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PPT文档.ppt
《最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PPT文档.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概念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4、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5、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2、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防治难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内容提要,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二、学前儿童常见心
2、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 学前儿童的心身疾病,一、心理卫生的概念,早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健康人的心理保健,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现在的:,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卫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
3、作的内容,加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和增进婴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婴幼儿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1、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2、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3、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愉快,3、人际关系和谐,4、行为统一协调,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认知方面一般表现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爱心和同情
4、心。积极情感总是多于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逐渐学会调控情绪,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5、性格乐观开朗,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6、自我意识良好,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对已表现出自爱.自尊.自豪,对他人表现出友善.尊敬.信任,(首要条件),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二)心理因素,
5、1、遗传因素,2、胎内环境,3、脑损伤或疾病,4、生理发育迟缓,1、气质与性格,2、需要与动机,3、情绪,4、自我意识,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动机冲突若不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
6、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三)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 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家长素质,教育态度和方式,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
7、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2、托幼机构,3、社会生活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不合群等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居住在高层住宅或单元楼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看电视过多的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孤独、沉默,自我中心,学到侵犯性行为,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幼儿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8、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1、行为矫正法,2、游戏矫治法,3、家庭治疗法,4、团体训练法,5、动物辅助治疗法,父母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托幼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重视儿童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一)看是否有某些行为
9、表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他却没有,或大部分幼儿没有他却有,都可能不正常,(二)看行为表现的程度,(三)看个体的发展状况,行为表现的严重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的表现程度,也属不正常,身心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现象,很可能不正常,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一)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分离焦虑(二)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三)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四)排泄障碍 遗尿症,(五)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口吃(六)品行障碍 攻击性行为 说谎(七)神经性习惯 吮手指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八)其它心理障碍 多动
10、症 选择性缄默,儿童期恐惧,表 现:,原因:,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2)由共鸣性的方式学习而得到,(1)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恐惧对象(米勒),(3)受恐吓的结果,防治:,(2)禁止恐吓威胁儿童,禁止看恐怖影视、图片,(3)培养儿童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4)必要时采用模拟示范法和系统脱敏法矫治,情绪障碍,屏气发作,原因:,在遇到发怒、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旋即发生呼吸暂停(轻者半分钟到1分钟,重者2-3分钟),(1)由某种心理诱因的触发。,(2)机体缺铁所致。约30有家族史,(1)尽
11、量消除可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正确教养,不要溺爱孩子,(3)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同时注意合理的膳食,(4)孩子发作时,家长要镇静,待其恢复后设法转移其紧张情绪,情绪障碍,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神经症。3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5)必要时服用镇静剂,表现:,暴怒发作,表 现:,原因:,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受到挫折时,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等过火行为,通过学习而产生,儿童发作(遭受挫折)大人让步(结局强化了行为);其他儿童通过模仿获得这种行为,(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次发作 时,家长不要妥协,防治:,(2)培养儿
12、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3)严重者给予行为治疗(隔离法),情绪障碍,分离焦虑,表 现:,原因:,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1)环境的巨大变化:生活规律和习惯改变、成人与幼儿的关系、陌生的活动室环境、要求的提高,(2)家庭的因素:教养方式不当,(1)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防治:,(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3)教师要特别关心、与之交谈,鼓励 与他人交往,情绪障碍,(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
