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课件PPT文档.ppt
《外科感染课件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感染课件PPT文档.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 科 感 染,第一节:概论(重点)第二节:浅部化脓性感染(熟悉)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熟悉)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重点)第五节:有芽孢厌氧菌感染(熟悉)第六节:抗菌药物的选择(重点),历史,解决外科感染,是现代外科的奠基之一。过去一百年,伤口“化脓”是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1846年Semmelweis产检前用漂白粉洗手-抗菌技术的开始。Lister用石碳酸消毒手术器械和覆盖伤口-奠定了抗菌术的 基本原则。1877年Bergmann,蒸汽灭菌建立了无菌术。Halsted倡议戴手套完善了无菌术。Fleming 发明青霉素,Domagk倡用百浪多息-抗菌时代 现代外科手术时间的延长
2、、植入物的增多,细菌的耐药等等,外科感染仍是现代外科面临的一个难题。外科感染-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外科面临的一个挑战!,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手术后和创伤后的感染。外科感染占外科疾病的30%50%。,第一节:概论(conspectus),脓 肿,切口感染,一、外科感染的特点:,常发生于创伤、外科手术之后,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破坏有关系。大部分外科感染是由几种致病菌引起,或开始由一种致病菌感染,以后发展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大多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还可作为并发症发生于原发部位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常引起化脓、坏死等器质性病
3、变,致使组织结构破坏,修复、愈合后形成瘢痕;常需手术切开引流或穿刺引流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二、分类(classification)-不同的角度认识感染(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阑尾炎等。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2、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结核、破 伤风、气性坏疽。,(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4、 infection):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二月,(三)、发生条件分类(conditional classification)1、原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 2、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3、二重感染 条件性感染 4、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分类,1、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2、软组织感染和感染性组织坏死,如蜂窝织炎、糖 尿病足3、在一个区域扩散的感染,如腹膜炎、盘腔炎、纵 隔感染、颅内感染等。4、器官或系统感染,如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三、病因(Etio
5、logy):(一)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真菌、原虫等)病菌数量 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 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等病菌毒素 条件致病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及其致病性,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1、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G+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引起局限性组织坏死化脓,可有转移性脓肿。脓液特点:稠厚、黄色、不臭。,2、链球菌(Streptococcus):G+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易引起蜂窝织炎、丹毒。脓液特点: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3、大肠杆菌(colibacillus):G-是肠道、胆道、泌尿系 感染的最常见细菌。脓液特点:稠厚、有粪臭味。4、绿脓杆
6、菌(Bacillus pyocyaneu):G-常引起烧伤创面感染或继发性感染。脓液特点: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味。5、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G-常引起尿路感染和急性腹膜炎。脓液特点:有特殊的恶臭味。,外科感染致病菌的演变,20 世纪60 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脓的链球菌等G+球菌为主70 年代以G-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等成为主要致病菌80 年代后则以混合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如沙雷菌、肠杆菌、克雷白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感染日益增加。超级致病菌-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二)人体易
7、感染的因素-*机体防御功能减弱*,1、局部情况:创伤和手术导致的皮肤粘膜缺损;侵入性诊疗操作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肿瘤侵袭、溃破,干性坏疽,下肢静脉曲张,2、全身情况:严重病变(休克、糖尿病、尿毒症、肝衰、晚期肿瘤)特殊治疗(激素、化疗、放疗)严重营养不良 爱滋病病人 高龄老人与婴幼儿,3、条件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在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力低下时,未致病的菌群转变成致病菌群而引起的感染。,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superinfection,*环境及处置不当*,(三)抗感染免疫,1、天然免疫 宿主屏障 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
8、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补体 细胞因子-TNF、IFN、IL-1,6,趋化因子等2、获得性免疫 T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细胞,四、感染的预防(Prevention of infection):,(一)防止微生物污染 认真实施卫生管理;认真实施消毒灭菌技术;坚持无菌术原则;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二)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特异性免疫疗法;积极治疗降低抗感染能力的原发病;努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有明确指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三)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对于预防医院内感染尤为重要,五、病理变化(Pathology):,(一)非特异性感染 1、炎症好转 2、局部化脓 3、炎症扩散-SI
9、RS 4、转为慢性炎症,(二)特异性感染1、结核感染2、破伤风、气性坏疽感染3、真菌感染,气性坏疽感染,白色念珠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六、诊断(diagnosis),(一)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病理基础:充血、渗出、坏死。,全身症状:轻者无全身症状。发烧、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WBC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休克、肾衰、呼衰、心衰等特殊表现:如破伤风有肌肉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和其他产气菌蜂窝织炎可出现皮下捻发音(气泡);皮肤炭疽有发痒性黑色脓疱等。,(二)辅助检查(Investigative St
10、udies):1、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肝功、肾功、血浆蛋白、免疫、等 2、影象学检查:B超、X线、CT、MRI等 3、诊断性穿刺:,七、治疗(Therapy):关键:恰当的外科干预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原则:去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 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一)局部治疗,1、患部制动休息 2、外用药 3、物理疗法(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理疗)4、手术治疗,(二)全身疗法:,1、支持疗法:休息 加强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C.B.降温 输血、输液、输蛋白免疫疗法糖皮质激素治疗2、抗菌素治疗3、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4、中药治疗,第二节浅部化脓性感染,一、疖(furuncle)
11、,胸前壁疖,病因和病理: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萄菌多见,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表现:好发于皮肤,红肿热痛表现,其中心可有脓头,破后可愈。亦有无头疖,破溃较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危险三角,下腰及臀部多个散在疖肿,中央有白色脓头。,无头疖,诊断:表现明显,诊断较易鉴别诊断:1.痤疮合并感染:顶端有凝脂。2.粉瘤合并感染:病变较久,表皮正常。3.痈:病变范围大防治:1.初期:理疗外敷。2.成脓后:剔出脓栓,出脓后敷利凡诺等。3.应用抗生素。,二、痈(carbuncle),病因和病理:指邻近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金萄菌感染多见临床表现
12、:中老年多见。初起为红肿,可见数个脓点,继之红肿扩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坏死。项背部多见诊断:诊断较容易,预防:与疖同治疗:1.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脓毒症 2.局部处理:A.初期可外敷(鱼石脂、金黄散);B.成脓后“十”字切开,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病因和病理: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发于人体各部,致病菌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萄菌、大肠杆菌多见临床表现: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3.新生儿皮下坏疽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恶寒发热,局部肿痛,边缘不清,淋巴结肿大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病菌为厌氧菌,炎症仅在皮下层,初期同一般性皮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感染 课件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