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肺 脑 复 苏分析课件文档资料.ppt
《心 肺 脑 复 苏分析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 肺 脑 复 苏分析课件文档资料.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概 述,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诊(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原因,导致心搏呼吸骤停,必需采取紧急措施,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功能恢复,从而保证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即为心肺脑复苏。,二 发 展 历 史,(一)1845年苏格兰外科医生托塞科首次采用口对口呼吸,成功的复苏了一名因吸入烟雾而呼吸暂停的矿工,但未被临床医生所接受(二)1958年美国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法,经实验证实此法简单易行,可产生较大的潮气量,被确定为呼吸复苏首选的方法。(三)1954年和成功地研究出一种体外电休克除颤技术,年首次报道应用电除颤技术成功抢救了一名心室颤动
2、患者。年报道胸外心脏按压成功。至此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及体外电除颤技术,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四)世纪年代脑复苏又被提到复苏的前沿,因此把心肺复苏与脑复苏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人们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从而诞生了心肺脑复苏。,三 心搏呼吸骤停,(一)原因: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最常见,尤其是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更易发生 2.非心血管疾病:呼吸停止、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紊乱、手术操作和麻醉意外、药物中毒和过敏反应、电击或雷击、各种严重的外伤或疾病的终末期、严重的低温等,三 心搏呼吸骤停,(二)临床表现:1.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多在心搏骤停后秒内出现),面色由开始苍白迅速呈现紫绀。2.颈动脉波动
3、消失,触不到颈动脉搏动(立即出现)。3心音消失(立即出现)。4血压测不出(立即出现)。5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立即或延长到秒后停止)。6双侧瞳孔散大(秒后出现)。7四肢抽搐(秒钟后出现或始终不出现)。8大小便失禁(秒后出现)。以上各条以突然意识丧失和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而触不到最为重要,应以此考虑为心搏骤停,并立即进行。,三 心搏呼吸骤停,(三)心电图表现:心搏呼吸骤停时,并非心脏的电和机械活动完全停止,心电图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1.心室纤维颤动(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振幅较低、形态不一、快慢不一的基线摆动,每分钟达250500次。此时心室肌
4、呈极不规则的快速而不协调的颤动。这一类型在心搏骤停中最常见,约占80%以上。2.心室停顿: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也无颤动波,而是呈一直线。此时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功能。3.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以显示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主心律(慢而宽大畸型的QRS波群)等,但心肌无收缩功能。心脏不能有效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听不到心音。此型较少见,但复苏困难。,四、基本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A 判断+畅通气道(assessment+airway)B 人工呼吸(breathing)C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5、D 电除颤(defibrilation),(一)判断并启用急救医疗体系(EMS),1、意识判断:抢救者应轻拍或轻摇患者并大声呼喊:“你怎么啦?”,在确认意识丧失后如有条件(第二目击者、电话)应立即拨通“120”急救电话起用EMS。2、脉搏判断:应在颈总动脉检测,耗时不能超过510秒。检测方法:一只手置于前额保持头后仰,另一只手的23个手指触到患者喉部的甲状软骨,然后手指下滑到颈侧面气管和颈外斜肌之间的沟中,即可触到颈总动脉。按压脉搏区要轻,以免压迫颈动脉窦。3、呼吸判断: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将耳贴紧患者口和鼻,注意胸、腹的起伏,聆听排气声以及感觉气的流动。如胸、腹无起伏,无空气排出,则无呼吸,此
6、判断过程只能耗费35秒。,(二)开放气道,1、患者体位:2、抢救者的位置:3、常规开放气道的方法:(1)仰头抬颏法:常用(2)双手托颌法:用于颈外伤患者(3)仰头抬颈法:(4)海姆立克法:主要用于异物卡喉窒息,(三)人工呼吸:,口对口法进行人工呼吸快速而有效1、方法:2、注意事项:(1)每次吹气须有适当时间(1.52秒),通气量一般在8001200ml,不要过大。(2)复苏开始时先给两次初始通气,使肺较好的膨胀。(3)在某些病例,不能进行口对口法人工呼吸时(如牙关紧闭口部不能张开,口部严重外伤等),可进行口对鼻法人工呼吸。(4)对已行气管切开或做过人工呼吸孔的病人,应直接进行口对呼吸孔通气。,
7、(四)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1、患者体位: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胸部,下肢可稍抬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 定位方法:3、正确按压技术:(1)两肘关节不动,两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方,使每次按压都垂直压在胸骨上。(2)成人患者按压深度35cm。(3)每次按压后压力必须全部放松,靠胸廓弹性恢复正常位。放松/按压时间为1:1。(4)双手不要离开胸部,以免手的位置改变。,(四)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4、胸外按压的有效标志: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峰值可达810.7KPa(6080mmHg),心电图上有大的波动甚至QRS-T波可辨,瞳孔缩小,唇及指甲由紫变红5、胸外按压时的循环生理:正确实
8、施胸外按压,收缩压峰值可达13.3KPa(100mmHg)以上,但舒张压较低,颈动脉平均压很少超5.3KPa(40mmHg),胸外按压产生的心排量通常只有正常的1/41/3 胸外按压使血液流动的机理,有“心泵学说”与“胸泵学说”两种,(四)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6、胸外按压注意事项:(1)患者必须躺在坚硬的物体上,如果患者躺在席梦丝或钢丝床上,应在患者背下垫上一块与床等宽的硬板。如患者在躺椅或沙发上,可将患者放于地板上。(2)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可以达到最佳的峰压。过慢或过快均达不到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效果。(3)胸外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结合进行才能得到有效复苏,按压/通气比例30/2。(
9、4)胸外按压应掌握按压的力量,尽量避免造成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5)胸外按压时患者必须水平仰卧,头部如果比心脏稍高,流向脑部的血流会很少甚至消失。为增加静脉回流,按压时可抬高下肢。,(五)电 除 颤,除颤的早晚是室颤患者能否存活的重要决定因素。将早期除颤作为BLS的重要步骤是2000年2月美国西雅图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国际会议的重大进展。在心搏骤停患者中,80%以上均为室颤,故CPR时电除颤越早越好,(五)电 除 颤,1、电除颤的能量:室颤时首次除颤推荐的能量,应立即用360J行电击,除颤失败应继续CPR,并给予肾上腺素,室颤波增大后再行电除颤。室性心动过速电击的能量,取决于
10、室速的形态学特征及其速率。单形的室速(规则的形状和速率),不论有无脉搏,开始用100J。多形的室速则按室颤对待。心房扑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始用50J,房颤用100J,如电击失败则逐步提高能量。,(五)电 除 颤,2、电极板的位置:电击时应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电极板的标准位置是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放于左乳头外侧,中心在腋中线上。3、电极大小:成人电极直径一般为812cm,婴幼儿一般4.5cm。4、同步与非同步电除颤:同步除颤可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及房扑时。室速用同步除颤不能触发放电时,应立即改为非同步除颤,尤其是在扪不到脉搏、神志不清、低血压或肺水肿的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分析课件文档资料 分析 课件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