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PPT文档.ppt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PPT文档.ppt(2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藏 象,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含义(一)藏象的含义 藏:贮藏、深藏;内脏 不可见 藏象 象:形象、现象、征象可见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二)藏象学说的含义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自然界关系的学说。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以象测“藏”。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核心之核心。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通形体官窍,
2、形成五大功能系统。,(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以后二者为重),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脏腑:是其学说的核心内容;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道路,将人体内外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精气血津: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神:是生命活动的综合表现!人们习惯以脏腑为重点讨论藏象。但决不意味脏腑就等于藏象。,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几个问题的解释!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泻:宣泻、外泄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充实意义:指二者不同的运动特点。,五脏:贮藏精气(气血津液精),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
3、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状态贵在藏 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华、排泄糟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盈满状态贵在通,奇恒之府 形态似腑中空 异于寻常之腑 功能似脏藏精 亦脏亦腑,非脏非腑,胆既为六腑之一,也为奇恒之腑?原因: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胆贮藏的胆汁以助消化食物,间接参与传化水谷的过程,故属六腑之一。但胆并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所藏胆汁为精汁,由肝气所化,又具“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之中唯其藏而不泻,故又属奇恒之腑。,五、脏腑的重要意义 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人体组织器
4、官的生理病理不离脏腑。2、分析疾病的发病和原因要联系脏腑。3、诊察疾病就是观察脏腑。4、临床辨证是进一步认识脏腑。5、治疗原则是以调整脏腑为主。古人云:“业医不知脏腑,开口动手便错”,重点回顾: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2、脏腑的分类及区别。3、五脏“满而不实”“藏而不泻”,六脏“实而不满”“泻而不藏”。4、奇恒之腑含义,胆为奇恒之腑之一。,复习思考:1、谈谈“藏象”的含义?中医研究人体有何特点?2、脏腑分几类?如何从形态与功能上区别?3、何为“奇恒之腑”?4、解释“满而不实,实而不满”?,第一节 五 脏,心(火)心,五脏中最重要的器官:主宰全身。内经谓之“君主之官”。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
5、,两肺之中,外有心包护卫。心的生理特点:生命之本;为火脏、喜动恶热;为阳中之阳,以阳气为用,通于夏气。心之经脉:属手少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心主血脉含义主:主持 血:血液,脉中的内容物脉:指血液运行的道路 心主血脉,含主血液和主血脉两个方面。即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心为何能主血脉原因之一:形态结构上:心与血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系统。原因之二: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之动力,心气心脏的搏动。心气鼓动心脏不停搏动,推动血液循着血脉沿一定方向循行,循环不已。古人云:“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心主血脉的三个基本条件:1、心气充沛 心气 心动 血液
6、运行 2、心血充盈 使足够的血量流入血脉心血充盈 心气的活动得到心血的供养 与补充,不致衰竭,3、脉道通利 约束血液运行,使之不得溢出脉道通利 保持通畅,血行不致阻遏 心主血脉,上述三方面缺一不可。然,以心气充沛起主导作用。,(二)心藏神 含义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主要有如下三种: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内经谓之“神机”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生理之神,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传统的认识:人们把心所主
7、的神释为现代意义的精神,即狭义之神,又谓之“神志”,心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属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表现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心之所以能主宰生命活动与心主神密不可分。人之各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使之成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体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协调统一的正常生命活动。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
8、神绝非仅指狭义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以此为前提。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例: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二、心与五体、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五志:喜、怒、忧(悲)、思、恐(惊)五种情志活动,(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合:内外相合,五脏在内,外合五体。华:光彩、光华、精华,五脏在内,其华在外
