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质膜文档资料.ppt
《第四章细胞质膜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细胞质膜文档资料.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胞质膜与生物膜,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生物膜,构成细胞的界膜和选择性渗透屏障。质膜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质膜和细胞内的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他们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细胞表面: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一、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二、膜脂三、膜蛋白,一、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脂双层模型三明治模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1.脂双层模型,E.Ov
2、erton 1895 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E.Gorter 等 1925 年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脂双层(lipid bilayer):生物膜的膜脂分子基于亲水和疏水相互作用而自我组装形成的一种双分子层结构,其疏水尾部在内,而亲水性头部朝向水相。,2.三明治模型,J.Danielli&H.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提出三明治模型(蛋白质-脂类-蛋白质)。,3.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 1959 根据电镜观察提出单位膜模型。厚约 7.5 nm。,电镜超薄切片技术显示的细胞质膜结构,4.流动镶嵌模型,Singer 和 Nico
3、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冰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一种关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模型,脂双层上镶嵌着蛋白质是膜的基本结构,脂质和膜蛋白是可流动的和不对称分布的,它们通过在膜内的运动与其他膜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生物膜的模型,A: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B:生物膜结构示意图,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生物膜可看做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在细胞生长和分裂等整个生命过程中,生物膜在三维空间上可出现弯
4、曲、折叠、延伸等改变,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5.脂筏(lipid raft),生物膜上富含鞘磷脂和胆固醇的相对有序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特定功能的发挥有关。,细胞膜的脂筏模型示意图,病毒出芽过程中细胞质膜的动态变化,二、膜脂,(一)、成分(二)、膜脂的运动方式(三)、脂质体,(一)、成分,1.甘油磷脂2.糖脂3.胆固醇,膜脂的基本类型,A:甘油磷脂B:鞘磷脂与糖脂C:胆固醇两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区和疏水区。,1.磷脂,磷脂的特征甘油磷脂鞘磷脂,1)主要特征,约占膜脂的 50 以上。主要特征:一个极性头、两个非极性尾(脂
5、肪酸链)。脂肪酸碳链为偶数,16,18 或 20 个碳原子。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Phospholipids,2)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主要有: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PC(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脑磷脂)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PI双磷脂酰甘油 Diphosphatidylglycerol,DPG(心磷脂),Phospholipids in Plasma Membrane,Diphosphatidylglycero
6、l,3)鞘磷脂,鞘磷脂(sphingomyelin,SM)以鞘胺醇(sphingosine)为骨架。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原核和植物细胞膜中不含。,脂分子极性头的空间占位对脂双层曲度的影响,PC: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E: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不同膜脂成分的脂双层厚度的比较,A:卵磷脂B:鞘磷脂,2.糖脂,约占 5 以下,神经细胞膜含量高,约占5-10。两性分子,含糖而不含磷酸,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糖脂结构变化复杂,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膜中的特征性成分。,glycolipids,Glycolipids,3.胆固醇,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 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
7、少。功能是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二)、膜脂的运动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尾部的摆动,伸缩震荡运动在脂双层上的翻转运动(一般极少发生)旋转异构化,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胆固醇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的链长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三)、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在水溶液环境中,一种由人工形成的球形脂双层结构。双层或单层脂分子球体,直径 251000 nm。人工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制备的药物研
8、究生物膜的特性,几种类型的脂质体,三、膜蛋白,(一)、膜蛋白的类型(二)、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三)、去垢剂,(一)、膜蛋白的类型,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位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脂或膜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膜结合蛋白。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整合膜蛋白(integral protein):镶嵌/横跨脂双层的膜结合蛋白。脂锚定膜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脂双层表面,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共价连接的膜结合蛋白。,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 30%。,膜蛋白的基本类型,脂锚定膜蛋白
9、的 3 种类型,(1)脂肪酸(豆蔻酸或软脂酸)结合到膜蛋白N 端的 Gly 残基上(2)由 15 或 20 个碳链长的烃链结合到膜蛋白 C 端的 Cys 残基上(有时还有另一条烃链或脂肪酸链结合到近 C 端的 Cys 残基上)(3)通过糖脂锚定在质膜(外侧)上,如 GPI(磷脂酰肌醇糖脂)锚定方式。,脂锚定膜蛋白的 3 种基本类型,(二)、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跨膜结构域与膜脂作用方式,1)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
10、 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 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 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方式示意图,2)跨膜结构域与膜脂的作用方式,内在膜蛋白是跨膜蛋白,由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内结构域 3 部分组成。其中跨膜结构域是与膜脂结合的主要部位,具体作用方式如下:(1)跨膜结构域是由含有 20 个左右的疏水氨基酸残基的螺旋组成:如单次跨膜或多次跨膜;由多个螺旋形成的特异极性分子跨膜通道内侧是极性的,而外侧是非极性的。(2)跨膜结构域主要是由多个含有 10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细胞质膜文档资料 第四 细胞 质膜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