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PPT课件PPT文档.ppt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PPT课件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PPT课件PPT文档.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抗凝血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抗血小板药 促凝血药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血容量扩充药,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2,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一节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药物分类,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类:增强AT-作用影响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 香豆素类:灭活多种凝血因子,3,凝血过程演示,血管损伤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凝块形成,血管收缩,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形成,5,-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已知的凝血因
2、子有十二种,尚有前激肽释放酶(Pre-K)、激肽释放酶(Ka)、高分子激肽原(HMWK)和血小板磷脂(PL或PF3)。,血液凝固过程,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因子激活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7,化学:是一直链阴离子粘多糖。分子量大,带大量的负电荷,显强酸性。,肝素(heparin),来源:最初从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的肝素主要从猪、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8,【药理作用】,1、抗凝血,特点:2、其他作用:调血脂、抗炎、抑制VSMC及血管内膜增生、抑制Pt聚集,口服不吸收,静注。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作用迅速、强大、稳定,消失快。(快、短、强),肝素抗凝机制:,加快上千倍,11,【体内过程】,1
3、、口服不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引起血肿,常静脉给药,静注后立即生效。2、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以代谢物形式排出体外,少量以原型经肾脏排泄。3、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12,【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高凝期。(早期应用)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4、体外抗凝:如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13,【不良反应】,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亡。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骨折。4、其他:过敏、血小板减少。,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消化
4、性溃疡、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孕妇都禁用肝素。,14,低分子量肝素(LMWH),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作用特点: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抗凝作用及应用与肝素相似。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a的活性,对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对血小板影响小,在发挥抗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t1/2长,给药次数少。,15,-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代表药:该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香豆素类(coumarins),16,【药理作用及机制】,为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使凝血因子、停留在无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
5、已形成的因子无作用。,19,抗凝特点:,1、口服抗凝,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2、作用缓慢、持久3、体内抗凝,体外无效,【临床用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持久,应用方便。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容易控制。,【不良反应】,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用新鲜血液或血浆。2、皮肤、软组织坏死。禁忌症同肝素,肝素与香豆素类比较 肝素 香豆素类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口服作用机制 增强AT-活性 拮抗维生素K作用 灭活激活的凝血因子 抑制凝血因子 a、a、a、a等、的合成作用特点 体内、外抗凝 体内抗凝 强、快、时间短 缓慢、持久中毒解救 鱼精蛋白 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用 血液 造血 器官 药物 PPT 课件 文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5751.html