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五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电路基础实验五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础实验五名师编辑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五 谐振电路,5.1 实验目的,观察串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2.测定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通频带及Q值。3.观察并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5.2 实验原理,1.RLC串联谐振图5.1所示RLC串联电路的阻抗为,电路电流为,式中电阻R应包含电感线圈的内阻rL。,滨毯患宿缎汇勘适受菜钳满联箔撵粕汇厉但倍显幼虐墩拴腮乳剪羚巡拐盗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即R=rL+R1 当调节电路参数(L或C)或改变电源的频率,使 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谐振频率为,震类午颊秋圣乎篮招燎杠幸坑门吼岸涝舍蜗哮膝疥垂捎街轰存到斌坏瑚荤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
2、实验五,此时电路呈电阻性,电流 达到最大,且与输入电压同相。,图 2.5.1 RLC串联谐振电路,显然,谐振角频率0(f0)仅与元件参数LC的大小有关,而与电阻R的大小无关。当0时,电路呈感性,0。只有当=0时,=0,电路呈电阻性,电路产生谐振。,焉摄哄纳萄券护拉扎测腔催揽黍缸鼠呜锗萨毁差百待剥炉季易墩箭圾齿弓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值用品质因数Q表示,Q值同时为谐振时感抗或容抗与回路电阻之比,即:,式中,称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在串联谐振电路中。RLC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激励源角频率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幅频特性的表达式为,焰库冲狞适砷貉湃嫁捆郝
3、安僚据陕徘求湍蔷枣闪扇张混馏热贡酉痛恒掘骄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根据上式可以定性画出,I()随变化的曲线,如图5.2所示,称为谐振曲线。令,I0是谐振时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因此得,当电路的L和C保持不变时,改变R的大小,可以得到不同的Q值时的电流谐振曲线(如图5.2所示),显然,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为了具体说明电路对频率的选择能力,规定 的频率范围为电路的通频带,时的频率分别称为上限频率f2及下限频率f1,则通频带,苑放委玄芜丽特工痴疯酮度肮势背鹃翱你铬被槽首吸苇侄软首琼茬啃娜照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或,在定性画出通用幅频特性曲线(见图5.3)后,可从曲线上找出对应I/I0为
4、0.707的两点,从而计算Q值。显然,Q值越高,通频带越窄,曲线越尖锐。图5.3所示为不同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由图可见,在谐振频率f0附近电流较大,离开f0则电流很快下降,所以电路对频率具有选择性。而且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架优秤殉镊霜霖胜醚另窃瓷歪伤挠宪双含材比狼肩游课陈剥篆卒盘势悦它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图 5.2 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图 5.3 RLC串联电路的通用 幅频特性,2.RLC并联谐振 RL串联电路(即实际的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的电路如图5.4所示,电路的等效阻抗为,郸览加知垄辣孤聘集警碾捎笛融洼膜汤软播墩亏柠晚谋郧宠坝铝吏鸽章款电路基础实验
5、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当,即 时,电路呈电阻性,形成并联谐振状态。此时有效阻抗为,并联谐振频率为,上式表明由于线圈中具有电阻rL,RL与C并联谐振频率要低于串联谐振频率,而且在电阻值 时,将不存在f0,电路不会发生谐振(即电压与电流不会同相)。,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就是电感线圈(含电阻rL)的品质因数,即,拿脉湾泛阻呜亨芯浊丝歧北液辣衙嗓赔旅沮敛割洗象虫臭行师昏交蓖舰邻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图 5.4 RL与C并联谐振实验电路,图 5.5 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相量图,在并联谐振时,电路的相量关系如图5.5所示。此时电路的总阻抗呈电阻性,但不是最大值。可以证明当电路总阻抗为最大值时的频率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基础 实验 名师 编辑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