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除颤术心内科文档资料.ppt
《心脏除颤术心内科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除颤术心内科文档资料.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将心肺复苏(CPR)中的基本生命支持(BLS)更新、规范为:判断、启动急救服务(EMS)系统、CPR中的ABC和D,“D”即是除颤术.,前言,心脏电除颤术始于1956年。近数十年来除颤有了很大进展-60年代由医师做院前除颤,在冠心病治疗单元由护士除颤 70年代由医师作院前手控除颤并证明能增加存活率 80年代开始采用埋藏式自动体内除颤(ICD),历史,80年代中期由急救技术员、非专业救护人员等培训后,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行院前现场除颤 90年代开始由警察、消防队员作除颤 进入21世纪,指南推出普及公众除颤(PAD)将作为复苏的重要一环,在今后10年内
2、不断发展,历史,意义,大部分成人(8090%)突然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最初心律失常为心室颤动(VF),老年人发生比年轻人要低,老年人多为无脉电活动。儿童发生率小于10%。除颤是对V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CPR中的心脏按压只针对心脏的机械活动有效,及时有效的CPR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早期除颤与心搏骤停,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会迅速下降,每过1分钟约下降7-8%。如心搏停止后1分钟内除颤,存活率可达90%;5分钟后下降到约50%;7分钟后约30%;9-11分钟约10%;大于12分钟则只有2-5%。,意义,心脏电除颤(
3、Dfibrillation):又称心脏电复率(Cardioversion),是指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过胸壁作用于心脏,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分类:同步电除颤 非同步电除颤,名词了解,同步:1.药物治疗无效的各种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速、阵发性室上速.2.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性质不明或并发预激综合症的各种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非同步:室颤、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型室速,适应证,患方因素包括除颤前室颤和复苏的时间、心脏的功能状况、内环境紊乱与否和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操作因素包括时间、除颤电极位置、能量水平、除颤波型的影响。,除颤成功的因素,操作因素,时间,
4、指南要求院前早期除颤的时间是: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要求院内除颤时间: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停搏,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首先要确立时间观念,时间就是心脏、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尽最大的可能及早除颤。其次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操作者必须事前经过除颤培训,事前熟练操作过你要用的除颤仪。第三,要保证除颤仪性能完好、功能齐全,随手可得。,要做到早期除颤,影响除颤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电极的位置,两个电极的安置应使心脏(首要是心室)位于电流的路径中,保证电流最大限度通过心肌。,操作因素,电极位置,一般均用前侧位,前电极放在胸骨右侧右锁骨下方,侧
5、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的中心位于腋中线上。手控电极板须紧压于胸壁,两电极板间必须分开,涂于电极板上的导电糊或盐水纱垫间胸壁不能有导电糊或盐水相连。,电极位置,目前常规的除颤电能成人首次200J,若首次除颤不成功,第二次可用200300J,第三次或以后的除颤则宜用360J。2005年指南 提出首次达到最大能量360J.,操作因素,电击能量,近年来临床研究使用的低能量双相波除颤法,已证实其优越性。,操作因素,除颤波形,除颤流程,普通除颤器的操作步骤:急救人员到达前的紧急措施 呼救、CPR-ABC 做好“D”的准备 心电显示室颤 除颤,必要时可连续3次(200J、200300J、360J)检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颤术心 内科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