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文档资料.ppt
《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文档资料.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Hb),(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等。长期多次献血者亦可代偿性增多。(2)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低10-20,妊娠中、后期孕妇、老年人。(3)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4)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2、红细胞比积,(1)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2)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算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平
2、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用于各种贫血的分类(正常细胞性、大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性),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与疗效观察(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3)用于贫血的分类,5、白细胞计数(WBC),(1)生理性增加: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2)病理性增加:大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中毒、恶性肿瘤、心肌梗塞、严重烧伤、传单病、白血病、急性出血等。(3)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X线及镭照射、化疗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6、白细胞分类计数(D
3、C),(1)增多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慢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皮肤病等。嗜碱性粒细胞:慢粒、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淋巴细胞:百日咳、传单病、传淋、慢淋、病毒感染等。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等。,(2)减少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再障、粒细胞缺乏、x线和镭照射、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粒细胞白血病等。,7、血小板计数(PLT、BPC),(
4、1)生理性变化: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的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较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末梢高10,月经前略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2)病理性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ITP、脾功能亢进、DIC、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肝素治疗等。(3)病理性增多:原(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红、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8、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的临床意义要结合PLT变化才有价值,但可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
5、时,MPV减少;(2)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加时,导致血小板减少,MPV增大;(3)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4)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常先于PLT升高。(5)其他方面应用:MPV增大:见于骨纤、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MDS、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MPV减少: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9、血小板压积(PCT),增长:见于骨纤、脾切除、慢粒等。减低: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10、
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PDW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尿常规,1、颜色:淡黄色透明(1)近无色透明:极度稀释的尿液。(2)黄色:服用黄连素、维生素B2等药物。(3)橙黄色:浓缩尿,如脱水、发热等。尿胆红素增加,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4)棕黄色:胆红素、胆绿素增高,服用番泻叶、大黄等药物。(5)粉红色或红色:分为网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肾结核、肾肿瘤、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服用酚酞片、大黄等药物。(6)浓茶样或酱油色:多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
7、不符的输血反应等。,(7)深黄色(豆油色):为胆红素尿,多见于黄疸性肝炎。也可见于服用维生素B12、大黄等药物。(8)乳白色(乳糜样):多因淋巴管阻塞引起,常见于丝虫病等。(9)白色或浑浊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10)蓝绿色:多见于服用美蓝、消炎痛、氨苯蝶啶片等药物后。(11)浑浊尿液:多见于尿中有盐类结晶、脓尿、菌尿、血尿、乳糜尿等,透明度,同浑浊尿。,酸碱度,(1)评价肾小管功能(2)用尿PH检测监测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病人的尿液酸碱度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3)作为尿液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指标,蛋白质,(1)生理性蛋白:在人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短暂出现,一般不具病理意义。(2)功能性
8、蛋白尿:剧烈运动、寒冷、情绪激动和发热等(3)体位性蛋白尿:体位相关(4)摄食性白蛋白尿:高蛋白饮食(5)肾前蛋白尿:多发骨髓瘤、溶血性疾病、大面积肌肉创伤、炎症等。(6)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7)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汞、镉等)、多囊肾、肾移植等。,尿糖,葡萄糖尿常发生于血内葡萄糖含量大于8.4mmol/L时,此界限称为肾糖阈。尿糖升高原因:(1)生理性:饮食因素(2)妊娠期:任何阶段都可出现糖尿,以中末期多见。(3)糖尿病:(4)肾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5)半乳糖尿:机体缺乏半乳糖激酶,摄入半乳糖或乳糖时不能正常代谢。(6)果糖尿
9、:肝中果糖激酶的遗传缺陷所致。(7)其他原因:生长激素增多、甲亢、肾上腺素、皮质醇分泌增加等。,隐血,溶血性黄疸、血尿、血经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常见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白血病、紫癜、血友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各种中毒、感染、败血症、烧伤、输血反应等。,尿比重,(1)增高:可见于高热脱水、蛋白尿、惊厥、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脂性肾脏病变等。(2)降低:尿崩症、高血压、肾盂肾炎等,或使用了利尿剂和天然利尿剂(茶、咖啡等)。,酮体,尿中酮体增加时,称为酮尿症,常见于未控制得糖尿病、运动、寒冷刺激、饥饿、呕吐、痢疾等,胆红素,尿中胆红素阳性,常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或中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规 生化 临床意义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9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