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知识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知识树.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材料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说课标,说教材,说重点、难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灵活掌握试商方法,创设情境,探究,认识“四舍”试商法,认识“五入”试商法,本节知识整合,巩固练习,熟练进行“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课堂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口算除法,用四舍法试商,商是一位数,基本知识与技能,灵活试商、调商,用五入法试商,商是整十数,需要调商,巩固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多次调商,“四舍”试商法,“五入”试商法,本节知识整合,利用乘除法关系进行验算,用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有余数,小电脑,欢迎批评指正!,说教
2、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二、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三、教材分析 四、教学建议,返回,说课标,1、知识目标:结合笔算试商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2、能力目标:经过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返回,说教法,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 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
3、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 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试商方法,实现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返回,返回,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合作
4、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做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多样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鉴于本课内容实践性强,学生参与面广的特点,我又采用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学习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算一算等多种活动亲身体验,探究新知。,说重点、难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突破重点:以口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
5、数的笔算除法为主线来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难点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关键性知识点,本课难点是“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数定位”的运用为突破难点,我用以下几种方法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尝试,从中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规律,以比赛试商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说重点、难点,根据目标以及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把试商的方法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因为试商是让学生掌握除法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取决于试商方法,因要想完成目标必须突破难点重点,那么如何突破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充分贯彻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
6、以课本为示范。以训练为主线等原则。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下几个结合:以旧引新,新旧结合;口算笔算结合;基本试商法与技巧试商法结合;学生尝试与教师指导结合;学生练习与师生交流相结合等。教师和学生处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这样课堂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爱学,乐学,易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返回,说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二、情境导入三、知识新授(一)用“四舍”法试商(有选择的进行探究)1、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2、把62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四舍”法)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并验算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看算得对不对。3、学生验算后进行小组交流、讨
7、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课件播放4、概括小结用“五入”法试商 1、喷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在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试商时,如果不成功需要进行调商)验算一下看结果是否正确?2、滴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你会做吗?验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商18小了,改商19(提醒学生计算完了,别忘在横式上写得数和单位名称,并且回答要完整。)比较两种灌溉方式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滴灌比喷灌每公顷节约用水3、我们村有60公顷棉田,如果采用滴灌可以节水(这是前面计算的延伸,可放给学生自己解决)会计算59818吗?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可以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总结试
8、商方法)四、巩固练习五、概括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笔算除法题你发现什么?再做题时应注意什么?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四舍“法或”五入“法把这个两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时,如果不成功需要进行调商。六、知识拓展:,返回,复习,一、()最大能填几?30()87()409042()88()28134二、先判断下面商是几位数,再计算45030 1484045830 42070,你能口算出来吗?,返回,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节水。17公顷的棉花实验田原来采用浇灌的方式,一次用水2700吨;采用喷灌后,一次用水850吨;现在采用滴灌方式,一次仅用水323吨。,返回,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
9、少吨?用喷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棉花实验田用水多少吨?用滴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棉花实验田用水多少吨?平均每公顷玉米用除草剂多少克?用浇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棉花实验田用水多少吨?滴灌比喷灌每公顷节约用水多少吨?,返回,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7千米,小华家到省会城市的路程是268千米。小华坐汽车到省会城市需要几小时?,70,3,2 0 1,6 7,4,0,答:小华坐汽车到省会城市需要4小时。,2 6 8,26867=,4(小时),返回,你会计算 59818吗?,想一想,返回,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再见,先尝试一下吧。,返回,6,
10、用竖式算一算:,3 7 2,0,6,60,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6吨。,答:,归纳总结,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试商时,如果不成功需要进行调商。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验算可以检查结果是否正确。验算可以通过笔算进行,也可以通过口算、估算来进行,但在题目中要求验算的,必须有笔算的竖式。,采用喷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20,),6 8,4,5,答:平均每公顷用水50吨,1 7,8 5,0,50,0,归纳总结,除数接近整十数,且个位是5或者比5
11、大时,可以用“五入”法省略除数的尾数,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运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初商容易小,需调大。,采用滴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19,1,1 7,1 5,3,9,1 5 3,0,答:采用滴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用水19吨。,先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把42看作40来试商。,5,2 1 0,0,7,4 4 1,9,把63看作60来试商。,比一比,谁更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7千米,小华家到省会城市的路程是268千米。小华坐汽车到省会城市需要几小时?,70,3,2 0 1,6 7,4,0,答:小华坐汽车到省会城市需要4小时。,2 6
12、8,26867=,4(小时),你会计算 59818吗?,想一想,信息窗3田间管理学习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例题解读,红点1:四舍法试商 商是一位数及除法验算,红点2:五入法试商 商是一位数整十数,需要调商,绿点:五入法试商 商是两位数二次调商,小电脑:五入法试商 商是两位数二次调商 有余数,返回,红点1的教学五点:,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前两位不够除、除数是非整十数)联系旧知,思考怎么办(猜想转换变整十)尝试探究,汇报交流师生总结四舍五入法的方法学习验算的方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返回,红点2的教学五点:,把17看成多少来试商的,为什么?(介绍五入法试商)开始商的是几,后来商的是几?为什么要调大
13、?如果四舍法试商需要调商,应调大还是调小?为什么?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竖式怎样写更简便?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多是几位数?为什么?,学生自主计算在展示交流中解决以下问题:,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2、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