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子宫颈癌PPT文档.ppt
《8版子宫颈癌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版子宫颈癌PPT文档.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颈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子宫肌瘤 恶性肿瘤-子宫颈癌(CIN是子宫颈 癌癌前期病变),第一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可分为I-III级,其中高级别CIN为癌前期病变。发病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转化区是CIN和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组织学诊断是确诊和分级的依据。子宫颈锥切是主要治疗手段。筛查发现CIN并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是预防子宫颈癌有效措施。,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侵 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CIN-原位癌,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年龄:2535岁.意义: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是预防子宫颈癌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组数据:宫颈浸润癌五年生存率67%宫颈早期癌五年
2、生存率9092%宫颈原位癌 100%,发病相关因素,1.HPV感染: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plloma virus HPV).10余种高危型HPV 感染与CIN和子宫颈癌的发病密 切相关。90%以上的CIN和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 发现高危型HPV感染.约70%与HPV16和18型相关。2.性行为和分娩次数:早婚、性生活过早、在16岁以前有性生活,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因此时其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加,子宫颈创伤几率增加。3.其他:,子宫颈组织学特点:子宫颈上皮分为子宫颈管上皮和子宫颈阴道部上皮。颈管部上皮-柱状上皮 宫颈阴道部
3、上皮-鳞状上皮 两者 交接于宫颈外口 称此交界部为鳞柱交界部,解剖结构,组织机构,1.子宫颈阴道鳞状上皮:基底带 中间带 浅表带2.子颈管柱状上皮:其下为储备细胞3.转化区的形成: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头侧生长,至子宫颈外口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称此交界部为原始鳞-柱交界部。,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作用下,外移的柱状上皮由原始鳞柱 交接部内侧向子宫颈口方向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交接部 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 原始鳞-柱交界部 生理性鳞柱交接部 移行带(宫颈癌好发部位)转换区,在移行带区形成过程中,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 鳞状上皮所替代,其机制有二种:1).鳞状上皮化生Squ
4、amous metaplasia 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区柱状上皮下 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上皮所替代。它既不同于正常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三带),又不同于非典型增生,更不能把它认为是癌(无核、深染、异型及异常分裂相)。,2).鳞状上皮化Squamous epithelazation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 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基底 层之间,直至柱状上皮 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 替代。多见宫颈糜烂愈 合过程。,宫颈上皮内瘤的形成 移行带区活跃的未成熟细胞或增生的鳞状 上皮,在某些外来致癌物质刺激下,
5、可发生细胞分 化 不良,排列紊乱,核深染,核异型,核分裂 相增加,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三级(CIN I-III级)CIN I 级:mild dysplasia 轻度异型CIN II级:moderate dysplasia 中度异型CIN III级:severe dysplasia+CIS:重度异型+原位 癌。,原位癌,正常上皮 CINI,II,CIN,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Vaginal Smear Syudi 细胞学检查是最普遍应用于筛检CIN和宫颈癌的基本方法。(1)巴氏涂片(Papanicolaou Smear)于1928年巴氏报道了应用阴道细胞涂
6、片诊断 宫颈癌,直到1944年才确定诊断价值,从此细胞学诊 断才重新被重视,相继迅速发展。,诊断,我国扬大望教授1951首先改进妇科细胞学,至今逐渐达到普及和提高。由于有利的解剖学基础,子宫颈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通过刮取移行带区,癌细胞易于脱落,镜下易于鉴别。,巴氏5级分类法,巴氏 I 级:正常。巴氏 II级:炎症。巴氏 III级:可疑癌。主要是核异质,表现为核 大深染,核形不规则或双 核。对不 典型细胞,性质尚难肯定。巴氏 IV级:高度可疑癌。细胞有恶性特征,但在涂片中恶性细胞较少。巴氏 V级:癌。具有典型的多量癌细胞。,(2)液基细胞涂片法 TBS分类法及其描述性诊断内容:1)感
7、染2)反应性细胞改变:对炎症、损伤、放疗和化疗、宫内节育器、激素的反应等3)鳞状上皮细胞异常:A、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非 典型鳞状细胞(ASCUS)B、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包括轻度异型 即CIN)I 级 C、鳞状上皮内 高度病变(HSIL):包括中度异型,重度异型即CIN II 级,CIN III 级和原位癌.D、鳞状细胞癌(SCC).,细胞刷子,4)腺上皮细胞异常:A、非典型腺细胞(AGC)非典型颈管腺细胞和非典型宫内膜 腺细胞.B、非典型颈管腺细胞瘤变 C、颈管原位腺癌 D、腺癌,2.阴道镜检查:Colposcopy 在细胞学涂片检查三级以上;TBS法可疑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ASC
8、A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及以上病变者,应行此检查。通过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有无异型上皮或早期癌变,选择可疑癌变区取材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阴道镜:探头、显示屏、计算机。,CIN II,3.宫颈活检:Cervical Biopsy 这是确诊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选择鳞柱交接部按、9、12点处取点活检。或在阴道镜下定位取活检。是确诊的依据。不能太浅,组织既 有上皮又要有间质。必要时搔刮宫颈管。,4.高危型HPV DNA检测,TBS细胞分类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可进行检测。可作为子宫颈癌粗筛的方法。推荐用于30岁以后的妇女,阴性者常规随访,阳性者再进行细胞
9、学检查,治疗,1.CIN I 级:60%自然消退,若细胞学检查为LSIL及以 下,可仅观察随访。若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采用电 熨、冷冻、激光处理。2.CIN II 级和III级:20%CIN II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 为侵润癌。CIN II可用物理治疗或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 刀);阴道镜不满意的CIN II和所有的CIN III 采用子宫 颈锥切(leep刀或冷刀)。若经子宫颈锥切确诊,年龄 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可行全子宫全切术;,第二节 子宫颈癌,主要组织学类型是鳞癌。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是子宫颈癌主要转移途径。接触性出血是外生型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晚
10、期采用放射治疗。病因明确可以预防。,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它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宫颈癌的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不论在省、市、县区的分布都有聚集现象,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构成了秦岭山脉西段的高发地带。原位癌高发年龄25-35岁,浸润癌高发年龄为5055岁。,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癌,二.组织发生和发展,突破基底膜,浸润癌,三、病理 Pathology,子宫颈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占 75%80%,腺癌仅占20%25%,二者 在外观上无特殊差别,均好发在鳞柱交 接部和移行带区。,1.鳞状上皮细胞癌 大体: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镜下
11、早期浸润癌,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似一般宫颈糜烂;浸涧癌时可有四种不同类型。,1).外生型 Exophytic growth:又称增生型和菜花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因为病灶向外生长,状如菜花,组织脆,最后形成大小不等菜花状。2).内生型 Enduphytic growth:癌变组织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而硬,外面较光滑,故又称浸润型。3).溃疡型 Ulcerative:内外二型进一步发展时,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形如火山口。4).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藏在宫颈管,它不同内生型,临床不多见。,(2).显微镜检 A.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颈癌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