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doc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二、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因而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三、教学目
2、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学习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要熟背乘法口诀,同时准备多根小棒。教学准备:按照教学大纲的新
3、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并设计多个课件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学习例1。 (1)用课件呈现主题图,请学生观察。 同学们看,今天是重阳节,今天晚上我们想为退休老师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想请大家帮布置会场。请看大屏幕。师读题,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口答。1553(组) 师板书:1553(组)。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呀?生:15里面有3个5?课件出示:15盆花,分成3组。5盆一组。写算式1553(组)师
4、:刚才我们通过口算,看图计算出来这15盆花可以摆3组。(2)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师:其实,除法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师:介绍除法竖式除号( )的由来:(课件出示)在进行除法竖式计算时,先写被除数15,再写除号,接着在除号的外面写除数5。同学们这就是除法竖式的写法,下面我们就开始计算。先想想:15叫被除数(贴出纸片),表示一共有15盆花,5叫除数(贴出纸片),表示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3组)。这个3就是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贴出纸片)师:15盆分完了吗?你怎么知道分完了?生:3515(盆)师:所以,我们把3和5的乘积写在15的下面。(贴出纸片)所以,用原来的15盆减去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 除法 教学 设计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