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10血液循环心脏病运动治疗.ppt
《[临床医学]10血液循环心脏病运动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10血液循环心脏病运动治疗.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血管疾病的运动疗法,一.运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的机制可归纳为三方面,即中心效应,周围效应,及其他效应。,1.中心效应 维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延缓冠脉粥样硬化增加冠脉侧枝循环,增加冠脉直径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分布。,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减少心肌工作的氧耗量:运动降低安静和运动时的
2、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从而节省心脏的做功;运动训练还可减少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使心脏的氧耗量下降。(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含量超标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含量过低则通常导致低血压。儿茶酚胺含量水平的不同与心脏猝死、冠状心脏病和心脏不充血等也有潜在联系)。,增进心肌的功能:运动可致生理性心肌肥大,从而增加休息和运动时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其原因是由于后负荷(动脉血压)减少和生理性心肌肥大所致。增加心肌电稳定性:运动训练可减轻运动时心肌的局部缺血减少安静和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增加室颤阈值。,室颤阈值的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室颤阈值明显
3、下降,如有早搏发生,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这是引起冠状动脉闭塞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之一。,2.周围效应,骨骼肌功能增强:运动训练后骨骼肌内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有氧代谢酶活性增加同时肌动蛋白及肌组织糖原含量增加。从而使氧的利用率增加,减轻心脏负担,血管贮备力增强:运动训练可致肌肉内毛细血管数增加;运动训练后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管内皮可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运动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 造成心脏负荷降低,心功能改善。,(3)肌肉泵功能运动时肌肉对血管的挤压起到“肌肉泵”,回心血量增加,每搏量增加 减少心肌氧耗量,3.其他效应,改善脂代谢 改善糖的代谢,增
4、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酶活性(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肥胖,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增强 另外,运动可消除情绪紧张和抑郁,增加病人生活的信心和兴趣。,冠心病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都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通过运动可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总之,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二.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实验,1.改良Bruce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跑台),12导心电监测ST段的变化作为判定心肌缺血程度的依据。测定实验前及实验中每一级负荷最后1分钟血压、RPE、血乳酸;每30秒记录一次HR。由整合代谢分析中提取每30秒时的VO2、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呼吸商RQ;测定运动前、
5、运动负荷完成即刻心脏泵功能指标。,2.运动试验时监测的指标心率(HR)血压(BP)血乳酸(BL)RPE气体代谢指标通气量(VE)摄氧量(VO2)二氧化碳呼出量(VCO2)呼吸商(RQ)心脏泵功能指标(SV、CO、CI、EF、每搏功),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自觉疲劳分级(RPE)是Borg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RPE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有高度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RPE主观体力感觉、自觉劳累分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10 血液循环 心脏病 运动 治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