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工作总结.doc
《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工作总结.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工作总结 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工作总结一年来,我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所人员围绕创建的目标任务,强化职能建设,加大工作力度,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负责人的情况小结如下:一、注重学习,服务意识更加坚定。我在抓好全所人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上半年侧重学习了*文选等重要理论著作,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我和同志们一道,全文学习报告以及一些评论文章。平时,我经常观看时政要闻、学习上级文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将积累的一些经
2、验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材料进行交流。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不断接受新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真正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二、立足本职,财政工作稳步发展。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财政职能有了较大转变,面对新政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想方设法,保证财政正常运转,做到及早筹划,精心测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及时掌握收入情况,在保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合理调度资金,科学安
3、排支出;二是强化管理,严格执行支农政策,对“三农”资金实行封闭管理,确保涉农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是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严格票据管理,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切实加强和维护财经纪律,在“乡间彩虹”农桥建设方面,坚持阳光操作,严格质量监督,强化审计和跟踪管理,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落到实处;四是做好服务,巩固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推进“零户统管”,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推进政府采购和公用经费管理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压缩一般性支出增长,推进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及时将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以及民政、计生等补贴资金发放到
4、户,进一步巩固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农业保险等政策的成效,落实配套措施,做到超前准备。三、统筹兼顾,中心任务不松不懈。在支持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方面,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握机遇,充分运用上级有关扶持政策,积极上争项目和资金,在集镇建设方面,开动脑筋,做好“土地财政”大文章。同时,根据党委政府安排,抗洪排涝期间,扎根一线,靠前指挥,在人大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深入基层,细致工作。在平时的交往中,我时刻牢记招商引资这一中心任务,并列为每月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虽然掌握一些投资信息,也经过多次洽谈,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落实具体项目,下一步,我将
5、继续自加压力,争取明年招商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四、对照目标,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抓好单位正常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创文明行业,树财政形象”是我所服务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的,树立机关新形象,推动基层财政的全面发展,我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严格规范管理,狠抓行风建设,打造思想坚定、业务过硬、作风务实的队伍,营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塑造忠于职守、文明服务的行业形象。对每项任务,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扎实、工作上落实。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不少工作始终都走在全市同行业的前列,为争先进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廉洁奉公,模
6、范遵守各项纪律。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领导廉洁自律是关键。作为一名财政所长,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时刻用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影响调研报告*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侗族主要聚集区,做好苗族侗族地区的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的调查,阐述了在立足苗族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尊重苗族侗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如何改进和加强苗族侗族聚集地区消防工作,探求解决苗族侗族聚集地区消防工作薄弱的问题。 关健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
7、区经济文化现状消防工作对策 黔东南州地处*省东南部,是我国三十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生活着33个少数民族和两个待识别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47.68万,其中:苗族人口178.4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19.96%,侗族135.9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5.91%,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和历史原因,黔东南州农村地区一直是全国出名的火灾高发区。 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人口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因此,没有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的稳定,就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就没有全州火灾形势的基本稳定。做好苗族侗族聚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8、直接关系到黔东南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每一名消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素质偏低,消防工作长期滞后的问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州工作的实际,在调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一点浅见。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 苗族侗族作为山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多发有其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的根源。正确认识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区的特点和现状,对于制定和实施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9、,也是推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根本途径。 (一)苗族侗族用火习俗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苗族侗族是一个火的民族,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老百姓对火的认识和态度应当说是矛盾的。他们认为火给他们带来光明温暖并驱赶黑暗猛兽,赋予他们更强的生存能力,但火又能烧毁一切甚至他们自己,这种敬畏与恐惧导致对火强烈的依赖感。用柴草生火取暖、做饭、烘烤东西,一直从古至今没有任何的变化。在黔东南部分苗族侗族地区至今还有经常有烧荒、烧地埂等耕作习俗。总之,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对火的态度可以概括爱与恨的博弈之中,对火灾的防范处于消极,一些不文明的用火风俗也是导致火灾多发的原因之一。 (二) 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建筑特点与
10、建筑防火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一般分布于半山腰或高岭地区,在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一整套富于特色的建筑文化系统的建筑观念,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在*的黔东南农村,木结构民房占919,少数民族聚集居住,木结构民房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上千户的大村寨不少。据调查统计,全州50户以上的村寨3922个, 占全省的6685 。这些村寨85 以上为木质结构房屋,耐火等级低,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黔东南州农村村寨像一处处大“火堆”,加强消防建设刻不容缓。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建筑中,火坑(火塘)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在建筑中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它是家庭中
