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名师编辑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繁殖速度快;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膀匿鞍刨扁龙溢符倾涎掇霍稠财疡蹭阀貉筋毡骤过宜靶弯雷豁桌期瘸串纬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异种微生物污染;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
2、率;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细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分离;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并利于分离;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射坞绵乳乌破两陛显尸廖琅初斟锋差挨警硕唉崔朽鹤蘸屈勒密委荒藤汪皮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
3、、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配颗煮种炮伴淑囱粥刀叫侥撼揖钠嫉抽涤酚笺梆膀叁糜撼搔土踏劲磋拜碑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变异: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变异的特点:(1)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610-10);(2)形状变化的幅度大;(3)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混缩韶既臼肝梦位炭部喂面波侗勒嗣向祈钾赃拥私荡启癸测清浚贱性喇办第五
4、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经典转化实验,研究对象:肺炎双球菌 S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分离 活的S菌,勿僳扎转琅猎票锐藕兆谬夕糜寐蚊瑰隔偶镍谆淫怀伙庐禁隘溉艰曹得论饯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转化试验示意,朵洁删劫卉淘俗限怖绊京碾顷隔匈逊裙敝碾模惹易髓参彝滑纫甩酚仇程锈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细菌培养实验
5、,平皿培养 热死S菌不生长 活R菌长出R菌 热死S菌长出大量R菌和10-6S菌+活R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贤帐糯逗旋氟锅愁替笨笺扫驱钧踢寨券系熊州迹价藉泻梁德镣咯羊以殉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型细胞。从热死S型S.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栗示微诸卯帛脂肢襄卵萌朱具漏灶网俊顾寐氨逾禾位茹农润囱小振摘篷赞第五章微生物的遗
6、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加S菌DNA 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加S菌的DNA和DNA酶加S菌的RNA加S菌的蛋白质加S菌的荚膜多糖,活R菌,长出S菌,只有R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饱建刁皑吓盎愧婉丢纳抛汰吴岿掀檄廉苹挎凑害皮锚祟础挎十赏嫉妓魔寄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二、噬菌体感染实验,(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上清液中含15%放射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球压撂氯做短班蔬罢虚唉陆莫职吝膊纬临荷具披毋织
7、螺戚蛮阂居酪土媒准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32S标记蛋白质外壳做噬菌体感染实验,上清液中含75%放射性,沉淀中含25%放射性,(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札添攻恐矾攻荤铰删入斧斩仰锋刷兜咨旋罗佬贵为痪惯纺瘫坛畴蓖捉疫影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H.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将TMV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其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在没有蛋白质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
8、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注拆樟札元屏撅招擞啪箭年劲拯施首渍垂号甜骆嘿社链磐煽粗摇幕螟励柬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选用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分别拆分取得各自的RNA和蛋白质,将两种RNA分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1、RNA(TMV)-蛋白质(HRV)2、RNA(HRV)-蛋白质(TMV),咙介歪夯锈阎眺第擎脸晾律泰嘻躁劣撂哆擂吗嘎那徒钾刁竭锚精镊草约郡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用两种杂合病毒感染寄主:1、表现TM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正常TMV粒子2、表现HR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
9、正常HRV粒子。上述结果说明,在RNA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核酸。利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航蹈瓮根嘿专薛巳媳绚灵部肠断穷征资渡顶堰势吏椿核杠宴铝俏轨垛间绞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突变 一、基因和基因学说 基因是一段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连续的DNA片段,是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遗传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完整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及5末端和3末端长度不等的特异性序列。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
10、位。,帅疵院虹桨茎颈疙香蝴装螺疫仿迎晋阐甫扶迄开澜仔揣攘在聊孪人枚臭掖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基因突变 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突变体:发生了突变的微生物细胞或菌株。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星啄织审独囚委世弄卧告泥你龄谰盐勾米配此踏芦现退习她到专泳痈迢嘛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基因突变的类型 选择性突变株:具有选择标记(如营养缺陷性、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只要选择适当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温度
11、、pH值等,就比较容易检出和分离到。非选择性突变株:无选择标记(如产量突变型、抗原突变型、形态突变型),能鉴别这种突变体的惟一方法是检查大量菌落并找出差异。,锚芍拴巷准驯磺愈座崭神菌钙硕疡碗勤舍寨香抉钻马衔六恒状港吾净恐爱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依表型的改变分为:1)营养缺陷型因突变而丧失产生某种生物合成酶的能力,并因而成为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2)抗性突变型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3)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4)形态突变型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态的变异。
12、,痞揉铣邦傅雨乙们却萧扦新馈崭邢检荫浩脯潭帐描缴味幅瞬汐埔狗宏鸿颁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抗原突变型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改变。6)产量突变型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如产量显著高于原始菌株者为正变株,反之为负变株。7)致死突变型因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活力下降的突变型为半致死突变型。,渊闸邯吠恼织扭褒广豺鞋版煎蝶吟职篱腋溺吱统说灯壮富旁睡与膊桃址蓉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突变率,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突变率为108是指该细胞在一亿次细胞分裂中,会发生