9、。心合脉全身血脉皆属于心。,组织结构上:心与脉直接相连、息息相通,构成一个密闭的血液循 环系统 心与脉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为 血行之动力 生理功能上 心气约束血液行于脉 中,沿一定轨道运行 心与脉的关系,实际上离不开气血,其 正常与否最易 从脉搏上反映。,心气不足,脉动无力而显虚 弱心之功能异常 心血瘀阻,血运不畅,脉涩结代 心火亢盛,血流加速,脉数,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盈亏。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
10、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功能上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与舌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古有“舌为心之苗”之说。,(三)心在液为汗 汗:是人体阴液发散于肌表的部分,是阳气蒸化津液的结果汗由津液转化而来。血与津液: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 血 津液 水分渗出脉外 补充 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汗与津液:出于皮毛、汗孔 津液 汗 结论:汗由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汗与血液均与津液有关,故有“汗
11、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临床实际: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肌肤干燥。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四)心在志为喜 志情志活动,人有“五志”、“七情”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化。,五志中,心之志为喜 心脏功能正常,气血充足 欣喜、正常 乐观、愉悦的情绪 正常的喜乐 意志调畅,使人气 血调畅、血脉流通,心气不足 易悲、时欲哭 心之功
12、能失常 情志改变 心气实 狂、笑不休反常 轻则失眠 过度喜乐,心气涣散 重则发狂,附 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主”解剖:心脏外面的包膜功能:保护心脏、代心行令臣使之官病变:外邪侵袭于心时,代心受邪例: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狂 痰浊蒙蔽心包神昏模糊、意识障碍注:因心包附于心,在生理上没有独立意义,其所表现的病变与心相一致,辨证治疗也从心论治,故一般不单独而立论。,重点回顾 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3个必备要素 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以血为 物质基础心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属于心,心之气血盈亏显现于面 开窍于舌:心之别络系于舌,舌为心之
13、苗 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 源、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在志为喜:心之功能正常,表现为喜的 情绪变化,复习思考 1、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两方面?心与体、窍、液、志的关系如何?2、心主血脉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心主神志的前提是什么?3、什么是心包络,其功能是什么?4、谈谈神的含义?5、何为“血汗同源”?,肺(金)肺:内经谓之“相傅之官”肺居胸腔内:居横膈之上,呈蜂窠状,上连气管、通喉咙、开窍于鼻。肺居于人体脏腑最高位:与心同居胸中,覆心之上以维护之,犹如两叶下垂,形如华盖,故称“肺为华盖”,也确立了相傅之地位。五脏之中,唯肺通过鼻、皮毛与外界相通,易被外邪侵犯,不耐寒热,故又有“肺为娇
14、脏”之称。,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含义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呼吸之气气体交换肺主气 一身之气机体动力,肺主呼吸之气(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出体内浊气 吐故纳新,肺的呼吸 维持生命活动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肺主一身之气 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1、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 肺吸入的清气 相互结合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布散全身推动人体生命活动 激发五脏六腑 的功能活动。,2、对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具
15、有调节作用 呼气之升、出肺 呼吸均匀全身气机升降 出入运动正常、有节有序 吸气之降、入,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的关系 呼吸之气均匀调和 一身之气调畅相辅相成 人身之气机调畅 呼吸节律规整,肺主气与司呼吸的功能失常:肺气壅实肺气上逆 喘、咳 呼吸功能下降 呼吸困难、失常 气短而喘 宗气生成障碍 脏腑功能 肺气不足 活动力下降(呼吸无力、少 气、神疲、语言低微等)呼吸功能丧失 清不吸、浊不呼 死亡,(二)肺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和肃降是肺气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 肺主宣发 宣发:宣布、发散,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气之升)。肺气的宣发包括三方面内容,将浊气排出体外,1、肺之气化,通过鼻孔、参与
16、气体交换 腠理、皮毛 将水液蒸发于体表 或外出为汗肺主宣发 2、肺之推动,水谷精气和津液 或温润肌腠、皮毛 布散全身,外达皮毛,耳目、口鼻 3、宣发卫气于体表、调节毛孔开合,抵御 外邪侵袭 宣发失常: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喷嚏、无汗或易感冒等肺气不宣,肺主肃降 肃降: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气之降)肺居胸中,于脏腑最上部,其气以下降为顺。,肺气的肃降包括四方面内容 1、吸入自然界清气,令其向内向下 收敛而降,将吸入之气下达于肾 2、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肺主肃降 水谷精气向下布散 3、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肺虚如蜂窠,不容杂物)4、有利于水
17、液下输于肾与膀胱及大 肠,腑气畅通 肃降失常:呼吸短促或表浅、咳嗽、哮喘等肺失肃降,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是肺气的双向运动,二者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两 种运动形式,不可分割。,一升一降 呼吸运动 维持气体交换 一出一入 向上向外 宣发肃降 布散精气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气的升降运动)向下向内 上从皮毛而出为汗 水液代谢 水液恒定状态 下从肾与膀胱而出为尿病变 二者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肺失宣降,(三)肺主通调水道(主行水)指肺对人体水液代谢具有推动和调节的作用。水液中的精微布散全身 宣发 余液由汗孔排出体外 汗 部分由呼吸排出 水气 肺主 水道通调 上焦水液不断下达肾与膀胱 水液代谢正常 肃降 余
