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1绪论、脊髓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1绪论、脊髓精选文档.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神经系统区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脑central 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peripheral 脊神经 按分布,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按成分,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其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神经元 neuron胞 体树 突轴 突,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中枢 胞体和树突皮质:脑表面,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中枢 胞体和树突皮质:脑表面,神经节 周围神经 功能相近胞体聚集,神经核 中枢神经 功能相近胞体聚集,白质:中枢
2、轴突 髓质:脑深部,神经节 周围神经 功能相近胞体聚集,神经核 中枢神经 功能相近胞体聚集,白质:中枢 轴突 髓质:脑深部,纤维束:中枢 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 神经:周围 成束的神经纤维,网状结构,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一 脊髓 spinal cord,(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椎管内上端:平枕骨枕骨大孔 下端 新生儿:L3下缘 成人:L1下缘,外形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终丝 Filun terminale 马尾 cauda equ
3、ina,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二)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的对应关系:C1-4与同序数椎骨相同C5-8和T1-4高一位T5-8高两位T9-12高三位L1-5平对第10和12胸椎骶和尾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脊髓的节段划分:颈8、胸12、腰5、骶5、尾1,三)、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 H形,两侧由灰质连合连接。,白质 位于灰质外周,后角:(躯体感觉)1)后角固有核 浅感觉2)胸核(C8L2),1、脊髓灰质,侧角1)侧角:T1L3 交感2)骶副交感核:S2S4 副交感,前角:(躯体运动)1)外侧运动核:支配同侧四肢肌 2)内侧运动核:支配躯干肌,后角:(躯体感觉)1)后角固有核 浅
4、感觉2)胸核(C8L2),1、脊髓灰质,侧角1)侧角:T1L3 交感2)骶副交感核:S2S4 副交感,前角:(躯体运动)1)外侧运动核:支配同侧四肢肌 2)内侧运动核:支配躯干肌,主要传导束:(1)薄束和楔束: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同侧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内上升,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2、脊髓白质纤维束,白质可分为:前索、后索、侧索,(2)脊髓丘脑束 对侧浅感觉 侧索、前索内,由对侧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而来,上行经脑干至背侧丘脑。,(3)脊髓小脑束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脊髓白质纤维束,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内,前正中裂两侧。来自同侧锥体束,纤维至内侧运动核。支配躯干肌。,皮质
5、脊髓侧束 侧索深部 由对侧锥体束经锥体交叉而来,在脊髓内下降至同侧外侧运动核。支配同侧四肢肌。,(4)、皮质脊髓束,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成人脊髓下端平齐()A 第1骶椎上缘 B 第2腰椎下缘 C第3腰椎下缘 D 第1腰椎下缘 E 第1骶椎下缘 2、马尾主要由()A 腰神经根围绕终丝形成 B 骶神经根围绕终丝形成 C 骶、尾神经根围绕终丝形成 D 腰、骶、尾神经根围绕终丝形成 E 以上均不对3、脊髓内交感神性质的核团是()A 胸核 B 侧角 C 中间内侧核 D 骶中间外侧核 E 前角外侧核4、脊髓内副交感神性质的核团位于()A 全部骶节段 B 骶13的侧角 C 全部腰段的侧角 D 腰24节段 E 骶24节段5、位于腰段脊髓后索的纤维束是()A 薄束 B 楔束 C 脊髓小脑前束 D 脊髓丘脑束 E 皮质脊髓侧束6、脊髓半横断,不会出现()A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B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C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消失 D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触觉消失E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消失二、名词解释 马尾 白质前连合 侧角三、简答题1、简述脊髓灰质的分部及各部主要核团的名称及功能2、简述脊髓白质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及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