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指标解读.pptx
《护理敏感指标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敏感指标解读.pptx(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2023/4/29,目录,护理敏感指标概述,1,护理敏感指标数据的处理与应用,2,2023/4/29,LOREM IPSUM DOLOR,护理敏感指标概述,1,敏感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从敏感指标入手,有助于管理者以点带面地进行重点管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体现护理工作特点,符合质量管理规律,与患者的健康结果密切相关的指标。,指标是可测量的,因而也是直观的。管理者在体验这种直观所带来方便的同时,不应忘记指标值背后还有深层的故事。指标管理不是单凭指标值那些数字做判断,而是以数字为线索,把握数字背后的故事和道理。这是从管理业务跨越到管理艺术的重要一步。,一、定义,二、指标
2、在管理中的意义,指标,具体化,指引,尺度,实现,改善,目标,行动,评估,三、敏感指标的特点,指标1,指标2,指标3,敏感度提升,四、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五、敏感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国家护理中心于2016年推出我国自目前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国际上通用的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开发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六、应用敏感指标的原则注意事项,1、保障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要发挥指标的作用,首先要保证能够获得计算指标值所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不仅要保证指标值反应的是真实的情况,又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使用敏感性指标的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理清上述问题后,管理者应当抓住时机尽快起步。并非一定要等到IT
3、系统完备才开始应用敏感性指标。强调信息的可靠性是必要的,但信息往往是“越用越准确”。,2、注重指标内涵,对指标值本身考量,即考虑信息可靠性的程度。如果对信息可靠性只有75%的把握,那么,对指标值的把握至多不会超过75%。对指标值影响因素的考量。指标值往往会受到真实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稳定性较差,不能仅凭指标值的变化就判断质量的改变;需要考虑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结合历史数据和同行资料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方能把握真实情况。避免指标带来的负面激励。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应对指标约束的策略性行为要有所准备,应用指标管理时往往辅以配套措施。,3、找出根源,驱动改善,指标的最终目的是,找出影响质量的根源,从而制
4、定改善的措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可以考虑对质量指标的目标值做适当的分解。让不同岗位的组织成员明确自己在不同的质量指标中的目标、任务以及行为准则。(注意:明确责任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为了调动不同岗位的人自我管理的动力)再出现质量问题时循迹追踪,找到问题的根据,以便改进。,2023/4/29,LOREM IPSUM DOLOR,数据的处理与应用,2,一、床护比,1、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提供护理服务的单位实际开放床位与所配备的执业护士人数比例,反映平均每张开放床位所配备的职业护士数量。根据护理服务单位的类型,可分为医疗机构总床护比、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护比及特殊护理单元床护比等。,2、基本公式,床护比
5、=1:统计周期内执业护士总人数=(期初+期末护士职业人数)/2,同期执业护士人数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100%,3、医疗机构和护理单元床护比信息报表举例,4、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年版)对“床护比”的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床护比最低不低于1:0.4,当床位使用率93%,床护比不低于1:0.5,当床位使用率96%,平均住院日10天,实际开放床位床护比不低于1:0.6,对于重症学科(ICU),当床位使用率85%,实际开放床位床护比1:2.5:3),手术室手术间护士比1:3,5、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需要上报的数据,6、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7、指标的应用案例
6、,背景:荆门市康复医院是二级综合医院,总编制床位数450张,实际开放床位355张。为了评估医院护理人力配置情况,医院护理部量和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关测算。,第一步:确定工作内容采集医院和各病房护理单元实际开放床位数。采集普通病房、手术室等各病房注册执业护士人数。计算评价医院现有床护比及各护理单元床护比。新开设病房最低床护比所需护士人数,其中院内调配护士人数和需新招聘护士人数。,第二步:采集数据2016年12月31日和2017年一季度、二季度,护理部和人力资源部从医院执业注册证及医院质量管理文件中获取医院及各病房护理单元的实际开放床位数,并通过医院护士人力资源档案获取普通病房、手术室等各病房注册执业