18、液由膀胱排出体外 尿 部分余液从粪便排出 人体废水排泄的途径为:尿、汗、呼吸与大便,而这些均与肺气宣降有关,故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之说,肺气宣降 水道通调,水液代谢正常进行表现 肺失宣降 水道不调,水液代谢失常,引 发痰饮、水肿等病 中医有“上窍不通,下窍不泄”之说。治疗水肿,可以“宣肺利水”,(四)肺朝百脉 血液经肺气推动,从肺开始,沿经脉流 向全身(肺朝百脉)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流向于肺,汇 聚于此(百脉朝肺)实际上,肺与全身经脉的联系,还得通过心这一中间环节,故“肺朝百脉”的理论变化形式便是“辅心行血”,说明肺与心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总结 古人将肺的上述功能总
19、结为“治节”二字。治:治与乱相对而言,通过治达到有序状态。节:调节,通过调节使事物运动有规律 肺主治节,表明肺具有管理职能,使人体功能维持一种和谐有序,使生命呈现节律性和周期性生命的完善型式。,气机有规律地升降 人身 血液有序地运行 皆与肺气的治节有关 水液代谢的恒定,二、肺与形体、官窍、五液、五志的关系(一)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是人体最浅表、外围的一层,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肌表固密 肺气宣发敷布精气以充养皮毛 肺合皮毛 毫毛光泽滋润 调节汗孔开合,恒定体温 肺气宣布卫气于皮毛 适应气候变化,抵御外邪 参与呼吸,排出浊气(汗 孔气门),肺主皮毛功能失常:皮毛失常,卫外功能低下易感冒
20、皮毛憔悴,稀疏、枯槁肺气虚弱 开多合少,或但开不合 多汗 汗孔开合失司 合多开少,或但合不开 汗少、无汗 外邪从皮毛至肺恶寒、发热、鼻塞等。另,一部分皮肤病可从肺论治。,(二)肺开窍于鼻 肺主呼吸、而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并主嗅觉。鼻窍通畅,呼吸通利 肺气调和 嗅觉灵敏 鼻与外界相通,为外邪犯肺的门户 鼻塞外邪犯肺、肺气失宣 嗅觉失灵,(三)肺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常态:涕由津液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病态: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反常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四)肺在志为悲(忧)悲:悲哀的情绪表现自外
21、而来,由外来可引起伤心哀痛的事物刺激引起 忧:发愁、过虑自内而发,是对某种不良刺激因素先有所了解,忧心忡忡。常态:是肺的功能所反应的情志变化;同时,体现于人对悲哀的承受能力。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反常 力下降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补:肺与喉喉也为肺呼吸之门户、又是发音的器官。喉之通气与发音直接与肺气相关。,重点回顾 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气体交换 主一身之气调理全身之气(宗气)呼出浊气 宣发 布散精气于全身 肺 宣发卫气(主治节)吸入清气,主宣发、肃降 清肃气道 肃降 向下布散精气 水液下降
22、宣发水精布散 余液由汗排出 通调水道:推动水液代谢 肃降水液降于肾、膀胱,余液 由尿排出 朝百脉:为气血运行的起始点,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 在志为悲(忧)喉为呼吸之门户,复习思考 1、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肺主气包括哪两方面?二者关系如何?3、肺主宣发与肃降的含义和形式?4、肺如何行使“通调水道”的功能?5、解释“肺朝百脉”“肺主治节”?,脾(土)脾:内经谓之“仓廪之官”。脾居于中焦,膈之下的左侧。脾的特性: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易壅滞,其性属阴(至阴),通于长夏之气。脾是五脏中极其重要的内脏:取决于它的运化功能,后人谓之“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足太阴经,与足阳明
23、胃经相为表里。,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脾主运化 含义:运运输、运送;化消化、吸收 指脾具有主管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全身的功能。运化包括二方面内容 运化水谷 指脾对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腐 熟 分清别浊 食物入胃 小肠“清”者由脾吸收 初步消化 进一步消化 消化、吸收食物变为精微(化)脾主运化 五脏六腑 转运 输送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四肢骨骼(运)皮毛筋肉 表现:脾的上述功能正常,习惯称之为“脾气健运”(运化能力强,化生精气血津液,人体得以充分营养),脾的上述功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运化、吸收、转输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胀、倦怠、消瘦等,甚则气血虚弱)。“气血生化之
24、源”脾运化水谷精微 转化为气血,故成为人体气血之来源。脾气健运,血源不竭,不断生化;脾失健运,血源亏乏,生化障碍 血虚、贫血。,“后天之本”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营养物质产生的根本,李东垣以重视脾胃而成为“补土派”;明李中梓将脾称为“后天之本”;中医养生防病尤重保护脾胃之气。运化水液 指脾对摄入的水液同样具有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从而参与人体水液代谢。,宣发水液布散全身,以滋润 上输于肺 和濡养 肃降水液转输肾、膀胱 脾位于中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枢纽作用,古人谓之“中流砥柱”。病变:脾失健运、水停不运 湿邪 痰饮、泄泻、水肿等病症。治疗:可“健脾利水”注:运化谷食、水液的同步进行,可分
25、不可离。,升清,饮水入胃经脾吸收,(二)脾主升清 含义: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是脾运动功能的表现形式:脾主升升清气机升降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主降降浊,表现:1、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 脾气主升 作用化生气血,以养全身 2、依托脾气之升,维持内脏的固定位置上述功能失常:上神疲、头晕乏力,脾不升清,水谷不运,精微 耳目失聪不能吸收和上输,气血生化无 中腹胀、腹泻 源,内脏位置不能维持 下久泄脱肛、内脏下 垂(脾气下陷),(三)脾主统血 含义 统:统摄、控制、管辖 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脉管之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医 基础理论 第二 章藏象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