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
《[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9,1,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系徐雅,2023/4/29,2,中医学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精气学说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三节 五行学说,2023/4/29,3,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23/4/29,4,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一)精气的基本概念广义的精气,又称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又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与气同义,亦指宇宙万物
2、所生成的原始物质。狭义的精气,则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认为是构成人类的本原。,2023/4/29,5,1.认为精与气是同一,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或者精气是精粹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2023/4/29,6,2.认为精是气的精华部分,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精气与烦气相对而言,精气指气中的精华部分,烦气指气中的繁杂部分。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
3、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论衡认为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2023/4/29,7,3.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水,即精,凝停相合而为人。说明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2023/4/29,8,精气的概念虽源于“水地说”,但水、地皆为有形
4、物质,人体内的精也属有形之物,都与“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的基本假设相违背,故皆难成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周易与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抽象,2023/4/29,9,总之,古代哲学精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精的哲学概念: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2023/4/29,10,(二)气的基本概念,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
5、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2023/4/29,11,远取诸物:古人在日常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体验到了风的流动,由此产生诸多联想与推理,并萌生出一个理性概念:自然界有形质之物皆由风、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变幻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即所谓“有生于无”。近取诸身:人们在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中,也体悟和感受到气的存在,认识到呼吸之气、人活动时身体散发的“热气”等,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古人对自然界的云气、风气及人体的呼吸之气、热气等的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2023/4/29,12,抽象,2
6、023/4/29,13,总之,古代哲学“气”概念的形成,也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气”的哲学概念: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2023/4/29,14,国语称气为天地阴阳之气:“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称气为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庄
7、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以阴阳论气:“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荀子认为,气是自然之气,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是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造就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周易与管子则将气称为精气或精。,先秦时期对气的认识,2023/4/29,15,两汉时期对气的认识“元气一元论”,元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因万物皆由气化生,故称气为“元气”。元气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首先指出:“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开辟了以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路。东汉王充认为元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本原。何休认为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原:“元
8、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2023/4/29,16,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2023/4/29,17,(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精气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所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气乃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如:淮南子天文训说:“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还认为精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合和而万物生”。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
9、气耳”。,2023/4/29,18,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来阐释。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即所谓“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感相错于天地之间,氤氲和合而化生万物。如周易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2023/4/29,19,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由于用肉眼看不见,故称其“无形”。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一般都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但习惯上仍把弥散状态的
10、气称为“气”,而将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2023/4/29,20,(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运动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2023/4/29,21,1.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发生和分化,又遏抑许多旧事物,导致其或逐渐衰败、凋谢或转化或消亡。自然法则中新陈代谢过程的实现,自然界新陈代谢动态平衡的维持,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2023/4/2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中药 中医学 哲学 基础 精气 学说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