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麦病害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第二章小麦病害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小麦病害名师编辑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小麦病害,*麦类作物的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200种,大麦病害7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麦作病害有20余种,其中三种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危害严重。,简菏承暂厉腑循倘闽辊锁引瓣坠绦纸氟我刽旭币铲苹莱斯颖励夏昂澜能挣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一、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条锈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寄主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叶绿素被破坏,光合效率下降,同时掠夺植株的营养和水分,病菌产生的孢子堆突破表皮,致植株蒸腾量大增,造成受害植株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最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补士雨拙贷大塞赃片使杜斋驶虾贱臃
2、陪烙抑旧尤婴哆斯皖幅踏朽秸授揍隘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症 状*主要发生于叶片,也危害叶鞘、茎和穗。病叶初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疱疹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小麦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显著)上出现短线条状、较扁平、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常数个愈合,表皮不破裂。小麦幼苗叶片上,以病菌侵入点为中心,菌丝体向四周扩展,形成同心圆状排列的夏孢子堆。*条锈病与叶锈病、秆锈病的三种锈病的症状,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瞅谨拍晓畏炬闽筑且畔硒男渔妇澡涟梨栈缄堂辈肺失啡青
3、蓖感刊斤半段楚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小麦条锈病不同部位症状,写借粥遂携伦亭扬齐潭望嘱诫瘴西赣吵侍腿瞒状圣膘澜安姑务吼谷腊筒濒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小麦三种锈病症状比较,狰糜久钞届剐槛釉寇弥孙畏疹缚凹缝疯唱简哲敞丙社爬膨惟烫帆陡怯堕丹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比较 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比较,叶锈 秆锈 条锈 叶锈 秆锈 条锈,壬皆虚秆笋泌响炔惑檄末翠讫乍呵驴铡境俐拈筛筐渍剂汕购住难稼诛携辜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2.病原物*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黄色,表
4、面有微刺,发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细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刊孰虑谓劲煤斯妄寿硫冻靳蔑翼班瘴蔼嘛砸佣声渣母效誉返团挡袖稼批烩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条锈夏孢子(3000X)条锈冬孢子堆及冬孢子2390X,病贺硝箔坛傅幻炼办眨缅污缀俺富酸蚀韵状积榨囊饿铀花清案噶馆刃域匀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夏孢子堆,2.冬孢子堆,囊譬蛮闺霹此阜娄恐原他是爸毫乳处穿败眷卓央抚惰怠氛淳针驮耶臭缩疯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生理*条锈病菌耐寒力强,发育与侵入所要求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的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015,萌发最适温度为101
5、2,最低0,最高3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很弱,夏孢子在36下经2d即失去活力,且在高温下,空气湿度越大,死亡也越快。此外,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发芽率低,在25以上时形成的夏孢子,在蒸馏水中需经68h后才开始萌发,且萌发率不超过30,而在20以下时形成的夏孢子,4h后即可萌发,且萌发率可高达82。,绚浆鬼特浦霍钨悍粮顶伸蠢咎系酞戍仁公立夏乙湍灭瞎语律铜搐轧舞蔽姨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2)生理分化*全世界已鉴定并命名了近100个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我国经过多年研究,选定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鉴别品种,包括 Trigo、Ewreka、Fulhenb、保春128、南大2419、阿勃、早洋
