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氟喹诺酮总论1031.ppt
《[临床医学]氟喹诺酮总论103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氟喹诺酮总论1031.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目前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应用范围 应用类型 有疑问的应用人类用(50%)医院20%20%-50%不需要 社区80%农业用(50%)治疗性20%40%-80%高度怀疑 预防或促生长80%(BMJ 1998;317:609),抗菌药物管理包括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管理的目的:主要目的:优化临床结果,使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毒性、二重感染和病原体耐药性)降至最低次要目的:减少治疗费用,调查显示,高达50%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和治疗费用,如何解决?,抗菌药物管理,IDSA(美国感染性疾病学
2、会)及SHEA(美国健康护理流行病学会)指南旨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从而提高健康管理的质量,Dellit TH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44:15977,抗菌药物的辉煌篇章,1945年 Fleming,Florey及Chain获诺贝尔医学奖,他们使青霉素G正式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阶段,并应用于临床,王睿等。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3页-第9页。Khardori N et al.Med Clin N Am.2006;90:1049-107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挽救了95%伤口感染患者的生
3、命,世纪之吻,抗生素研发历程就是人类与细菌斗争的缩影,1929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1945年,Fleming等学者使青霉素大规模用于临床,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1965年,第一例青霉素耐药报导,1979年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1967年,第一例红霉素耐药报导,90年代 VRE,70年代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1962年出现 MRSA,1967年,出现VRSA,1983年在欧洲首次发现ESBL肺炎克雷伯菌,1935年,拜耳合成首个磺胺药-百浪多息,1929 年,Fleming在污染的葡萄球菌平皿上发现青霉素,1959年
4、Batchelor等和1961年Abraham分离出青霉素母核和头孢菌素母核为半合成-内酰胺类的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开启半合成抗生素的序幕,1962年:萘啶酸 第1代喹诺酮药物,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第3代喹诺酮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第4代喹诺酮莫西沙星吉米沙星,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耐药菌及耐药菌感染的巨大挑战,继续开发与研究针对各种耐药病原微生物的有效药物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保护现有抗菌药物的重要任务,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抗菌药物滥用的后果 1、耐药性-耐药基因的传播 2、实验失败:用市
5、售鸡蛋不能获培养结果 3、经济损失:大量产品退回消毁 4、归罪于医师:病人花了高昂医疗费用未能挽救生命,表现在G(-)、G(+)、结核杆菌耐药 5、真菌感染迅速增加 临床诊治难度大 6、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细菌耐药机制:1、降低细菌胞膜的通透性或改变porin 通道2、产霉使抗生素灭活-产内酰胺酶、AG灭活 酶等3、变抗生素的靶位-PBP、DNA旋转酶、RNA 多聚酶4、使抗生素泵出增加-细胞膜上的改变,严重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对非发酵菌,如绿脓等,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使细胞膜及其通透性发生改变,抗生素进入细菌菌体内减少,泵出增加,这种现象可以影响其他抗生素的使用,也产生耐药。头孢三代的
6、使用可以诱导ESBL的产生,而头孢四代相对少些。伊米培南和美罗培南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诱发真菌感染。应用抗生素以前,必须要有痰、分泌物、血等送检做培养,以便日后更改抗生素。,严重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必须Appropriate 和AdequateAppropriate(适当)合适的抗生素 是指所分离的细菌对该抗生素敏感的。Adequate(充足)是指不仅敏感而且剂量要足够例如:伊米培南 1g q8h,0.5q6h IV 美洛培南 1g q6-8h IV环丙沙星 400mg q8h 左氧氟沙星 750mg QD万古 15mg/kg q12h 利乃唑酮 600mg q12h头胞他定 2g q8h 头
7、胞吡肟 2g q8-12h阿米卡星 20mg/kg/d,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阻断细胞壁的合成 3.损伤细胞浆膜影响通透性 如B内酰胺类、万古、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和制 杆菌肽 霉菌素 5.阻断RNA 2.阻断核糖体蛋白合成DNA的合成 4.影响叶酸代谢 如氨基糖苷类、四环喹诺酮类、利福平 如磺胺类、异菸肼、素、红和氯霉素 阿糖腺苷、新生霉素、甲硝唑 乙胺丁醇,喹诺酮类,第一代:萘丁酸、吡哌酸.主要用于泌感。第二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用于肠道感染。第三代:司巴沙星、托氟沙星、加替沙星、格 帕沙星.对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活性增大。第四代: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Du
8、68090 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具强的活性大,喹诺酮类的特点,1.最适合用于肠道感染:如伤寒、痢疾、霍乱。2.对布氏杆菌、军团菌、结核杆菌也有效3.对绿脓杆菌感染有效 一、二代对革兰阳性球菌无效,对厌氧菌、奴卡菌无效,对MRSA不如万古霉素 三、四代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有效,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1.皮疹2.胃肠道不适3.欣快感和失眠4.淤胆性肝炎5.与茶碱有相互竟争排泄6.交叉耐药性7.影响小儿软骨发育,孕妇慎用。,抗菌药物管理是一种多学科管理办法,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接受过感染性疾病培训的临床药师,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师,感染控制专家,信息处理专家,临床微生物学家,院内感染流行病学专家,抗菌药物
