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抗心律失常药文档资料.ppt
《18抗心律失常药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抗心律失常药文档资料.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治疗措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体外压力感受器刺激,或安装器械如起搏器)、手术、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等。,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现象二、心律失常发生电生理学机制,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分类2.心肌细胞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膜反应性4.有效不应期,1.心肌细胞的分类,从组织学、电生理特点和功能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细胞,它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活动,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兴奋性的能力,它们包括
2、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无收缩功能。它们除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律细胞,它们和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缩功能又无自律性的细胞组成了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细胞。,1.心肌细胞的分类,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特别是0相去极的速度,可将心肌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分别引起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心脏工作肌和房室传导系统细胞的膜电位大(负值大),其除极由钠内流所促成,呈快反应电活动。窦房结,房室结的细胞膜电位小(负值小),其除极由钙内流所促成,呈慢反应电活动。,2.心肌细
3、胞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呈极化状态。人和哺乳动物心脏的非自律细胞的静息电位稳定,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90mV左右。自律性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不同部位的自律性细胞电位不同。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外,内,A-,A-,A-,A-,A-,A-,A-,A-,A-,A-,A-,K+,K+,K+,K+,K+,K+,K+,K+,K+,K+,K+,K+,Na+,Na+,Na+,Na+,Na+,Na+,Na+,Na+,Na+,Na+,Na+,Na+,Cl-,Cl-,Cl-,Cl-,Cl-,Cl-,Cl-,Cl-,Cl-,Cl-,Cl-,Cl-,
4、Cl-,Cl-,Cl-,Cl-,Cl-,K+,K+,K+,K+,A-,A-,A-,Na+,Na+,Cl-,A-,K+,外,内,2.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一次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分为5个时相:0相、1相、2相、3相、4相。0相至3相的时程称为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4相为静息期,此时非自律细胞的Na+-K+ATP酶使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自律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除极即Na+内流而缓慢自动除极。,2.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表现为两种形式:心房肌、心室肌
5、和浦肯野纤维的去极化,由Na+内流所致,去极迅速,传导速度快,静息电位高(-80-95mV),属快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称为快反应电位。窦房结、房室结和有病变的快反应细胞的去极,由Ca2+内流所致,去极速度慢,传导速度也慢,静息电位低(-40-70mV),属慢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称为慢反应电位。,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时相(期),0,1,2,3,4,心室肌,0,-90,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速复极化期,在动作电位去极化后,转入复极化期,在初期,膜电位迅速由30mV下降到0mV左右,占时约2ms。钠通道失活,K+外流和Cl-内流形成,快速复极化末期。主要是由于Ca2+的通透性完
6、全失活,而膜对K+通透性增高,K+外流随时间而递增导致膜的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完成。,是动作电位复极完毕后的时期,又称电舒张期。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4期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称为静息期。在自律性细胞4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有自发的缓慢去极化倾向称为舒张除极。,又称除极或去极过程,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出现去极。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80-90mV上升到+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倒转。原因是钠离子通道被激活,开放,大量细胞外Na+内流引起。,缓慢复极化期又称平台期,在该期复极速度极慢,几乎停滞在同一膜电位水平,因而形成平台。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7、。形成原因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和少量K+外流所形成。钙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较高,选择性不专一,尚有部分钠离子内流。,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来自特殊传导系统内的自律细胞。其中以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自动兴奋频率为每分钟约100次),因此窦房结总是在其它特殊传导组织尚未发生兴奋之前首先发生兴奋。随后按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都受到窦房结的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的自
8、动节律性,它们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称之为潜在起搏点。,3.膜反应性*,膜反应性*是0期上升最大速度Vmax与膜电位水平之间的关系。上升速度依赖于膜电位水平,膜电位高(负值大),0期上升速度快,传导速度也快。膜反应性是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4.有效不应期*,心肌去极后,必需复极到-60mV,受到刺激后,才能发生传播性兴奋,自除极到能引起传播性兴奋,此段时间间隔称为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多与动作电位一致,即动作电位时程长,有效不应期也延长。有效不应期长,意味着心肌不起反应的时间长,不易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可
9、绝对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使异常冲动落入有效不应期而不被传播。,二、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肌兴奋冲动形成的异常或冲动传导的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一)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增高 自律细胞4相自发性除极速率加快 最大舒张电位变小(上升)阈电位变大(下降)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afterdepolarization and triggered),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引起触发活动。复极2相或3相中的触发活动为早后除极,主要是由Ca2+内流增多所致。复极4相中的触发活动
10、为晚后除极,主要由细胞内Ca2+过多而诱发Na+短暂内流所致。,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二)冲动传导障碍 1.单纯性传导障碍: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及单向传导阻滞。2.折返激动(reentry)*:指一个冲动沿着曲折的环形通路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并可再次激动而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单次可表现早搏;多次可表现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或扑动),多个微小散乱折返引起颤动。,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图 浦肯野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折返可分为解剖性和功能性两种通路:解剖性环形通路:在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腔静脉构成环形通
11、路,可形成房颤、房扑。在房室结附近若有异常侧支返回心房,可形成正向或逆向冲动环行通路,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可发生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称为WPW综合征(Wolf-Parkinson White-Syndrome)。在心室壁浦氏纤维终末,由心内膜穿入,再伸向心外膜发出二支与心肌形成三角形的环行通路。功能性环形通路:当冲动向前扩布途中若遇到心肌缺血区可使传导受阻,使改道通过另一支,以较缓慢的速度扩布,又回到起始部位。相邻细胞ERP长短不一也可引起折返。,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冲动形成异常或/和冲动传导异常,因此治疗就是要减少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心律失常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