7、护士人数。如下表:,应用案例床护比测量(2016年),应用案例床护比测量(2017年一季度、二季度),第三步:计算和分析计算各科室床护比比对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要求,2016年统计床护比内2科、内3科、内4科、骨科均未达到1:0.4的下限,内1科、五官科、妇科、产科人力资源配备超过了1:0.4,应该进行弹性调配。2017年一季度、二季度统计床护比内3科、内4科、儿科未达到1:0.4的下限,内1科、内2科、外科、骨科、妇科、产科人力资源配备超过了1:0.4,已经在三季度进行了弹性调配。,应用案例床护比测量,配备护理人力资源(2016年),8、测量床护比指标的意义,9、管理
8、者的思考,二、护患比,1、指标定义:护患比: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人数与其负责照护的住院患者数量之比。当班责任护士人数:统计期间内在岗直接看护患者的责任护士总人数,不包括治疗护士(配药护士)、办公室(主班)护士、护士长等其他岗位护士。,2、基本公式:平均每天护患比=1:,3、测量方法计算公式,公式一:此计算公式为最准确、最常用的推荐计算护患比公式。平均每天护患比=1:,公式二:此公式用于每班次没有统计记录患者总数时,由统计报表获取每天患者总数,应用此公式计算护患比。平均每天护患比=1:,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统计同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同期每天患者数之和3统计同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
9、数之和,公式三:此公式用于回顾性护患比计算,因没有每班次患者总数记录,由统计报表获取统计期间的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等,进行计算平均护患比。平均每天护患比=1:公式四:某班次平均护患比=1:,同期开放床位日数床位使用率 3统计同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同期同班次住院患者总数统计同期内某班次责任护士总数,公式五:某统计时间点护患比=1:,某时间点收治患者总数某时间点责任护士总数,说明:“统计周期”是质量管理者关注的时间段,如某年、某月、某一天或某个班次等。其中,每个班次或每天“收治患者总数”包含统计时期始收治在院患者总数与新转入患者数之和,例如,该班次起始时点在院患者20人,到该班次结束,
10、转出2人,转入3人,则“收治患者总人数”为23人。,4、数据及来源,计算护患比涉及的变量及资料来源,计算护患比指标数据库报表(12小时/班次),计算护患比指标数据库报表(8小时/班次),5、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需要上报,LOREM,2,1,LOREM,与护患比指标涉及的上报数据的变量为白班责任护士数、白班收治患者数、夜班责任护士数、夜班收治患者数。,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为季度报送数据,下面举例解释一下这四个数据的统计说明,首先前提是白班、夜班的起止时间依据本院的班次安排时间而定。,某季度白班责任护士数,如果1名责任护士在白班时长内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计算为1名责任护士(88=1);如果1名护士
11、在白班时长内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计算为1.25名白班责任护士(108=1.25),依此计算每天白班责任护士数,累加得到某季度医院白班责任护士总和。责任护士为统计期间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不计算在内,当护士长承担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时才计算在内,夜班统计同样。,某季度白班收治患者数,假设本院白班8:0018:00(白班时长10小时);白班收治患者数=(白班接班时在院患者数+白班时段内新入院患者数)(白班时长8)。本季度白班收治患者数为本季度每天白班收治患者数总和。,6、护患比计算举例,假设某个单元共10个责任护士,白班8小时,夜班16小时。护士1-6参与某天的白班,记录各护士的上班时
12、长,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出白班的责任护士数,护士5工作4小时,计为0.5人,其余人均工作8小时,均计为1人,共5.5人;护士7-10参与夜班,同样计算出夜班责任护士人数为5.5人。白班交接班的时候住院患者数为30人,期间新入院5人,则白班收治患者数为(30+5)(88)=35人。白班期间出院2人,因此夜班接班时住院患者数为33人,期间新入院3人,则夜班收治患者数为(33+3)(168)=72人。依公式4可计算白班护患比为6.36,夜班护患比为13.09。依公式1可计算平均护患比为9.73。,7、指标意义,三、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1、指标定义:指统计期间内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时数
13、,或每位患者所需全部护理项目活动的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相关护理时数和私人时间。,反应患者直接获得护理时间评价护理是否到位的关键指标;影响患者结局,患者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护士工作满意度、甚至患者死亡率均与患者获得直接护理时数相关。,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2016年全国中位数为2.65,西部为2.79,中部为2.51,东部为2.65。,2、基本公式:,3、计算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数据库报表,4、计算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涉及的变量及资料来源,5、案例:测量护理单元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第一步: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项目(某医院2014年8月)