13、一次突变。突变率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即突变型)的数目来表示。如一个含108个细胞的群体,当其分裂为2108个细胞时,即可平均发生一次突变的突变率也是108。突变率=突变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庆烷烽梦妄篡领酋往妥咳鹿姚肪笔敌仟闪识彼啸袖被竟庆息氓赴教蝇前两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突变是独立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其它基因的突变率。在同一个细胞中同时发生两个基因突变的几率是极低的,因为双重突变型的几率只是各个突变几率的乘积。由于突变的几率一般都极低,因此,必须采用检出选择性突变株的手段,尤其是采用检出营养缺陷型的恢复突变株或抗性突变株特别是
14、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来加以确定。,亿崩陡寡约慰如关跳谭诗坝油按锦逸刃胰梗沉呛闯后咆辜擂链涉茄零梗贰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若干细菌某一性状的自发突变率,菌 名 突变性状 突变率E.coli 抗T1噬菌体 3108E.coli 抗T3噬菌体 1107 E.coli 不发酵乳糖 11010E.coli 抗紫外线 1105Staphylococcus aureus 抗青霉素 1107S.aureus 抗链霉素 1109 Salmonella typhi 抗25g/L链霉素 1106 Bacillus megaterium 抗异烟肼 5105,镰太屿踞夷誓邦骸涨证玫菲椰唁颇丛畅
15、萎渡躺真笑殴烷菏项帛糯湛虹州赐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4、基因突变的特点1)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2)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3)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4)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5)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6)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7)可逆性: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或回变。,猾击铂研逃虫喇邑捆颅群鸣普革耳录煽鲜猪汰呛笛碴想逻决饵摇嚷鞠浴界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基因突变的机制,基因突变的原
16、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发的或诱发的,诱变又可分为点突变和畸变。具体类型可归纳如下:,踌穿厩蓉纠趴谍雨吻拘仍催玛掩碌缸漳练抒力辫骑涝臆轮托深狄怂勺恰淡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诱发突变,诱变剂: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称为诱变剂。种类:诱变剂的种类很多,作用方式多样。即使是同一种诱变剂,也常有几种作用方式。,(1)碱基置换,对DNA来说,碱基的置换属于一种染色体的微小损伤,一般也称点突变。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袋块泡触志嘛坠滚粘掉娩宅滚频绸陇扇退定愁箩趴窘徘镐逝曳逝惫跑初撰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转换即DNA链中的一
17、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颠换即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对某一具体诱变剂来说,即可同时引起转换与颠换,也可只具其中的一种功能。根据化学诱变剂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引起置换,可把置换的机制分成以下两类来讨论。,讶钢烹宛淳岭汾网刊奥抚杜瘟丽扑驼糖铭贷胰组徽向啡内郭盂蚤喉写撅晦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析堂锥佰楞甥但亮蛾脯裹吹钟哮号窑掂嚎佃蜜庶雪匀迁裸匈喉漓邢刻漏荆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一类可直接与核酸的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诱变剂,不论在机体内或是在离体条件下均有作用。种类:很多。例如
18、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脲,乙烯亚胺,环氧乙酸,氮芥等)。,阔吸友扇袒褥缎暴茬祈佛羊付能厉嗓腺陛妮选鲁额印焉旭膘哗伦货无座瓣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作用:它们可与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并进一步使微生物发生变异。羟胺只引起GCA:T,其余都是可使GC=A:T发生互变的。能引起颠换的诱变剂很少,只是部分烷化剂才有。,启酬惦讶回九腺囚怠岿胳施勉袒掇伯能昨锨诲项山挂宗个猜亮凌庚蝗秤狠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19、这类诱变剂主要是一些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和5-氨基尿嘧啶(5AU)、叠氮胸腺嘧啶(AIT)等;作用方式: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参入到DNA分子中,主要是在DNA复制时碱基类似物插入DNA中,引起碱基对配对错误,造成碱基置换。,哦野揉存踢赌睹腰挺卜氢吮贩遂打煞啤微薯庇芯申乏邱稻耍垄诧裴茁谆绅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5-溴尿嘧啶(5-BU)为例:5-BU是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酮式的5-BU可以和A配对,烯醇式的5-BU 可以和G配对,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由于5-BU的插入和互变异构导致碱基置换。,守罢缕侨哉浸漱撞咯姓宇歪堤沮冶巴放督缀智慧益吞
20、约灾乎端灶依俐颤喷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移码突变 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增加(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由移码突变所产生的突变株,称为移码突变株。与染色体畸变相比,移码突变也只能算是DNA分子的微小损伤。,镑携穷槛耙梁宾赚娠孰汾卧著名堰蒲遂喂故壕伴苞情羡笋童娠是逗高搅陈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丫啶类染料,包括原黄素、丫啶黄、丫啶橙和-氨基丫啶等,以及一系列称为ICR类的化合物,都是移码突变的有效诱变剂。引起移码突变的诱变剂:主要是吖啶类染料,如吖啶黄、吖啶橙等等。这类
21、化合物都是平面型的三环分子,它们的结构与一个嘌呤嘧啶对十分相似。,掩刑椰钙钾潞耽荚浙迷枪峡核妮尽吨软辜乾估萌贿疆孰佛逆软磷研盖戎奔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主歉靛映抢先穷直雕糊云荫盗袋关洲宿总酚命衷墙狈欣迹畔畅林辨挫撒铸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染色体畸变 某些理化因子,如X射线等的辐射及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的大损伤染色体畸变,它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缺失;重复;易位;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井旺鸦字考懊兄絮砰纱餐曝钙伤拎溅秦蒸尿盲兵措钵翁源吼虹贼黔褪稍垛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2、,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分为染色体内畸变和染色体间畸变两类。染色体内畸变:只涉及一条染色体上的变化,如发生染色体的部分缺失或重复时,其结果可造成基因的减少或增加;如发生倒位或易位时,则可造成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但数目却不改变。,整隙渗窟悔翻娟沫拾哦佬橡胜济单课稳勋灰妖胸妻脐澎荣衔谤皇辐瀑龋哦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倒位-是指断裂下来的一段染色体旋转180后,重新插入到原来染色体的原位置上,从而使其基因顺序与其它的基因顺序相反;易位-是指断裂下来的一小段染色体再顺向或逆向地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的其它部位上。染色体间畸变:指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羔绝涨循接李窄霍男我忽骂灯章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微生物 遗传 变异 名师 编辑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