞典、丹麦与挪威三国的航空公司,按3/7、2/7、2/7的资金比例联合组成,这个航空公司的机群,亦按上述比例分别在三国登记。1961年,由11个法语系非洲国家联合组成“非洲航空公司”。经ICAO决定,只要在一国做联合登记,而将该公司在各国登记的航空器填入联合登记簿内,即可成立;但该公司所属机群只涂共用标志而不是某一个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航空法 第三 1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