14、第二步:采集数据方式、方法第三步:测算2014年8月(30天)两个病区的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两个护理单元护理时数测算一览表,两个护理单元护理人力配备现状一览表,护理单元人力结构,两个护理单元2014年8月份护士休假天数,两个护理单元护理时数测算一览表,质量改进后两个护理单元护理时数测算一览表,神经外科改进前后护理时间分布对比,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呼吸科改进前后用药差错发生例数对比,6、测量护理单元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2023/4/29,A,C,B,关联护理结果质量指标,应综合考虑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危重病人占比等影响护理实际工作量的因素。,床护比、护患比等
15、护士人力资源配备影响护理时数。,7、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关联性分析,四、护士离职率,1、指标定义:表示在一定统计周期内,某医疗机构中护士离职人数与累计在职护士总数(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与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之和)的比率,是反映医疗机构内护理人员流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离职:是与特定组织有劳动关系且在该组织领取工资和奖金的个人,结束其与组织的这种关系的行为。,2、基本公式,护士离职率=,某级别护士离职率=,同期护理离职人数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同期某级别护士离职人数,统计周期末某级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期内某级别护士离职人数,100%,+,100%,统计周
16、期:质量管理者关注的某一时间段,如某年、某月、某一天。统计周期末:某一时间段的最后一天,如2012年末是指2012年12月31日。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某一统计周期内,在职护士离职总人数。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某一统计周期结束时,在职护士总人数。某级别护士:某工作年限、学历、卫生技术职称等的护士,可分别统计。,思考题:1、2016年某医院护士离职人数为66人,2016年末护士在职人数为1160人,2016年护士离职率是多少?2、2016年某医院护师职称离职人数为58人,2016年末在职护师人数为363人,2016年护师职称离职率是多少?,3、相关数据,4、说明,离职涵盖范围:离职分为自愿离
17、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指自行辞职,非自愿离职指组织解聘或被迫离职,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医疗机构同护士解除合同等。院内岗位调整:以护士执业注册为界定标准,未终止注册,则不计入离职。特殊情况:离、退休人员不计入离职范围。,数据收集时,注意规避上述误区,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5、指标意义,6、护士离职造成不利影响,1、护士离职率过高造成医院护士人数绝对值减少,增加留任护士工作量。2、如果离职率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会加剧护理队伍的不稳定。3、招聘与培训新进人员,会提升医院的人力成本。,美国的几项研究显示,护士离职造成的额外花费人均为688615125美元;耗费的成本比医院的手术费用高出5%。,4
18、、护士离职与患者护理结局密切相关,离职率过高特别是护理骨干人才的流失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健康结局。,调查研究显示,护士离职对护患沟通、药物管理、病情康复、患者随访等方面有消极影响。护士低离职率与高离职率相比患者的死亡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花费更少。NDNQI相关人员通过监测护士离职率发现某季度护士离职率增加10%,下季度患者压疮发生率增加4%。,7、案例,某医院2011年护士离职率为5.38%,处于国内报道中上位水平。医院护理部与人力资源部组成质量改进小组,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年龄“2130岁、工作年限2年、护士职称”的护士离职人数比例和离职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工作年限
19、和护士职称的护士,由于年龄、工作年限、职称3者之间互为影响因素,故选择对“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进行重点分析。,2005年2011年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离职率趋势分析,2011年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离职率较前6年明显升高。,离职原因分析:资料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院2011年护士离职的主体是临床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统计不同年限的护士选择的“离职原因”频次与比率。,工作年限“2年”护士离职率原因分析柏拉图(n=58),改进策略,改进后2012年、2013年护士离职率较2011年稳步降低,改进后2012年、2013年工作年限“2年”护士的离职率较2011年降低,统计我院2014年2017年7月护理人员