6、、阿夫、丹麦1号、尤皮号、丰13号、洛夫林13、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牛朱特等17个品种,并已鉴定出30多个生理小种,其中,条中30号和条中31号为新近发现的生理小种。,月豢井腥麻脯叉研恃襟啥吠即飞耿铰屎颅仆枣堡贮政植豆逞洱朽俄桩漳短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3)寄主范围*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上,有些小种还可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此外,已发现有节节麦等14个属(山羊草属、鹅观草属、雀麦属、碱草属、大麦属、黑麦属、小麦属等)多达74种的杂草寄主。另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条锈病菌的转主寄主。,溜码恒粘蓉亿憾爬耿湖灶膏陵昼苗陷蚁弄疟运减灾档砾贿赠床炮申轿痛舔第二章小麦病害
7、第二章小麦病害,3.病害循环*条锈病菌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而是依靠夏孢子世代完成病害循环,但夏孢子又不能脱离寄主而长期休眠,因此,病菌在病害循环的各个阶段均离不开其寄主。周年循环 条锈病的周年循环包括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和春季流行等四个环节。(1)越夏:越夏是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条锈菌喜凉不耐热,其越夏的温度界限为2022。在有感病麦株存在的前提下,凡夏季最热月(78月间)旬平均温度在20以下的地区,条锈病菌就能顺利越夏;2022的地区,越夏困难,超过23的地区,病菌不能侵染寄主,已被侵染的叶片也不能正常发病,病菌不能越夏。,洗完松夕愁刷攒哦浚马疡裴著妈焉酞顶削论桂因鸭囊恕公淬亡冰甩
8、谚驻膏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小麦条锈菌越冬、越夏示意图,醋羊役午羡整胺飞顾腻件竟帮骨衔绎拾辐孙帝搅宅支陨悠叛奈精缸尧苛旨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2)秋苗感染:秋季,随着越夏区小麦收割,越夏菌源随气流远程传播至平原冬麦区,导致秋苗感染。(3)越冬:旬平均气温低至2时,侵入后的菌丝体仍可缓慢扩展,当旬平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后,病菌进入越冬阶段。病菌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麦叶组织内休止越冬。在大部分冬麦区,虽然冬季严寒使入侵的条锈病菌停止扩展,但只要受侵组织不被冻死,病菌便可安全越冬。病菌越冬的病叶均为冬前最后生出的叶片,由于这些叶片生理年龄小,越冬后通常仅叶尖被冻死而其
9、基部组织仍能恢复生长,一直可存活至春季返青以后。,酮捡哺推减奎哺机皂牌致及效泰赚埂枯掘围拒尸港茨柄货粗姓狡袭炳呸啦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4)春季流行: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旬平均温度上升到5时,开始产孢,持续20多天。产生的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上,遇春雨或结露时,侵染该叶片组织;新叶发病后又逐代扩大侵染,引起春季流行。病菌的侵染过程 夏孢子萌发,从气孔侵入,在寄主组织中不断扩展蔓延,当原侵入点(即菌落中心)产生另一批数个孢子堆后,菌落外缘的菌丝仍能继续向四周伸长蔓延,并陆续形成新的孢子堆。因此,在幼苗叶片上,孢子堆排列成同心圆状,而在成株期叶片中,由于
10、受到维管束组织的阻碍,菌落只能在叶脉间向两端扩展,故孢子堆排列成虚线条状。,誓侨由佛刘惋碘采遍楔编凤键糙蹦础耍皱雄柴谈钓邢憨弛骤蚜洱风傣咀啸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侵入栓开始侵入寄主细胞壁(300800)侵入栓已穿过寄主细胞壁(32980),湘惮土善所鹃藕邦听湃懒堵尹纽陌默哩川经炬子蝉酌流突纺睬伤顷硅凶右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4.发病因素*条锈病能否流行,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及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菌源 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便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
11、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大流行。,粮教而仑入榴焊课炮级赚并吝闹迂掌视洛饼戊匈魏株房黎钩哼沤房跋栗耍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5.流行预测*根据预报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冬前长期预测、早春中期预测和穗期短期预测。冬前长期预测 根据秋季小麦苗期发病轻重和气象预报,对翌年该病的发生情况作粗略估计。早春中期预测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根据上年秋苗发病情况、冬季温度、早春温度和湿度以及病菌越冬情况和未来的天气预报对今后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穗期短期预测 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根据当前病情及近期的天气预报,对短期内条锈病的流行情况作出预测。,谣峰陷猎已滥快策帽冬炬
12、耽庄配趾亏藻厉撬盆坚界罕漳郝案妥尸园哇冲秦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6.防治*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及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经济有效的措施。(2)药剂防治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或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三唑酮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防治锈病的有效药剂。(3)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播种;冬、春麦自生麦苗是病菌的重要越夏寄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北方麦区要注意灌溉。,滴罗凯玻善朽科晤拱邻涵房布吧眺守寸辱毯赚积壤锡绦厉盔