11、心与生活空间秩序的组织者。苗族侗族火塘于木质结构吊角楼一楼的正屋楼板中心修建一圆形或方形坑而成,坑边砌以石块,坑内立三块锅桩石或三角铁架,塘内火种一般终年不熄。火坑是日常生活、起居、议事、饮食、待客中心。出于对火的恐惧感与不同的利用,黔东南苗族侗族村落大都呈集中式布局。几乎所有的村落建筑多呈集中式成片布置,形成集中式村落。近年来,虽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居住习惯的原因,苗族侗族建筑主要还是以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的木板建筑为主,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三) 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消防工作影响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有90%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坝区
12、。第一,由于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数不通公路,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产业单一,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产品出售,人均纯收入不到坝区的三分之一;第二,苗族侗族聚地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目前人多耕地少,苗族侗族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第三,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多属于干旱地区,水利设施基础差,加之长期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以上几个原因,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对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十分弱,许多村寨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消防水源条件,村民对消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之住宅用地紧张,村民住房连片,不能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导致火灾发生后小火酿成大火,村民无法自救;公安消防队由
13、于路途遥远、交通不畅不能及时施救,出现望火兴叹的无奈局面。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发展水平低,成为该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四)苗族侗族人口素质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建国以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人口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苗族侗族人口文盲率大幅下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但应当看到的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人口各阶段受教育比例较汉族仍然是显得较低,受教育程度低,文盲比例大,影响了苗族侗族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些苗族侗族群众缺乏基本的用火、用电知识,不文明的封建迷信活动还十分严重,笔者在对苗族侗族地区的火灾事故中接触到,因用火不慎而
14、引发的火灾所占比例为38.17%。另外,由于苗族侗族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相应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用火随意、违章建筑、违章操作等现象比较突出,火灾隐患严重,纵火案件屡见不鲜(部分苗族侗族群众在道德上认为烧自己家或家族内的住房不是犯罪)。因此,苗族侗族中根深蒂固的用火陋习,固然有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但人口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只有通过提高苗族侗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因势利导做好消防工作,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引火烧身”的现象才会逐渐减少。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思考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推进消防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消防工作的
15、发展也不可能脱离当地经济文化条件,在正视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现状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消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当前消防工作必须抓住有利契机,始终围绕苗族侗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把消防工作贯穿于苗族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党委和政府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路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根本方向,因地制宜推进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实现全州消
16、防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以尊重苗族侗族文化特点为基础开展消防工作 具有浓郁苗族侗族特色的用火习俗,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在为黔东南州的经济建设“搭台唱戏”。苗族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为宣传黔东南州,加强文化交流和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不能片面的强调苗族侗族火文化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要克服以消防工作统揽其他工作的主观认识,树立消防工作服务苗族侗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发展的思想,杜绝“堵”,做好“疏”和“导”。对苗族侗族群众一些不文明的用火习惯,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做好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既是保护物质文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17、体现,按照“尊重民族习惯,贴近苗族侗族群众;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工作原则,通过苗族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抓好消防知识进村寨、入农户、得人心的宣传效果,切实把消防工作融入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引导苗族侗族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传播科学思想、倡导文明用火习惯,增强黔东南苗族侗族群众抵御火灾和自防自救的能力。 (二)以教育带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素质低是苗族侗族人口发展的“瓶颈”,也是消防工作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消防工作,要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高,从消防资金扶贫转移到消防教育“扶贫”上来,实现民族地区消防工
18、作从帮扶式发展到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农村普法教育、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以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有消防教育内容的苗族侗族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达到贴近苗族侗族群众、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抓好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中、小学 “二进”(即消防知识进校门、进家门)教育,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连带效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人口素质,带动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当前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问题的几个突破重点 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开展,有其长期性、艰巨性
19、和复杂性,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当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一)全面推进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20xx年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提出了从消防安全方面保护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建议。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民委四部委就黔东南农村消防工作于去年7月专题进行调研。*省政府于20xx年4月在凯里召开了农村消防工作研讨会,协助黔东南州政府和省公安厅编制了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建设试点方案。方案决定从去年起,省财政用5年时间,投入6000万元资金支持黔东南州50户以上的150个无间距的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争创 群众满意 单位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