20、离职率,7、管理者的思考,当前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探索离职率的合理范围并将离职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分析离职率时,可以将离职人群分类,针对不同类别护士离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深入分析离职原因,非自愿离职原因比较清晰,所以管理者应注重对自愿离职的原因分析。关注护士离职行为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职护士的离职意愿。离职意愿是一种行为倾向,它能导致离职行为的发生。管理者应提前干预,对前置反馈控制护士离职具有重要意义。,1、指标定义: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与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人日数的比例(千分比)。,五、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统计周期内
2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伤害例次数与统计周期内有记录的跌倒例数的比例(百分比)。,备注:跌倒: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跌倒伤害:患者跌倒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跌倒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美国NDNQI(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做出的分级如下:无:没有伤害;严重度1级(轻度):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撕裂伤等;严重度2级(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处置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破或小挫伤等;严重度3级(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
22、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死亡: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致死。,2、基本公式,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2016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全国中位数0.039,,西部中位数为0.040,中部中位数为0.033,东部中位数为0.042。,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2016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发生率全国中位数为50%。,跌倒伤害某等级比例=,某原因跌倒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伤害某等级患者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伤害例次数,100%,同期某原因跌倒病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中跌倒发生例次数,100%,说明:某风险等级按不同评分量表分级原则确定,指跌倒发生时最近的一次跌倒评估风险等级
23、。,说明:主要原因的分类参考等级医院评审建议,可分为药物、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及器材设备等因素。,3、数据及来源,计算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需要先确定统计的周期;然后根据不良事件报表或护理记录,获得统计周期内跌倒发生例数和跌倒造成不同程度伤害的例数。住院患者人日数可以通过病区日报表获得;或者医院信息系统完善,住院患者人日数从病案系统直接获取。跌倒发生例次数和跌倒造成不同程度伤害的例次数可直接从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或护理记录系统获取。,4、指标的使用,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数据动态监测分析发生跌倒和跌倒伤害的相关因素确认责任针对原因制定整改计划(完善流程和制度,环境设备改善、对护理人员再培
24、训等)执行措施评价,指标使用路径,有效,整改措施无效果,实用案例:测量某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指标,医院没有信息系统,手工统计各病区每月发生的跌倒例次数、跌倒造成的伤害例次数、住院患者人日数。,2012年某病区每月跌倒发生例数登记,资料采集,2012年某医院每月跌倒发生率,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某医院2012年31例跌倒伤害患者造成的不同等级伤害比率,跌倒评分不同危险等级跌倒发生率,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结果反馈,5、总结,跌倒评估不是目的,跌倒与跌倒致伤的有效预防措施才是根本目的。不良事件上报不是目的,事件的分析整改才是根本目标。建立多学科的跌倒管理团队,护理、医疗、总务、信息、药剂等多学科、多
25、部门的共同合作。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六、院内压疮发生率,1、指标定义: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ory Panel,NPUAP)和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PUAP)联合定义压疮: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一般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因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散在性的胶带撕脱伤、动静脉功能不全、糖尿病相关神经病变及失禁造成的皮肤损伤均为非压力因素导致,不属于压疮范畴。,院内压疮:又称医院获得性压疮,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压疮,即患者入院24h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敏感 指标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