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神经系统的功能文档资料.ppt
《10神经系统的功能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神经系统的功能文档资料.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neuron,neuroglia,soma,dendrite,axon,nervous system,一、神经元(neuron)的一般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1、神经元的 结构特征,2、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的数目,(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3)根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1.神经纤维的分类,(2)根据传导速度和电生理学特性,(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功能,(3)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1)根据髓鞘的有无,表101 神经纤维的分类,(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温度,髓鞘,2、神经纤维的功能
2、传导兴奋(excitation),(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机制,(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完整性(结构完整,机能完整),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的功能,soma,axon,狂犬病(Rabies)恐水病(Hydrophobia),逆向轴浆运输如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轴浆运输的生理意义:,实现突触传递功能,反馈性调节,(五)神经纤维对效应组织的营养性作用 和效应组织对神经元的支持作用,1、神经纤维的营养性作用(neurotrophic effect),NGF、BDNF等,脊髓灰质炎Polionyelit
3、is,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nglia),数量比神经元多,支持和保护神经元,不形成化学性突触,终身分裂增殖的能力,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一、突触传递,两个神经元的功能接触部位称为突触(synapse)。,(一)突触的分类,Axo-dendritic synapse,Axo-somatic synapse,Axo-axonic synapse,presynaptic membrane:递质、受体 synaptic cleft:水解酶 postsynaptic membrane:受体、离子通道,(二)经典的突触传递神经元信息交流 的最基本方式,1、经典的突触功能结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
4、AP,2、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过程示意图,3、突触后电位的两种类型,(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对Na+、K+、Cl-,尤其是对Na+的通透性加大,产生内向电流,使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EPSP。,突触前神经末梢的AP,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K+通透性,去极化(EPSP),Na+内流、K+外流,EPSP的形成机制,Ca2+内流,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
5、tic potential,IPSP),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上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从而使后膜发生局部超极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突触前神经末梢的AP,突触前膜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l-(主要)K+通透性,超极化(IPSP),Cl-内流、K+外流,IPSP的形成机制,Ca2+内流,4、突触传递的可塑性(plasticity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概念,指由于突触的反复活动可引起突触传递的效率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易化)或减弱(压抑)特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的表现形式,强直后增强(
6、posttetanic potentiation),习惯化和敏感化,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potentiation,LTP)(long-term depression,LTD),5、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布,2)突触延搁,3)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6)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5)后发放,(三)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传递,双向,快速,低电阻,同步放电,(四)非突触性化学传递(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单线式辐散式聚合式环路式与链锁式,二、神经
7、递质与受体,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中参与信息传递 的化学物质。,奥托洛伊维(Otto Loewi)1873 1961,1、递质的鉴定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发挥作用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2、调质(neuromodulator),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本身不起信息的传递作用,但可以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效应。,阿片肽对交感末梢释放NA的调制作用,3.递质的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包括递质、调质、激素或药物等)发生特异性
8、结合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一)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交感神经,副交感 神经,躯体运动神经,ACh N,ACh N,ACh N,ACh M,MACh,NE,汗腺、骨骼肌血管,外周的胆碱能纤维:,胆碱受体:凡是能和乙酰胆碱结合并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cholinoceptor)。1、毒蕈碱样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 receptor)2、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 receptor),分类
9、毒蕈碱受体 烟碱受体作用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神经-肌接头、自主神经节毒蕈碱样作用烟碱样作用(M样作用)(N样作用)分布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所有自主神经元的突触后膜节后纤维和少数交感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亚型M1、M2、M3、M4、M5 N2、N1机制G蛋白-第二信使Ach门控通道阻断剂阿托品筒箭毒碱 十烃季铵 六烃季铵,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其受体,释放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 肾上腺素能纤维(adrenergic fiber)。包括大部分的交感节后纤维。,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
10、or)。,肾上腺素 受体,受体,受体,1,2,1,2,与受体结合产生平滑肌效应:,以兴奋性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扩瞳);抑制性,如:小肠舒张,与受体结合产生平滑肌效应:,以抑制性为主,如: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对心肌为兴奋性作用。,心肌细胞:收缩力,心率,NE 对作用强E 对、作用都强异丙肾上腺素对作用强,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可消除 NE、E的升压效应,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可消除E、异丙肾上腺素 的降压效应,肽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三磷酸腺苷或肽类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3.肽类递质,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抑制反应。,(
11、二)中枢神经递质 名 称 主要分布部位 功能特点 乙酰胆碱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与感觉、运动、学习 丘脑、边缘系统 记忆等活动有关 单胺类 NE 低位脑干网状结构 与觉醒、睡眠和情绪活动有关 多巴胺 沿黑质-纹状体投射 是锥体外系的重要递质,调节躯 系统分布 体运动 5-羟色胺 中缝核 与睡眠、情绪活动有关 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大脑皮质、脊髓背侧部 兴奋性递质 甘氨酸 脊髓 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 大脑皮层、小脑皮层、抑制性递质 纹状体-黑质投射纤维 肽 类 下丘脑神经肽 下丘脑 调节自主神经活动 阿片样肽 脑内 调节痛觉 胃肠肽 脑内 与摄食活动有关,(三)递质的共存,戴尔原则(Dales pr
12、inciple):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一种递质。,此原则现在需要修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同存在于同一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递质称为共存递质(cotranmitter)。,一个神经元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共存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NE+ACh,5-HT+P物质,NE+脑啡肽,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使神经调节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实现对不同效应器官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不同的调节。,四、中枢抑制(central inhibition),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末梢释放抑
13、制性递质,突触后膜,IPSP,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抑制(超极化抑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A、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交互抑制”,意义:能协调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B、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负反馈抑制,意义: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也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之间发生同步性活动。,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受另一神经元的作用预先发生了去极化,从而导致该末梢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释放的递质也相应减少,因而不易引起突触后神经
14、元兴奋。,通过轴轴突触的活动而引起,mV,轴突 B,轴突 A,神经元C,刺激 A,刺激 B,刺激 B后,刺激 A,-70,-65,-60,GABA,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浅感觉(痛觉、触觉和温度觉)经脊髓后根进入脊髓后角,交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上行。深感觉(压觉和本体感觉)经脊髓后根进入脊髓后沿后索上行,至延髓交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上行。,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丘脑为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只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丘脑的细胞群可分为三类:,1、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路(嗅觉除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
15、区域。特点:点对点投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换元,到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最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特点:弥散性投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特异性投射系统,组 成,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丘脑-皮层的弥散投
16、射纤维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 点,多次更N换元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三次更换N元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之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2、本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前回3、内脏感觉区:与本体感觉区大致重叠4、视觉区:枕叶距状裂上、下缘5、听觉区:两侧颞叶6、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神经系统 功能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