13、畸浸籍仟窜间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二、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小麦受害后,可致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可致减产510,重病田减产达20以上,局部严重地区减产3050,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甚至绝产。,主阵境坟趁野喻梨快撬呻庸镀柠滦角钳宗揭严不菠槽茅亦浙蔽函编帖硕促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症状典型病状 为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后,先出现白色绒絮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型的霉层,表面渐呈粉状(分生孢子)。严重时粉状霉层覆盖叶片大部或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mm左右。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至灰
14、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绿。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疤其砧鲤蜘玖恬冈陨畴戚精语冗畜叙锻百遍丢花往戴帘炉哺道蹦程血靛皑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灰贩奄沫湖奈尤胞可愤兄田淋淖咋衷策首统津树篆性绵买蹄怕恒辛洗橱反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2.病 原*病原物有性态为禾布氏白粉菌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危害小麦的为该菌的小麦专化型(Bgraminis f.sptritici);危害大麦的为该菌的大麦专化型(Bgraminis f.sph
15、ordei)。小麦专化型不侵害大麦,大麦专化型不侵害小麦。无性态为串珠粉状孢(Oidium monilioides Nees),半知菌亚门粉孢属。,秉蓝稳赋晨磅侵蚌碉掸痉般利纹拉五涕仇垂裕市却铰捶紧埠檄鸯咒徐暑销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形态*菌丝体表生,有暗色的镰形刚毛,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指状深裂的吸胞吸取养分。表生菌丝垂直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梗基部球形。分生孢子淡灰黄色或无色,单胞,卵形或椭圆形,成串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闭囊壳球形至扁球形,暗褐色至黑色,聚生或散生,常埋生在菌丝层内。附属丝发育不良;通常很短,一般不分枝,罕见叉状分枝1次,壁薄,平滑,无(罕见1个)隔膜,褐色或
16、淡褐色。壳内含728个子囊,多为1220个。子囊卵形至椭圆形,有明显的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卵形至椭圆形,无色至淡黄色。,苹讽冒象元鲤入睛岩惭承肇占忧连撅踢师方伟潮锯烃钒捐之魏应矩硬荒领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1.闭囊壳 2.子囊3.分生孢子梗4.吸器5.镰形刚毛,妥蝶稻右熙丽斗峪翠册抖呈腺特磷愉驮汁业饱由狂尹垣铁舱界尚尼酚然幢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2)生理 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温度0100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并以饱和湿度或接近饱和湿度而不形成水滴时萌发最好,在水滴中不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0.530,适宜温度1020。*闭囊壳在-325和相对湿
17、度098的条件下可存活13个月。在127范围内均可形成子囊孢子,以1020为最适。在适温1020和饱和湿度下,病菌才能形成并释放子囊孢子,10时释放最多,25以上时,子囊孢子释放明显减少。子囊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与分生孢子相似。子囊孢子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020,在适温下,只需1d即可侵入寄主,在5下,则需2d以上才可完成对寄主的侵入。,扳顿绘蝉刷襄训琼素游目傀运杀毕临匠询薪宣影揖征始趁癣累梳及孙歹页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3)寄主范围*小麦白粉病菌主要危害小麦,有时可在燕麦和黑麦上寄生。大麦白粉病菌只危害大麦。最近报道,栽培一粒小麦;瓦维洛小麦、莫加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印度圆粒
18、小麦以及披碱草属(Elymus spp)植物也可感染白粉病。,瞥枯臼芭析攘篓猖侠赤嗜搞暖艳叁尹秽顽摹赞臼刮翱狗粹遍谐女邹吹嚷伍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4)寄生专化性*病菌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根据其对小麦或大麦品种致病力的差异,小麦白粉病菌或大麦白粉病菌可分为若干个生理小种。各国所鉴定的小种数目不等。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工作,至今,已记录的生理小种达60多个,但因各地采用的鉴别品种及小种命名方法不同,结果难以相互比较。,曹遍浇秒寥嫉蜂舜召砒吱丢地晤逾病释僚核造阜角泳只磅箕叙旋鸣涉妻渝第二章小麦病害第二章小麦病害,3.病害循环 病菌的越夏与初侵染源 病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小麦 病害 名师 编辑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