9、管理小组由多学科专家组成,Dellit TH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44:15977,exposition,selection,expansion,RSS,RRR,R,合理用药,院感控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医院感染管理科作用的SWOT(优劣机危)分析,抗菌药物能预防哪些医院感染?,SSI预防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VAP的预防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抗菌药物向气管内注射?CRBSI的预防抗菌药物包裹的血管导管抗菌药物封管?CRUTI的预防抗菌药物膀胱冲洗?,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MRSA?ES
10、BL?VRE?PDR-AB?白念?曲霉?,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来自中国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2007),我国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构成比(%),我国临床喹诺酮类使用情况,来自中国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2007),部分数据来自FDA网站 2.Zhanel GG et al.Drugs.2002;62(1):13-59,2,合理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的关键,参考相应学科制定的指南指南是根据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的治疗建议参考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点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方案适应症,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等特点氟喹诺酮类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特殊人群的使用原则,提高生存率的抗生素治疗要素
11、Eur Respir Rev 2007;16:103,3339,致病菌的覆盖,正确的剂量,及时的起始用药,正确的给药途径,优化治疗,提高生存率,2009年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SMART中国研究,大肠杆菌第一位,氟喹诺酮在国外最新指南中的地位,*既往3月使用过抗菌药物,氟喹诺酮在我国最新指南中的地位,IAIs用药建议IDSA指南,+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头孢西丁,+多利培南,2 Solomkin JS,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0;50:13364.,自2000年后,IDSA陆续出版的指南持续推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和院内各种感染,区别在于:定
12、位更为明确,针对不同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明确各代氟喹诺酮类药特点才可更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呼吸氟喹诺酮类 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750mg)抗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 如环丙沙星,指南中氟喹诺酮地位变迁的意义,参考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点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临床药理不良反应,抗菌作用机制,以环丙沙星为代表的第2代喹诺酮主要作用靶位是DNA螺旋酶,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强,以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为代表的第3,4代氟喹诺酮同时作用于DNA螺旋酶或拓扑异构酶IV,对G-/G+菌抗菌活性较强以莫西沙星为代表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同时增强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氟
13、喹诺酮通过抑制DNA复制过程中的DNA螺旋酶或拓扑异构酶IV,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比较,Maryam Behta et al.The New Fluoroquinolones:A Review of Their Properties,只有莫西沙星对厌氧菌有确切的抗菌活性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无抗菌活性增强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对一些MRS/及肠球菌可能有一定抗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使用量的逐年增加,细菌的耐药现象也逐渐增多,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铜绿假单胞菌氟喹诺酮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
14、FQ耐药,FQ用量与FQ耐药,Polk RE,et al.Clin Infect Dis.2004,39(4):497-503,耐药率(%),年 度,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升高与左氧氟沙星相关,左氧氟沙星的使用促进肺炎链球菌耐药,1997年2002年,美国SENTRY抗生素监测计划:,地区1,地区2,0.5,0.4,3,1.5-3,左氧氟沙星使用率,肺炎链球菌MIC值升高比例,地区1,地区2,1997年,2002年,54%,126%,Bhavnani A,et al.2003,防止耐药的原理: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细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原因可归结为1:靶酶结构的改变细胞膜渗透性下降已进入细胞
15、内的药物被主动转运出胞外为了解决细菌耐药的难题,Delica K等提出了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等概念1MPC和MSW为研究耐药机制开辟了新领域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出新的要求,王睿等。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3页-第9页。,限制突变菌株选择性扩增的阈值浓度,MPC:能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细菌恢复生长的菌落数(log10),MIC,MIC99,菌落数大量减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抑制了大部分野生型药物敏感菌的生长,一项对氟喹诺酮类药物MPC的研究证明,药物浓度(log10),菌落数逐渐减少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药物敏感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氟喹诺酮 总论 103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0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