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亲自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反射规律等知识,对光线的传播已经有了较为
2、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平面镜的相关感性认识,但是对其成像特点缺乏严密的科学认知,同时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容易有“近大远小”这一不科学的结论。八年级学生以经验型抽象思维为主,理论型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三、设计思想本节课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既是学生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讲授成像原理时也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方法,
3、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成像原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情趣。在讲述平面镜应用时,安排了分析水面成像、潜望镜的光路图等内容,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潜望镜,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鼓励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1.平面镜的成像原理。2.虚像的概念。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一、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2min)1展示凸面镜、哈哈镜、平面镜的成像现象。2学生观察归纳发现平面镜的特殊之处,引出课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25m
5、in1.提出问题将事先准备好的苹果在平面镜中成像,让学生思考两个苹果那个事真实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出成像过程中有关“物”、“像”、“物距”、“像距”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以及“物距”与“像距”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创设具体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体验物理概念,师生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进行交融的教学活动。在实际中发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2猜想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1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 像和物的距离相等。3 像、物左右相反。4 像远小近大。大胆猜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自主思考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 成像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