13、的照料,开始正常活动,但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夜惊,原因:,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心理因素紧张、受惊。如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 离异,受到严厉惩罚,外伤;睡前看了惊险的电视等,(1)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心理诱因,减少情绪紧张,防治:,(2)改变不良环境,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3)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环境因素室温过高、空气污浊,手压胸口,晚餐过饱。,生理因素鼻咽部疾病致使呼吸
14、不畅,患肠寄生虫病。,表 现:,梦魇,原因:,做噩梦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弹,常被惊醒。醒后仍有明显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有片断记忆。,(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有尚未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1)消除内心矛盾冲突,缓解情绪紧张。,防治:,(2)及时治疗躯体疾病,(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障碍,是指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多见于学前期儿童,(2)躯体患病(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病),(3)睡眠和饮食习惯不良,表 现:,梦游(睡行症),原因:,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或做些机械动作。表情呆滞,神态迷惘,步态不稳,难以唤醒。持续几
15、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然后上床入睡或睡在别处。醒后完全遗忘,(1)与儿童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不完善有 关,身体疲劳、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 是主要诱因,(1)功能性的,不需进行特殊治疗。,防治:,(2)非功能性的,要消除引起紧张、恐惧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度 疲劳,不要在儿童面前谈论梦游情况,发作时应予以保护,(3)对经常发作的,要求助医生。,睡眠障碍,(2)与机体疾病也有关系,(3)家庭遗传,表 现:,神经性厌食,原因:,长期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即刻引起呕吐,(1)过分注意孩子进食或强迫进食,(1)建立有规律的膳食制度,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治:,(2)创造愉快
16、的进餐气氛,(3)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有饥饿感,进食障碍,(2)进食前活动过度,表 现:,(3)进餐气氛不良,(4)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指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进食障碍,神经性呕吐,原因:,在进食后或某种特定情境下突然呕吐。呕吐时无痛苦。80%以上患者起病于6岁前,(1)最初由饮食不当或过饱引起,(1)改变不良的喂养方式,不要强迫小儿进食,防治:,(3)消除引起紧张的各种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进食障碍,(2)精神紧张所致。如受到强烈惊吓,家庭关系紧张,对新环境 不适应,突然离开亲人等,表 现:,(4)呕吐严重者及早送医院诊治,是非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反复性呕吐。也属于进食障碍,(2)
17、出现呕吐时,要保持镇定,避免用语言、表情等暗示和强化,遗尿症,原因:,5岁以后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男孩多于女孩。,器质性遗尿症因躯体疾病引起。如膀胱炎、蛲虫病、糖尿病等,(1)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白天避免过累、晚间适当控制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排尿),(3)加强自觉排尿的训练,排泄障碍,属于儿童行为障碍中的排泄障碍。,功能性遗尿症由心理因素引起。如强烈的精神刺激、夜间 睡眠过深、排尿习惯不良、有心理障碍,表 现:,(4)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原因:,口语明显落后同龄儿童,到相应年龄仍
18、不能讲完整的句子,甚至仅能讲少数单词,有的表现为讲话词不达意或构音不清。,(1)脑组织的有关部位功能发育不完善,(3)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矫治:,(1)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善语言功能,(2)进行言语训练。(倾听声音并告之名称模仿教师口型发音听语音指物指物说名称口语对话念儿歌),言语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言语障碍。可分为接受性言语障碍和表达性言语障碍。,(2)缺少言语刺激、教育和训练,表 现:,口吃,原因:,(1)发音障碍在某个字音或单词上停顿、重复、延长,(2)肌肉紧张呼吸和发音器官紧张性痉挛,(4)伴有其他心理异常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眼
19、障碍,防治:,(1)精神创伤,(2)模仿,言语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节奏障碍。它是指说话的时候不自主地在字音或字句上,表现出不正确的停顿、延长和重复现象。男孩比女孩多2-4倍。,(3)伴随动作跺脚、摇头、挤眼、歪嘴,表 现:,(3)成人教育上的失误,(4)躯体疾病,(1)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2)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3)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小儿说话,(4)多让幼儿练习朗诵、唱歌,9/10的儿童口吃是因发育迟缓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原因:,(1)侵犯他人身体(踢、打、抓、咬),(1)疏泄情绪,保护自己,(3)家教不当。如过分溺爱、怕孩子吃亏、经常惩罚,
20、防治:,(1)改变不当的家教方式,让幼儿远离暴力和不良诱因,(2)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调整情绪、对待挫折,品行障碍,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2)观察模仿,表 现:,(3)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4)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示范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2)毁坏物品(撕、扔、踩),(3)言语攻击(讥笑、讽刺、诽谤、谩骂),说谎,原因:,无意说谎由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低,(1)教育儿童诚实做人,防治:,(2)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气氛。,(3)成人注意言传身教,品行障碍,有意说谎(1)逃避责备或惩罚;(2)想报复他 人,引起他人注意,满足自己的
21、虚荣心,(4)及时揭穿儿童的谎言,不让其谎话得逞,吮吸手指,原因:,经常或几乎整天吮吸手指,常固定吮吸某一手指。,(1)早期喂养不当,或不能按时得到足够的食物,防治:,(1)运用正确方法喂足喂好婴儿,(2)丰富儿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消除寂寞感,不良习惯,(2)生活环境单调,缺少玩具和爱抚,表 现:,(3)给予爱护和同情,使之在心理上获得满足,(4)在手指上涂抹苦味剂,咬指甲,原因:,经常不由自主地咬去长出的指甲,甚至吃掉指甲。在3-6岁幼儿中发病较高。,(1)为了缓解心理紧张,防治:,(1)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2)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不良习惯,(2)模仿父母或同伴的行为,表 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学前 儿童 心理健康 保健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