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doc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学习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王安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及其具体内容。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影响及其结果。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
2、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逐渐形成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因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数据等来反映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运用讨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前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变法的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
3、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其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流程】投影: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问:封建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会导致什么后果?答:人民起义-投影:王
4、小波、李顺起义农民起义各朝各代都有,没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跟我们以前熟知的几场起义却有不同。哪里不同呢?投影: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答:中国历史上,一般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一个王朝的末期,可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却是发生在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北宋的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爆发的?答:我们发现: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往往容易导致发生农民起义。那么北宋政府有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答:没有。北宋王朝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北宋时期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了。频繁爆发的
5、农民起义说明了北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北宋还面临着严重的外患。投影: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答: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呢?宋太祖时选练禁军作为作战的精锐,全国有禁军193000人。仁宗对西夏用兵,从各路、州、县招募兵士补充禁军,禁军激增到806000人,全国军队总计1259000人,军队规模空前庞大。宋朝统一后,旧官加新官,加上科举取士越来越多,官员不断增加,机构更加庞大。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
6、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讲评学案】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一、变法的原因(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1、出现背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2、弊端表现:冗兵: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冗官: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通过科举制和
7、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冗费:庞大军费官俸(冗官,冗兵)。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每年给辽夏“岁币”。3、产生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积弱局面1、策略失当: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对夏作
8、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1、原因: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问: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做了什么尝试呢?结果如何?投影: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提起
9、岳阳楼,我们就会联想到一个人范仲淹,以及他那句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问:范仲淹“忧”什么?答:“三冗”、“两积”。他是如何尝试解决问题的呢?【讲评学案】(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2、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3、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投影:王安石像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 专题 王安 变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